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总策划6期

  • https://i0.itc.cn/20150722/3494_886c969e_8c83_7826_8532_665d4c282ed6_1.jpg

    小米电视掌舵人王川 (摄影 顾明月)

小米电视掌舵人王川:小米再大,也是创业公司

导读这个夏天,小米电视掌舵人王川可谓春风得意——他终于交出了“小米电视2S”的答卷。

  在外界眼中,小米量级的公司,要做电视便做了。事实上,王川却是三年磨一剑。在他看来,小米电视第一代不过是试水,第二代才达到及格水平——能够媲美国产电视品牌旗舰机器。

  王川有着四次创业经历。早在18年前,他创建的雷石科技已经足以让他实现财务自由,却因为雷军的感叹再次创业小米。

  “新国货”是雷军许给王川的梦想,也是王川眼中小米公司创业的基因。“小米再大,还是一个创业公司。小米要做的不是赚钱,而把产品打磨到极致,生产出走向世界的‘新国货’”。



1.“小米不大,少就是多”

京城西北处一个不起眼的工业园里,有四座橙色、黑色为主色调的低矮办公楼,走进其中一座,开放办公区里紧凑的员工工位和各种测试电视机争抢着空间,屋顶布满管道,铁质楼梯会突兀地出现在某个拐角。

这座办公楼属于小米电视事业部,很难想象估值450亿美元的小米公司在这样的地方,站着就把钱赚了。

“这才是创业公司应该有的气质。”这种气质和此刻穿着黑色T恤胸前挂着工牌,坐在开放办公区接受采访的王川不谋而合。王川没有自己的办公室,他的工位就在二层开放区的一个角落,桌子上堆满各种电子设备和文件。

而在员工们口中,王川6乘12小时工作而且很少待在工位,每天穿梭于各种测试实验、会议、采访、面试,没有工作安排的空隙,他也会去找工程师去聊技术,下属们要找他签字就在工作群里喊:川总快出来签字。

大学毕业第二年便开始创业的王川,一直在追求这样的创业状态:“小米其实不大,我们追求的是少就是多”——王川口中的“少”是指小米少产品线、低毛利率。

此前,王川很少代表小米出现在公众视野,但小米的成长却和这个名字分不开,小米“饥饿营销”创意便来自于王川,MIUI系统“每周迭代”的倡导者同样是王川。

王川和雷军多年前便是好友,那时候两个人相互投资,雷军投了王川的多看,王川则投了雷军的小米。

一直坚信朋友不能合伙做生意的王川,本没打算再进一步,最终却被雷军的“新国货”之梦打动,破了戒。

2012年11月,小米收购了王川创立的多看公司,王川正式成为小米第八位联合创始人。他管理的盒子和电视业务成为小米公司的重要战场。

小米电视的故事就此展开。

2.没有王川,就没有小米电视

在电视行业,王川不是个陌生的闯入者。

早在1998年,王川第一家公司雷石就参与了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并和当时的家电厂商都有广泛接触,就连创维的总裁杨东文也一度想要挖角王川。

从“多看”到小米盒子,王川和雷军一路走来,二人都产生了要做电视的念头,而彼时互联网电视市场的多方混战已经开始暗流涌动。

小米晚了么?当时,很多人这样问过王川,他总是点点头,却说:“我们不急,产品不到满意,我们不会面市”。

传统电视厂商研发一台新机型大约需要三个月时间,而小米电视第一代光硬件研发就花了一年的时间。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王川始终扮演着舵手般的角色。他性格中对极致的“苛求”逐渐烙印在小米电视之中。

尽管小米电视第一代产品在人际传播中积累了极高的口碑,王川的打分却只在不及格和及格之间,没有广告宣传,没有大规模投产,只被视为一次试水。

王川不满意一代电视的背光,尽管它出自是全球前五的背光厂。“去找更好的”,这是王川对第二代产品的要求。

其实,小米早就去找过最好的,只不过全球最好的瑞仪只有两个客户,一个是苹果一个是三星,小米团队去拜访时连面都没有见到。

这下王川着急了,他立马挖了两个瑞仪的核心大将,让他们去台湾邀请瑞仪董事长王本然参加小米发布会。时隔26年,王本然再次到大陆就是为了看看什么样的公司挖走了自己的两员大将,这一看便促成了小米成为瑞仪的第三个客户。王本然说,“我在你们身上看到了当年苹果的影子”。

