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复旦:“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报道不实

来自:网络

  一则关于“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肺”的新闻昨日登上各大网站头条,报道引用了两张图片,一张被标注“正常鼠肺”,整体为鲜红色;另一张被标注“PM2.5污染后鼠肺”,整体为暗黑色,黑色分布不太均匀。一时间网友纷纷跟帖,表示“太可怕了”。

  该报道中项目负责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主任宋伟民教授接受新京报采访表示,在微博上引发热议的报道“是错误的”,跟其所做的实验不符。本人没有接受过相关采访,也从未说过“若形成黑肺,逆转几无可能”的言论。
  宋伟民说,并不是像大家理解的那样把老鼠暴露在大气中,而是先采集PM2.5,再制成PM2.5悬液,把老鼠杀掉把肺取出来,直接把悬液滴在肺上面,6天内分3次滴。如果把悬液的浓度换算一下,“相当于正常空气浓度的成千上万倍。”在该报道的最后,举出了某川贝枇杷膏和枇杷露两种止咳的具体药物,并称该“药物对PM2.5引起的呼吸道毒作用均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疑似植入广告。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环境卫生专家潘小川认为,如果滴入的剂量很大,肺肯定会变成黑色,因为是颗粒物的悬液。“别说6天,2个小时都能做出来。”公众没必要恐慌。[详细]

  惊悚恐怖的描述虽然能吸引更多眼球,但常常是为了节目效果。

复旦教授否认“上海比北京空气更毒”

来自:网络

  今年初,一则 “上海空气或比北京毒”的消息曾在网上热传,称复旦大学研究发现,在上海的空气污染成分中,来自人为活动的成分占比更高。上海的空气中有机成分在PM2.5中占比非常高,含有重金属的成分也很高,而这两类都是致癌物质,因此在相同浓度的情况下,上海的空气比北京的空气毒性可能更大。

  之后复旦大学环境系教授庄国顺接受媒体采访时澄清,“这是误解我的意思,我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我只是说上海和北京的PM2.5水平大致相同。有时上海的有机物含量在某个季节较高。颗粒物的毒性取决于其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如某些致癌有机物成分和重金属,也可能与PM2.5含量直接有关。这些含量均是因时因地而异,因不同季节而异,不可能把整个城市泛泛比较。泛泛而谈对两城市的空气毒性作比较,是不严谨的。 ”[详细]

  我们爱比较哪个城市环境更差,或者只是想多一条逃离北上广的借口。

暖气致室内PM2.5值升高?实验称系谣传

来自:网络

  今年初,一则 “上海空气或比北京毒”的消息曾在网上热传,称复旦大学研究发现,在上海的空气污染成分中,来自人为活动的成分占比更高。上海的空气中有机成分在PM2.5中占比非常高,含有重金属的成分也很高,而这两类都是致癌物质,因此在相同浓度的情况下,上海的空气比北京的空气毒性可能更大。

  为了验证这种说法的真伪,媒体与北京市天盛佳境环境检测评价中心的实验员合作,放上电暖器两个房间同时取样,以室外标准35微克/立方米来看,两个房间的PM2.5均已经达标,对人体并无影响。而且,放了电暖器的房间尽管温度高了7℃,PM2.5仅仅升高了3微克/立方米,上升量很小,对人体并无影响。“尽管温度高的房间PM2.5高了一点点,但这并非暖气所释放。”天盛佳境环境检测评价中心的实验人员解释说,供暖后,因为空气冷热不够均匀,可能使得空气流动出现变化,使得浮尘增多,也就使PM 2.5轻微升高。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任爱玲也否定这一说法,她表示: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其微小很容易被吸入肺部,所以也叫可入肺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不仅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气化废物、固化废物也都能附着上。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PM2.5来源各有不同,暖气没那么大的作用。“室内除暖气扬尘外,厨房油烟、吸烟释放的废物,甚至整理拍打床铺时的微尘都是室内PM2.5的重要来源。”任爱玲说,上述所有废物被人体吸入,都可通过支气管干扰肺部气体交换,所以不能单纯赖暖气。[详细]

  关注环境质量是好事,但是太杞人忧天反而影响正常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