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校友录     -  搜狗 
 
 
 
 
 
天行健 当自强
作者:黄慧玲
江西省都昌县第一中学

  一、 成长

  伏尔泰说:“如果所有的人都无所求,那他们肯定是平等的。是人类特有的贫困,使一个人屈服于别一个人。”

  在瑞士,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在他们的孩子出生以后,在为孩子登记财产时,父母们都会在孩子的财产拥有栏里写上“时间”一词。
这样,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是富翁。

  奥莱夫出生时,家里穷得只有一杆枪和八只鹅。他富有的表叔抱着自己的儿子帕尔丁讥笑说:“你们的儿子注定是个看鹅的穷鬼。”奥莱夫的父母很气愤,立刻反驳道:“我们的奥莱夫是富翁,只要给他二十年时间,他可以雇你的儿子帕尔丁当马夫!”二十年过后,奥莱夫果然不让父母失望,成为瑞士极有声誉的科学家。

  她出生的时候和奥莱夫一样贫穷,所不同的是,她的父母是工作能力不强的农民,也许中国七八亿农民中体质最弱的那一群。她还是一个超生的多余的孩子,并且由于她是女儿身而未能划上超生的句号。接二连三的罚款使她原本贫穷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她的母亲甚至被村里的三岁小孩嘲笑说生不出儿子。那时候幼小的她似乎还不知道什么叫做穷,只是觉得什么东西都得平均分配,只知道每次学校报名学费总要拖到很久,而每次交费又是班上最后一个。

  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非常讲原则的父亲。一个乡村民办教师,在他最贫穷最落破的时候,却要顶着全村人的不理解和所有亲戚的劝阻,坚持送每一个女儿读书。她和她的姐妹们因此与众不同,她们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令全村的男女孩羡慕不已,她的大姐还成为全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孩。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场前所未有的洪水冲掉了她们全家的粮食,也宣告老屋的破产——被迫动土新建。那一年,家中境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两个姐姐看自己上重点高中的希望不大,就主动退下来,走出去——打工。而她则由于年龄和极其优异的成绩幸运地留在了学校。她如痴如醉地吮吸着书本上的知识,日逐一日地自信而坚强起来。

  二、 路

  所谓“穷不过三尺,富不过三丈”,越是贫穷就越有出头的希望。她的成绩得到了全家人的肯定,也因此成了家庭的最大希望,壮志未酬的父亲更是将他的“北京梦”寄托在女儿身上。于是,几年来,她心安理得地剥削着全家人的劳动成果,并且经常从父亲那儿得到庇护。在临近高考的那一段时间里,她活得既快乐又萧洒,仿佛自己就要脱离苦海,奔向美好的未来。

  然而,她神仙一般的好梦却在2004年的那个夏天破灭,曾经的,现在的和将来的似乎都只是一场空。一切都没有了,仿佛辉煌过后是暗淡,再好的成绩高考时发挥不出来一切就都归于枉然,更何况她还在照片与同学录之间虚度了那最后的一两个月。在那个炎热的夏季,她家却是一片凄冷,父亲也似乎不经意间老了许多。她承受不住那一份重压,终于在假期病倒了。可是这次却再也见不到父亲的百般呵护,他不再带她去爷爷那看病,也不再帮她煎药,更不用说抚慰她喝药。他只丢下一句“这么大的人了,还要我来管吗?累死我好了。”然后默默地扛起一个铁耙到田间地头去了。她无话可说,面对自己的不争气,她只有自食其果——胡乱地煎药,大口大口地把那些苦痛全部咽下去……

  她从开始便深刻地解剖自己,她在日记中写道:事实上,我并不是一个有足够资格走进大学的高中生,我还有很多的不知道此刻仍未解决;我的思想仍很脆弱,扛不起的东西太多,能够舍弃的又太少。在欲望面前我总是先徘徊,后顺从·上帝是公平的。一个企图得到一切的人终将失去一切,一个舍不得蝇头小利的人终将得不到真正的大的好处。既然在欲望面前我不能止步,那么在别人走进成功之门的时候,我也不得不停步。

  刘燕敏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失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世界上存在着对失败者宣泄不满的人,如果去掉这部分的人是暴怒和漫骂,剔除失败的副产品,失败也会是一件令人神往的事。这段她在无意中得到的文字,此时却帮助她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并且激励她下决心重头来过,尽管这以前她早就扬言绝对不补习。

  她把握任何可以与父母交谈的机会,举出尽可能多的经典事例来说服父母让她补习。在那个夏天,那个持续晴朗半个多月的一天早晨,她看到了第一缕曙光,雪销冰融过后是灿烂的季节。父亲终于豁出去似的咬牙决定让她再补一年。关键时刻,她却再来一个180℃的大转弯,毅然决定转读文科,去追寻那曾经令她辉煌一时的文学梦。在众人的反对声中,她独自来到学校找老师。找校长,乞求一个可以“理转文”的机会。几次碰壁和流泪过后,她终于假着试读三天的名义毫不犹豫地踏进了文科班。第一天就领了新书,并立即用碳素钢笔在文科书上永久地写下她的名字……