3.当王川遇到雷军

关于王川和雷军,坊间流传着许多二人间的段子,充满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江湖情怀”。

2011年,求伯君执意相邀雷军重回金山时,是王川代雷军任金山软件CEO之职直到张宏江上任。雷军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好了王川每周帮忙一天,结果后来一周要上四天班。他也有自己的公司,也在创业,每天忙到夜里2点,为了我赴汤蹈火——没有他我早崩溃了。

但就是因为情谊,让王川犹豫了一年才加入小米。工作上,王川是个强势而又自信的人,谈到软件设计,他会毫不客气的说小米让同行望尘莫及。而王川眼中的雷军,是个“能力超强的人,几乎没有短板”的人。这不符合他找合伙人能力互补的要求。

最终,当然是雷军的梦想战胜了王川的顾虑。

在有着苹果影子的小米,王川和雷军分别扮演者不同的角色,王川看了看窗外,“我就是那个把雷军往回拉的人吧”。

生活中,二人都酷爱滑雪。雷军永远是想带着大家去冒险的那个人,而王川一直都是团队里的安全要素,并且能够成功说服雷军“从对待风险这件事情来讲,雷军更激进,我更保守。”

王川的安全伞作用同样发挥在小米的公司管理中。

雷军缔造的“发烧友”粉丝经济背后始终有王川的“饥饿营销”所牵制,王川看到的是相比软件体系,硬件制造本身蕴含更大的风险。

小米电视第一代因为没有大规模量产而被质疑产能不足,这位掌舵人一笑:“不需要跟雷军交代什么,第二代同样不会声势浩大,还是没有广告没有营销,一切噱头我们都不做”。

王川拿起一款巴掌大的、尚未面市的保密产品,“这样一个小小的东西,我们做了两年”。

4.“只要不作,小米就不会死”

在王川的世界里,小米的产品慢之再慢,但小米公司无疑是人类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

借着智能手机爆炸性增长、电商的销售渠道打开和社交网络兴起这三股台风,小米智能手机创造了一个科技公司的神话。

王川毫不避谈,这个神话这是他和雷军意料之外的,而他更关心的是小米如何在一次成功后立于不败之地。

多次创业的王川,见过太多快速赚到的钱又快速的消失,“因为大家都太浮躁”。

而王川不担心小米,因为小米的创业者都是在死亡边缘走过的人,“只要不作,小米就不会死”。

很多年前,王川跟雷军说,史玉柱是死不了的,因为他已经死过一回了。

做雷石公司时,王川的账面上只有五万块钱。他跟太太说,我再干一个月,不行我再关门,一个月后还是不行,我说再干一个月,还是不行……就是这样,他一起坚持下来,直到转机出现。

现在的王川很少谈钱,也不会为钱焦虑。他形容自己和雷军“就像那些老干部,退休了干的都是自己想干的事儿”。“所以我再做的事情都是追随内心,不为投资人或其他人的希望活着”。

有一次,雷军给王川发了张照片,一头猪趴在窗台上,旁边写着“等风来”。王川把它上传到朋友圈,后来发现其他合伙人也这么做。

在王川和雷军的心里,那只等风来的猪就是自画像。“聪明人学不了小米模式。如果甘心做猪,会得出很多推论”。

王川跟雷军“吹了个牛”:十年之内,小米电视能做到世界第一。

“现在和世界第一的距离是什么?”记者问他。

“只是时间。”

特邀顾问|王鹏
往期回顾更多>>
精品栏目推荐更多>>
  • 出 品: 搜狐新闻中心
  • 栏目主编: 王 辰
  • 时 间: 201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