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议公报
  • 2014年工作回顾
  • 2015年工作目标
  • 2015年重点工作
  • 历年总理报告热词

2014年工作回顾

【成绩】“三稳四进” 民生为先

1.三稳:
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
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
2.四进:
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粮食产量达到1.21万亿斤,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8.2%;
发展质量有新的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能耗强度下降4.8%;
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万人;
改革开放有新的突破,本届政府减少1/3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提前实现。
3.民生亮点: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又提高10%。
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40万套,基本建成511万套。
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9.97%和14.1%。
新建铁路投产里程8427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6万公里。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2万公里。
宽带用户超过7.8亿户。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问题】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

1.经济:投资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不多,国际市场没有大的起色,稳增长难度加大,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薄弱。
2.民生: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政府: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少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乱作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有的为官不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

2015年工作目标

【总体部署】创业!创新!大家一起来!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2.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具体目标】八项数据引领“新常态”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
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4.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5.进出口增长6%左右。
6.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
7.全国预算赤字预期1.62万亿元,赤字率2.3%。
8.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目标为12%左右。

2015年重点工作

  • 改革
  • 民生
  • 经济
  • 反腐

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减少,政府放权给市场和社会

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政府定价减少了,定价交给市场

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务收费定价权。但也加强价格监管,确保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国企改革继续深化

加快电力、油气等体制改革,多渠道解决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历史遗留问题。

出口退税增量由中央财政买单啦

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增量部分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让地方和企业吃上定心丸。

就业:鼓励到基层和新兴产业就业

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要健全法律机制予以治理。

养老:提高企业退休养老金,事业单位基层员工将涨工资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提高10%。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55元提至70元,落实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并完善工资制度,对基层工作人员给予倾斜。县级以下的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

医疗:再提医保补助,退休看病可跨省结算

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补贴标准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退休人员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农民就近看病。

文化:越来越多的文化设施将免费

发展全民健身,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社会治理:维稳工作将更规范

信访纳入法治轨道,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油质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 ,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二氧化硫、氨氮化物要减少3%和5%。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油,2005年前的黄标车全部淘汰,严格环境执法、推进环保税立法。

住房消费要稳定 网速要提高

1.鼓励大众休闲旅游,稳定住房消费,扩大教育文化体育消费。2.网速要提高了!物流快递也将更完善。要把OTO搞得红红火火。3.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将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和召回制度。

政府不唱“独角戏”

1.中央预算投资增加到4776亿元,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2.铁路投资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超8000亿元。3.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难度再大,也要脱贫

1.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2.粮食产量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坚守耕地红线。3.综合治理农药兽药残留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京津冀是一家

1.继续西部地区综合建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环保、产业转移将取得实质性突破。3.实施海洋战略规划,向海洋强国目标迈进。

带薪休假终于要落实了

1.工业化信息化深度结合,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2.落实财税、土地、价格等支持政策,以及带薪休假制度。3.打击侵权,保护科级创新。

高铁、电力等领域要继续走出去

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外来人口都将有居住证,而且不收费

1.抓紧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落实放宽户口迁移政策。2.把一些存量房转为公租房和安置房。

反腐: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懒惰怠政的要曝光追究责任。坚持依法用权,倡俭治奢,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继续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
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紧紧扎住制度围栏,坚决打掉寻租空间,努力铲除腐败土壤。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严加监管。始终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对腐败分子零容忍、严查处。对腐败行为,无论出现在领导机关,还是发生在群众身边,都必须严加惩治。

历年总理报告热词

2014年:发展(119次)经济(81次)改革(77次)

要点提示:1、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2、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促进网络购物发展。3、全面审计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4、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2013年:民生(12次)住房(6次)节能减排(4次)

  要点提示:1、坚持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 。2、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10% 。3、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细颗粒物PM2.5等监测指标。

2012年:小微企业(7次)全民医保(5次)PM2.5(1次)

  要点提示:1、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2、13亿城乡居民参保,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3、PM2.5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城镇化(9次)稳定物价(9次)反腐倡廉(7次)

  要点提示:1、城镇化要同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这是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2、"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3、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反腐败的重要举措,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2010年:就业(36次)分配制度(9次)社会保障体系(3次)

  要点提示:1、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用工短缺的矛盾并存。2、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3、普遍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出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2009年:金融危机(9次)棚户区(3次)汶川特大地震(1次)

  要点提示:1、2008年~2009年,发生全球性经济危机。2、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从废墟中抢救生还者8.4万人。3、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对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支持力度。

2008年:物价(9次)听证制度(1次)个人起征税(1次)

  要点提示:1、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2、实行重大事项决策公示和听证制度。3、降低居民储蓄存款利息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2007年:减排(8次)农业税(1次)两岸三通(1次)

  要点提示:1、完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政策,普遍建立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2、全国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3、努力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

2006年:医疗(24次)新农村(8次)房价(2次)

  要点提示:1、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3、遏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2005年:科学发展观(9次)和谐社会(6次)行政问责制(1次)

  要点提示: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2、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强化行政问责制,对行政过错要依法追究。

2004年:非典 (13次)宏观调控(9次)农民工(4次)

  要点提示:1、将非典列为法定传染病管理,如实公布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群防群控。2、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3、使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能够上学。

2003年:三农(农村44次 农业29次 农民32次)体制改革(20次)效益(12次)

  要点提示: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2、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3、把各方面主要精力引导到调整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