  三、 矛盾

  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命运的公正。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

  她将这借来的一年视做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恨不得一秒钟可以当两钞三钞钟来用。她自觉地拒绝任何物质上,精神上的诱惑,努力做到心如止水。那因兴趣而激腾起的鲜活的血液在她全身上下流淌,她鼓足了干劲唱一首无声的歌。她默默地承受初学文科时的失败,再从失败中坚强地爬起来。书山题海之中,她只有不停地读书作业,不是信誓旦旦,而是坚定地怀揣着那个大学梦。

  “天道酬勤”,终于第一次期中考试她就以同第六名相同的分数名列全班第七。“七”,多好的数字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综合国力排位,贝克汉姆在国家队的编号……一切都预示着希望。在此后的学习中,她继续全身心地投入。从第七到巩固前十位,从稳居前十位到突然冲进前三名,她将自己的命运牢牢地把握在手中。

  她凭着她的成绩于无言处获得了同学们的尊重。或许她早已被他们中的大多数看作是书呆子,一个高分低能的人。但她依然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结交任何一个愿意和她成为朋友的人,并且执行一条“计划经济路线”。她最害怕向父亲要钱,怕见到那双抽出钱币的手。因此,每次要钱她都只是要必须的大部分(少一点舒服些),另一部分则靠平时生活中的调节,节省或者花一点常期存下来的钱来提供。有时候,她会一时高兴将午餐或晚餐换成五毛钱的方便面,却总是还没吃就马上有寝室里的姐妹惊呼道:“你又吃方便面啊!吃好一点嘛,不要过得太苦……”起初,她无话可说,吱晤过去,心里明白是在说自己穷了。可是次数一多,她便会坚硬地反驳道:“我喜欢!”这才使得后来吃方便面时不必再担忧被人说。

  时值春天,疾病流行,她很快就染上了感冒。可她的感冒接连治了几个星期都不见好,因此她常常在本不该出现的时候(除了星期五晚上)出现在家中,却每次都是重复同一个原因:病还没好。这样的四五次过后她就决定再不回家治了,以免给全家人造成精神负担,因为高考在即,所以就决定在外面的诊所里治好。可是从未在外面治过病的她尚不知道医药费可以高到天价。头一天打吊针就花了四十多元,而一副中药才八元。于是她动摇了,决定不顾医生的反对立即停止治疗。但是她的决定刚出口就被最要好的一个同学狠狠地骂了一顿,连“视钱如命”都骂出来了,她也就只好坚持下去。结果一共花了七十多元,而这些钱是她瞒着父亲自己掏的,这一掏就掏了她的老底。虽说病痛减了大半,学习精神恢复,全家人尤其是父亲就不必再担忧什么了,但她却因此断了财源,即使是再节衣缩食也无法满足她的常规消费。可是她又不愿向父亲多要。

  当同学们都为了迎接高考而大补特补时,她却更加频繁地搞起“计划经济”来。换季了,同学们都换上了崭新的夏装,室友们也都追着流行的风,全身上下都买好了,穿上去个个都是美女。面对这一切,她保持沉默。忽然有一天,寝室里一个姐妹问她为什么不买衣服,她很奇怪地反问道:“这很重要吗?”而对方的回答却是:“因为咱们寝室里的人都买了,除了你……”顿时,她才恍然大悟起来,可是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无言以对。室友也没想到她会有这样的反应,就立刻转换话题和其他人说上了。她回过神来,独自在走廊里度步,两眼隔着一层水膜去望蔚蓝的天空和那在风中不断飘摇的柳树……

  还只是在一个落后的小县城读书就落破到如此境地,那将来进了大中城市该以什么维持呢?眼下家里还有一高一初的两个中学生,随着高中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经济负担势必有增无减……想到这,她觉得眼前一片茫然。

  “怎么办呢?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她没有哈姆雷特那样伟大而艰巨的使命,她那不可知的未来还等着她去开创,是以一个知识女性的身份跻身于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前列,作一个弄潮儿。还是守着亿万农村女孩的土地沉沦为一个艰难的母亲?或许她不会走下坡路,但她的上坡路却要踩着别人的机会才能前进,她每走一步都会让她至亲的人往下再往下。她尚未成年的妹妹就要因为她考上大学而早早地告别学校,走向社会了。因为父亲的意志和理想也连同他的身体正一步步衰老下去,他不再奢求什么惊天动地的教育成果了,他只求有一个孩子可以带他来到中国的名城去看看,然后安享晚年。

  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人也是。她舍不得妹妹在她成长的关键时刻走向社会,尽管她现在很听话、很诚实,但谁又能阻止那金钱的大潮将她席卷而去,她还会坚持自学上进吗?她能禁得住那些令人堕落的诱惑吗?她再三思索,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妹妹读高中,让她在知识的海洋中成长为比姐姐更优秀的人,即使不能成功,也能做一个无害于社会的人。可是这一切都要与金钱挂钩,她拿什么去帮助妹妹呢?

