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政协会议:港媒很受宠,老外“不感冒”

港媒继续火:12年来在政协发问16次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12年来,凤凰卫视和香港《文汇报》平分秋色,在12次政协发布会中各提问5次。作为两家港媒,它们获得的提问总数甚至超过了很多大陆媒体。

昨天,凤凰卫视和香港《文汇报》依旧在提问中占有一席之地。今年3个提问分别来自凤凰卫视、香港《文汇报》和《南华早报》。作为一家香港英文报纸,这是《南华早报》第一次在全国政协的新闻发布会上提问。之后的效果,大家都懂的。

12年来,澳门媒体总共提问2次,均来自于昨天发问的澳亚卫视。台湾媒体昨天并未获得提问机会,但它们曾在往届的发布会上提问过6次,其中有两次来自中天电视台。[详细]

5年头一遭:政协发布会不见老外

在昨天的全国政协首场发布会现场,共有14名记者获得了提问机会。其中10名来自大陆媒体,3名来自香港媒体,还有1名来自澳门媒体。略显意外的是,这是自2008年来,第一次在发布会上没有外国媒体的提问。2012年的发布会是外国媒体提问最多的一次,共有4家国外媒体提问,约占该年发布会提问问题总量的四分之一。在去年的发布会上,这个数字就跌了下来,只有澳大利亚电视台一家国外媒体拿到了提问的话筒。

在历届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上提问过的国外媒体中,美国的媒体最受宠。他们一共获得了8次提问机会。日本次之,共有4次,其余提问分别来自澳大利亚、俄罗斯和英国的媒体。美国之音和彭博社是提问次数最多的国外媒体,在12次发布会中提问3次。第二名的两家都是日本媒体,亚洲通讯社和共同社,各提问2次。其余提问的国外媒体都只提问过一次。 [详细]

外国记者似乎更喜欢总理记者招待会

相比较于总理记者招待会,政治协商会议似乎更具“本土”属性,提问的外国记者数量远远不如前者。在12次新闻发布会上,3个以下的国外媒体提问几乎是一场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的“常态”。但在历届总理招待会上,情况却大不相同。

长达10年的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上,外国媒体的提问数是中国媒体提问数的1到2倍。在另一位总理朱镕基的记者会上,外国媒体的提问数曾占到中国媒体提问数的2到3倍之多。而去年李克强总理记者会“首秀”上,11名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中,5位来自大陆媒体,2位来自港台媒体,外国媒体得到了4次提问机会。这是中国媒体的提问量第一次超过外国媒体。[详细]

什么样的外媒能在两会提问?

两会对外媒越来越“优待”

2013年的政协发布会上,共有3名外媒记者得到提问机会,其中包括澳大利亚环球凯歌传媒集团记者、香港文汇报记者和台湾工商时报记者。相对于得到提问机会的新华社、央视记者,这三位记者的幸运,主要源于他们的外媒记者身份。

全国两会现场,像这样的“幸运儿”并不少。很多中国内地记者,一辈子都只能在人民大会堂“打酱油”,但有不少常年跑两会的外媒记者,却经常能够在两会的媒体竞赛中脱颖而出。从2012年开始,全国两会还在记者招待会首设了“外国记者席”,如此优待,让只能疯狂抢座的中国记者唯有“羡慕嫉妒恨”。

港台媒体中,“凤凰”和“旺旺”最出彩

如果以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这三任总理的首场记者会为样本,在港台媒体提问中,最受“恩宠”的当属香港凤凰卫视,这三场记者会,这家媒体每场都得到提问机会。此外,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和《东方日报》也曾被提问。

而在三场记者会提问的台湾媒体,依次是《中国时报》、中天电视和《联合报》。2009年,主要靠米饼在大陆名声鹊起的旺旺集团,并购“中国时报集团”,组建旺旺中时媒体集团,《中国时报》和中天电视台成为“旺中媒体集团”的两大旗舰媒体。

在台湾,《中国时报》一般被视为倾向泛蓝的主要媒体之一,《联合报》也是台湾的老牌大报,在台湾纸媒享有颇高的声望。[详细]

外国媒体中,美国独占鳌头

2003年温家宝总理的记者会,来自于美国的美联社、CNN和彭博社占据了7个外国媒体提问机会中的3个。作为通讯社、电视台和财经媒体,这三家媒体都具有全球影响力,足见美国媒体力量之大。朱镕基的记者会,美国的《时代周刊》获得了第一个提问的机会。李克强的记者会提问的是美联社。俄罗斯每次都只有一家媒体获得提问机会。除了美俄两国之外,日本的《日本经济新闻》和英国的《金融时报》都在朱镕基与温家宝的记者会上有提问机会。[详细]

