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雾霾发展趋势?
27日才有可能全面改善

  环保部门表示,今后几天,北京中午前后是以霾为主,夜间由于湿度增加,则会以雾为主。
  这次的污染持续预计较长,与冷空气不够活跃这一稳定的气象条件短期难以改变有关,21日至26日都会持续相对较高的污染浓度。不过23日和24日受弱的气象条件影响,污染状况可能略有改善。25日和26日,可能又会回升至五级污染以上。不过21日至26日期间发生连续3天严重污染并达到红色预警级别的可能性并不大。
  对于何时真正好转,环保部门预计可能要在27日受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之后才能发生全面的改善。

为何时间如此之久?
静风致颗粒物积累

  环保部门分析,北京地区基本上是静风,这种稳定的气象条件易于细颗粒物在低层大气积累,而不利于细颗粒物扩散。此外还存在区域性污染影响问题,19日以来华北南部地区的细颗粒物污染浓度就较高,与异地输送也有关。
  北京市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马小会分析,北京目前受偏南气流控制,近地面回暖缓慢,但未来3天,1000米以上高度的气温上升明显,导致“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逆温意味着垂直扩散差,而近地面风速本来微小,又是偏南风,这就是河北向北京平流输送污染物的过程,24日近地面湿度将进一步增加,能见度仍无改观。”

为何范围如此之大?
大气环流“再分配”

  北京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孙继松称,元宵节前后也出现了雾霾现象,与之相比,此次出现雾霾的特点为:持续时间会更长,范围更大。
  目前来看,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南部,甚至包括河南北部、山东大部,都有雾霾。
  “实际上在这些区域里,它们的大气环境形势、天气条件基本上是一样的。大气环流会把点、线、面的污染在一定范围内再分配,这样就会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有专家说。

为何2月“来袭”?
冷暖交替扩散力低

  专家指出,去年1月份的大范围雾霾是罕见的,因为1月份是冷空气多发的月份。相比而言,季节回暖的2月份,倒是会导致雾霾常见。
  专家认为,2月份即将入春、冷暖交替,高空会变暖,导致上层温度增加,形成“上热下冷”的现象,垂直方向的扩散能力非常弱,同时地面还通常静风、风力很低,由此导致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扩散能力都很低。
  此外,2月湿度大,PM2.5可吸湿增长,浓度自然增加,能见度下降。湿度增加后,气态污染物,就是PM2.5前体物会加速转化,比如二氧化硫会迅速形成硫酸盐,造成PM2.5增长。

为何没有提前发布?
环保部:发展演变太过迅速

  针对相关预警没能提前24小时发布,环保部门表示,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与这次污染发展演变过程较为迅速有关。
  环保部门介绍,这次空气重污染初期的PM2.5浓度在24小时内就上涨了9倍,从30微克每立方米涨到了300微克每立方米,其中在19日当天夜里浓度就涨了4倍。
  对于京冀合作方面,北京市环保局方面介绍,通过环保部网站,北京与河北之间均可以较为及时地了解到对方关于空气污染的有关数据。

此次雾霾所含成分?
4污染物占比超40%

  环保部门介绍,今年元宵节那次雾霾成分含有不少来自烟花爆竹的物质,如PM2.5中镁、钾等金属离子的含量较高。与此不同,这次污染物是综合性的,污染来自于燃煤、机动车、工业污染等多方面。PM2.5中主要包括有机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四大类污染物,且占比均分别超过10%。
  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则认为,“北京积累型的污染过程中,是硝酸盐比较多,城区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会转化硝酸盐。区域传输型的污染中,有机物和硫酸盐会高一些。”

雾霾交替如何区分?
白天主霾夜间主雾

  北京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孙继松称,雾和霾都是一种气象现象,水汽的凝结和温度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当温度变低的时候,这个水汽就容易出现凝结。所以夜间往往以雾为主,白天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对湿度会下降,所以以霾为主。
  有专家称,雾霾是根据相对湿度的变化来区分的,当出现霾的时候,空气中的水分在减少,当水分增加时,就是雾。
  雾和霾中相对湿度的界限,一般的认为80%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但这个标准也在争论。

27日真会散么?
随时变化无法判断

  孙继松表示,从现在看,27日是有一股中等强度的冷空气可能会影响华北大部,但是目前,这次天气过程离现在还比较远,时不时还会发生变化。
  孙继松认为,此次雾霾的强度以及影响范围,大气环流形势是否会再次做出彻底调整,现在还没有一定的结论,“现在就去判断以后一定会怎样,是不负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