  四、 希望

  把脸朝向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其实阳光无处不在。

  春天是大自然的香季,也是阳光最灿烂的日子。而这样的日子在久雨初晴后的早晨或者傍晚又别有一番风情。她总是在这个时候变成一个诗人,到屋前的柳树下欣赏柳枝,看柳叶轻轻舞动的快活的树影。阳光透过绿色的叶片照过来,将一片舞影洒在她身上,再来几下“灯光”,仿佛置身于旋转的舞台,萦绕在耳边的是优美的古典音乐,生活美得的确像一首诗。每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她都会有说不出的快感。有人说,幸福就像是掉在沙发下的纽扣,你专心找,怎么也找不到,等你不注意时,它自己滚出来。上帝是公平的,一个睡在丝绒床上的人并不比以大地为席的人多一个好梦。贫穷带给人的勤劳与朴实,带给人的简单的生活,使穷人永远有时间和机会去享受阳光,享受美味,享受劳动的快乐。因此,任何一样东西在她眼里都是宝贵的。

  她曾亲耳听见一个女同学说过:“那个人没钱,没什么好交的……”当然,这不是说给她听的,但那话却深深刺痛了她的心,难道有钱才值得交朋友吗?她虽然朋友不多,但每交一个她都会以最大的真诚去投资这笔友谊,没有钱,但有一张笑脸,一声祝福和在对方苦痛时一些发自内心的安慰的话。她最讨厌别人把她当成“星盲”、“网盲”,当成只会读书的人,其实她懂得很多,只是没有机会去施展罢了。不过她有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好在她们理解她,相信她,说她其实很漂亮,并且坚信她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她生病的时候,她向她们诉苦,收获安慰,然后一起看医生,她躺在病床上吊针的时候她们就坐在她身边……她们常常一起吃饭,但她每次都是吃最便宜最实惠的,这时她姐妹一般的朋友会突然夹一个鸡蛋或者一块希奇物到她碗里,三个人共同享受美餐。她总想说些什么。但每次话到嘴边又收回去,或许“无声胜有声”,大地知道她的心声,她们会知道的,这真的是上天赏赐给她的阳光——爱的阳光。

  在某些方面,她还是很害羞的。她总不想表现她的贫穷,她会趁寝室里没人的时候吃方便面,她会毫不怀疑地说自己“捡”(亲戚给的)来的衣服是什么时候买的,值多钱,而事实上她几乎没有自己的衣服,就像朱德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的那样:老大穿了老二穿……每次学校下达贫困生指标,老师让人举手时她总缩在后面,就这样一次次失去了机会。终于大胆些了,却发现贫穷是有标准的——丧父丧母,或者父母离异,双亲下岗……她一样也没有,也不想有,穷得实在!

  难道贫穷真的应该像划定最低生活保障线那样有一个标准吗?难道我们就不能在捐助方面提倡资金的有效利用吗?不是都说“幸福都是一样的,而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幸”?贫穷是什么?当你搅尽脑汁也得不到那本你想要的英文版的《简·爱》的时候,它是梦、是泪;当你夏天穿一身厚重的衣服,秋天则单衣单鞋的时候,它是酷署、是严寒、是别人的笑料。贫穷并不需要丧父丧母,贫穷只是物质上的不平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事实上,她的贫穷跟那些真正丧父丧母的孩子们比起来,算不得大悲,至少她还有父母,有兄弟姐妹,还有许多真诚的朋友可依。最重要的是,她有一个目光远大的父亲,一个不会因贫穷而埋葬儿女们希望的父亲。尽管父亲已老,雄心不再,但她始终是父亲手中的一颗太阳。在她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以他黑瘦的手臂支撑了她,使她永远有机会去做她想做的事,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

  哲人早已断言:“未来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要希望还在,她还有什么好悲哀的呢?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看到。她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借着“理转文”的机会去学习汉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发扬光大,迎着祖国伟大复兴的曙光向前,向上走。去大学理想的圣地,去接受中国最先进知识分子的教导,去沐浴学术的阳光,学一身浩然正气,学一种高远、深邃。于是,摘一句Twins的歌词以自勉:每一颗心都有一双翅膀,要勇往直前地飞翔,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特困生高考背后的故事]
用  户:  匿名发出:
 
高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