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中纪委大院为何要搬家

十八大之后,中纪委在职能和内设部门出现大范围调整。由于“打老虎”任务繁重,中纪委办案力量迅速扩充。2014年3月17日,中纪委官网宣布,再增两个纪检监察室,总数达到12个,新增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并对办公厅、预防腐败局等6个部门进行整合。5月26日,中纪委副书记杨晓渡透露,中纪委增加4个纪检监察室,没有增加编制、机构和人员,主要是机关通过盘活存量、内部挖潜实现的办案力量增长。均实现内设机构总数和行政编制总数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只是在内部进行结构性调整。而所有这些调整,只有一个目的:增加办案人员数量,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聚焦反腐主业。

然而,仅仅是在内部做加减法还不够,要解决办公流程不畅等问题,势必要打破原先两地办公带来的不便。这次搬迁的厅室包括第一至第五纪检监察室、第十二纪检监察室、国际合作局、信访室和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共涉及9个厅室。其中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于今年新成立后分散办公,仅一个处在西院办公。从东院到西院,虽然都在二环附近,但距离6.4公里,即便不堵车也要开上将近半小时才能到。此次搬迁后,其所属的四个处将全部搬至新楼,解决了原先分散办公带来的不便。

十八大以来查处的中管干部目前已达51名,大大超出了以往的同期数字,其目前的高速办公节奏绝对不允许把太多时间浪费在路上。所以此西院搬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中纪委很忙,而且忙得不得了。

打虎常态化 细节见真章

突然袭击,深夜加班成常态

梳理本届中纪委已经公布的反腐案例,方法上的创新可圈可点。给官场以最大震慑的,还是其“突然袭击”式的查处速度。6月27日,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工作中被直接带走,头一天他还曾主持会议并到广州市天河区进行调研,相关报道还出现在当地报纸头版。7月20日刚被查处的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公安局长武长顺也是在工作中被直接查处。从风光无限的领导岗位瞬间跌落,对官员的心理震慑不言自明。

突击式的查处,随之而来的而是高强度的工作。2014年7月13日,中纪委监察部机关举办了第三届篮球赛。球场上,纪检干部们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中酣战,家属们在一旁叫好加油。球赛还未完时,一名重要球员突然下场,他要赶火车去外地办案。而这样休闲的周末,对于纪检干部来说甚是难得,一位接近中纪委的人士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多来,中纪委办公楼里不少办公室常常深夜还亮着灯。

“掌门人”的露面玄机

除了工作人员外,中纪委“掌门人”王岐山的一举一动,也时刻牵动人心。自2012年11月15日执掌中央纪委,近700天来,王岐山治下的这一党内纪律机构刮起一场让人始料未及的反腐风暴,并深刻触动了国内社会现实。媒体梳理王岐山的报道发现,他公开露面次数偏少的月份,落马的高级官员数量较多。最典型的是,2014年6月至8月三个月,中央纪委网站公布了165名官员被查的信息,含17名省部级高官,期间王仅公开露面6次。

仅有少数官员的落马和王岐山的公开活动有时间先后的关系。苏、徐、周三人被查前后,王岐山均鲜有露面。仅在公布徐、周案前,各有一次外事活动。在活动中,王岐山均表示坚决反腐。

那么王岐山未露面时,都在做什么呢?去年两会结束后,王岐山在4月似乎从公共视野中“消失”,仅在月底时参加一次外事活动。实际上,这个月他在中南海约谈了一些派驻机构的纪检干部。2013年4月22日至26日的五天时间里,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约谈了53位派驻到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纪检组组长、纪委书记。约谈,是中央纪委工作方式方法的一种创新。像这种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式的汇报,许多派驻纪检干部坦承此前未有。

中纪委一举一动为何受关注

在经历大部制改革后,中央一些无关紧要的部门要么遭到裁撤要么遭到合并,留下来的往往是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部门,而中纪委却独备受关注,从去年9月开通网站,接受网络信访举报到办公地点搬家,无一不引发舆论争相解读、网民争相热议,这着实比较罕见。这也说明反腐败是民众当前最期待的事情,中纪委也正是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有效回应了民众的期待,因而取得了群众信任和认可。

中纪委长久以来以“神秘”著称——114查不到电话,地图上查不到位置,门口看不到牌子,连号称随时可以大侃中南海内情的北京的哥也总找不到地方。纪检系统一直是各类党务部门中最受民众关注的对象。从在网站与公众互动到第一时间公布官员被查信息,作为回应的途径之一,中纪委近年正逐步走向透明,希望以此提振民众对反腐工作的信心。

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中央八条规定以来,全党作风有了大的转变,反腐形成了高压态势,从严治党、治吏初见成效。但这只是一个好的开端,绝对不能认为已经大功告成,可以打退堂鼓了。中纪委西院搬家,寻求更高效的方式进行反腐,也是告诉我们,反腐不能稍微懈怠,否则容易反弹。反腐必须向着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发展,扎紧“笼子”,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