没有审查外媒记者这回事

采访两会的外媒记者是否会受到预先审查?很多人对此充满想象,事实是:不可能也没必要。

曾担任人大发言人的周觉曾在受访时表示,他并不担心“调皮”的外媒记者问出不恰当的问题,因为,首先,外交部新闻司对外国驻京记者比较熟悉,对外国记者的提问,通常都胸中有数;另外,中国领导人从来不怕记者的各种“刁钻”问题。

周觉还称,大会新闻组从来不要求记者必须提什么样的问题,或不得提什么问题,记者提什么问题,是记者的自由。1998年,在准备朱镕基记者会的过程中,朱镕基曾专门给他们定了两条规矩:第一,要尽可能把提问的机会给境外记者,因为大陆的记者见面的机会多得很;第二,不要事先安排,记者提什么问题都可以。 [详细]

外媒问什么:每次提问,官员都不轻松

代表排队等央视,对外媒有点怵


外媒的两会提问,很多都以犀利见长。香港《明报》记者曾在一篇采访手记中说,很多两会代表一见他们胸口挂的“港澳记者证”,就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很多代表都喜欢聚在中央电视台的镜头前,甚至有代表排队等待接受央视采访。

《旺报》记者曾专门写了一篇关于提问的花絮,称中国内地媒体的提问好似“博士论文级题目”,官员答题内容“足以令任何一位硕士生完成一篇期中报告”。这位记者说,每当官员开始洋洋洒洒地回答时,外媒记者就开始了休息时间,有的直接合上笔记本,有的失望摇头,还有的趁机上厕所、打盹儿,或是和周边新同行开始交换名片。

外媒更倾向于获取官方对某事件的看法

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从2003年到2012年,两会上大部分媒体的提问仍然以获知信息为主, 其中80.9% 的大陆媒体提问是为了获知新的事实信息,港澳台为65.7%,外国媒体为72.7%(见下表)。相较于大陆媒体,境外媒体更倾向于获取官方对某事件的看法和判断。


(过去十年两会提问判断类型数据)

随着搜索引擎和等专业类应用的普及,通过充足的准备,外媒记者往往可以把握事件的细节信息,价值判断的问题越来越多。在2012 年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提出的20 个问题中,有11 个要求发言人做价值判断,占55%。香港卫视记者提出有关西藏的三个问题,其落脚点都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更想获取发言人的价值判断,这个提问在发布会结束后一小时内就被主流新闻网站上报道和转发了89 次。

提敏感问题几成外媒“特权”

国外记者在两会发布会上的提问更加开门见山。比如美国记者在获得提问机会后,往往省略一些礼节性和修饰性的语言,没有寒暄语和背景交代,直奔主题。而只要拿到提问机会,外媒抛出的问题,往往都既稳又狠,经常让政府官员难以应对。

45岁的澳大利亚人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2012年3月,当时还在路透社工作的储百亮,在两会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上,向温家宝提了关于“王立军事件”的问题。温家宝在回答中严厉批评了重庆市政府,第二天,薄的重庆市委书记一职被免。

美国之音记者章明,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2009年到2012年,他连续四次抛出“敏感问题”。2011年,他在政协新闻发布会上提了一个问题,首次难倒了时任发言人赵启正。他问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开一次两会要花多少钱?赵启正无法当场给予回答,只能承诺事后告诉他答案。[详细]

大会发言人的回应也愈发从容

2010年至2012年,人大会议的新闻发言人是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政协会议的新闻发言人是当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赵启正。去年,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和同样当过外交部副部长的吕新华,分别接任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新闻发言人。

面对各类敏感问题,4位新闻发言人都未回避,也没有用“正在调查了解”等“外交语言”做“简答题”。比如回应“38名全国人大代表都是亿万富翁”提问时,李肇星说,“我也感到钦佩,你做了那么多调查研究,我没有做过,所以我也不知道你说的38名亿万富翁代表的情况是否真是如此”;“我们希望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富人,但是必须依法致富”。

在回答关于王立军的提问时,赵启正说,“据我所知,王立军目前正在接受有关部门的调查,调查工作也取得了进展。他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已经请假不出席这次会议”。随后他说:“你如果有兴趣,在全国人大开幕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薄熙来,你采访他就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