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出手阔绰的中国买房者

不看房就下单购买

故事:为贪官们画像

对于平日的购物我们都讲究“货比三家”,慎重为上,而对于买房这类大件更是大事一件,更不用谈在海外买房。房屋采光、质量、环境、价格……件件都要细细琢磨,是件异常麻烦的事情。但一些到海外购房的中国“富豪”们表现的却相当的另类。一名伦敦的房产中介说,“(中国)购房者甚至都不到实地看房,仅凭房屋照片和户型图便付了房款。我做梦都想碰到腰缠万贯的中国客户”。“富豪”们爽快的让人吃惊,难到他们就不怕碰上国际大骗子?

提现金购房,不留个人信息

这类购房者除了出手阔绰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愿意留下多少个人信息。因此他们大多数都喜欢直接付现金,以尽量留下最少的个人信息。房产中介们如今也跟这些买房者们达成了默契,均不会向外界透露购房者的身份。”买房又不是买毒品,为何如此怕见光?即便是怕露富,也不至于这样。所有这些都显得不合常理。

外逃贪官购房热

九年500余名外逃贪官落网

其实这种“不合常理”我们并不是第一次见到。数年前,加拿大温哥华也出现了大批这种“神秘客户”豪掷千金爽快置房的事情。当时北美媒体《世界日报》对此明确指出,温哥华的这种“神秘客户”大部分是来自中国的外逃贪官或者“准外逃者”。两者联系起来,欧洲房市中出现的“神秘客户”给人最直接的一个疑问就是:这些富豪的身份是不愿透露,还是不敢透露,不宜透露?他们是不是外逃贪官或者是“准外逃贪官”?【详细】

贪官购房炒高美国房价

据媒体分析,贪官外逃惯用的伎俩之一“调虎离山”就是与买房有关。这些人事先在国外,以亲友名字或以其他规避方式买好房,再把亲属安排到国外定居,一旦感觉自己的腐败问题可能被发现,就立即借机潜逃国外。

一些国家甚至出现“贪官一条街”

1万多名贪官卷走8000亿

在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贪官一条街”、“贪官二奶村”和“贪官子女村”。在美国大城市如洛杉矶、纽约等,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开豪华轿车、穿昂贵衣服的中国男女。这些人有自己的交往圈子,不参加当地华人社区的活动,不在人多的场合露面,他们中就不乏外逃贪官和他们的亲属们。

美国鼓励民众举报中国贪官

2008年有媒体报道称,由于中国外逃贪官在美国购买百万美元以上的豪宅,很多人常常用现金一次付清。这让洛杉矶、纽约、加利福尼亚地区高档住宅的价格涨了一倍。这使得美国虽然跟中国没有引渡协定,也被迫通过多种方式协助中国治贪。加州警方称,中国曾向美方列出了“中国贪官外逃名单”,1000多人榜上有名,绝大多数集中在洛杉矶和纽约,这些人成为美国严打的主要对象,甚至还悬赏鼓励民众踊跃揭发中国贪官。

而被称为“贪官天堂”的加拿大如今也因为同样原因开始对中国外逃的贪官进行惩治。现如今,贪官们已经大面积地把外逃目的地投向了欧洲。【详细】

被贪官们卷走的巨款:1人平均卷走1亿元

最高纪录:一次性卷走62亿多

中行“硕鼠”余振东

这些外逃或“准外逃”的贪官们,到底卷走了多少纳税人的血汗钱?

2003年1月至2004年,中国共10位上市公司高管外逃,卷走的资金或造成资金黑洞近百亿。其中,只海南省橡胶中心批发市场总裁钟武剑1人就卷走5亿元。2005年,中国银行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原行长高山潜逃加拿大,卷走10亿。2001年10月,原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行长余振东,伙同他人贪污数十亿外逃。这还不算最高,创纪录的是原上海大东江公司董事长萧洪彬,他卷走了62.27亿。

据媒体2010年统计:近30年来,中国外逃官员数量约为4000人,携走资金约500多亿美元,算起来人均卷走约1亿元。

贪官们的海外房产

中国十大外逃富豪

而作为在国外生活的必需品,如此巨额赃款中有多少被用来添置房产,尚不得而知。但媒体曝光的几起个案,让人得以管中窥豹,得见一斑。

1995年,分别担任广东中山市实业发展总公司经理的陈满雄夫妇卷款外逃到泰国,买到泰国籍身份证,分别更名。陈满雄还做了一次彻底的整容手术,连皮肤都进行了漂白。他们在自家名下办起多家商行,拥有两栋高级洋房、3辆豪华轿车,混迹当地名流。

同年卖掉27家国企,获利上千万后外逃的河南贪官程三昌在新西兰奥克兰购买有豪华别墅和汽车,过着富豪般的生活。

2003年外逃的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在跑路前早已在纽约黄金地带置办至少5处高级房产。还曾通过亲戚买下曼哈顿的五层大楼,以收取房租为主要收入。

2001年外逃的中国银行前行长许超凡和许国俊两人名下的房产同样价值不菲。两人在加拿大有3处房产,价值分别达560万、583万和641万人民币。【详细】

结语

贪官外逃一直是中国反腐的棘手问题。因为一旦外逃成功,追捕很难。据称,追缉一名跑到东南亚邻国的贪官就要10万美元,追缉逃到欧美的贪官成本有的甚至高达几百万美元。而有的贪官早已隐姓埋名,难觅踪迹。正因为如此,外逃成为贪官们的最佳选择。而对中国反制机制而言,如何有效的预防机制永远比事后的追捕要靠谱。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