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联盟精选 专 题 活动展览 视觉论坛
 
图片观赏 [  华商报 ]

地窑白喜事

  2005年岁末,在长武县,一位在土窑洞里住了一辈子的老人去世了,几天以后,她被安葬在和她生前住过的土窑洞很像的地下窑洞里

   ■三奶在土窑洞里住了一辈子

  2005年12月8日凌晨4时许,三奶死在她居住了一辈子的土窑洞里。15年前,三奶的老汉也是死在这孔窑洞里。

  三奶是陕西省长武县相公镇胡家河村人,在家族里排行第三,按不同辈分称呼老人是三妈、三奶、三太,而今在家族里执事的人大都是青壮年,基本上都是老人的第三代孝子,所以称老人为“三奶”的人自然就占了大多数。


参加完葬礼,三奶的后人又重回往日的平静生活


来义务帮忙的村民就有60多人


老人的路已经走完,年轻一代的路还很长


三奶的墓穴和她居住的窑洞样子差不多


三奶去世后,家里杀了一头140公斤重的猪


为给三奶办丧事,家人在集市上买了5000多个蒸馍、100多条香烟、80瓶白酒

  在这古老的乡村里,人们是不敢称呼老人其名的,尽管在三奶的家族里有上百号孝子、孝孙,但能准确地说出三奶姓名的人并不多,最后还是从户籍簿里查到的,三奶真实姓名叫陈玫瑰,享年80岁。

  自从老伴去世后,三奶的两儿两女都成了家,也先后搬出了土窑洞,住进了新房。子女们多次劝说老人搬到新房住,可她说什么也不愿离开她这7孔土窑洞。

  三奶子女们也说不准确这几孔窑洞有多少年的历史,只知道老人第四代曾孙也是在这窑里出生的。据村里比三奶还年长的老人回忆,她爷爷在世的时候就有了这几孔窑洞,当时在村里是家大户,因此窑洞里的面积也比别人家的都大。

  在三奶的窑洞里,找不出一件家用电器,三奶去世后,孝子们从集市上买来了许多用纸糊的“别墅”、“数字高清电视”、“太空牌洗衣机”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三奶的棺材只合了一半,另一半是留给远道而来的亲属瞻仰遗容的,为防止窑里的老鼠袭击三奶的遗体,专门在棺材旁边拴着一只大公鸡护卫。

  ■三奶的丧事比喜事还要热闹

  风水先生紧闭着双眼,嘴里念着听不懂的词语,十个指头来回掰着,孝子们跪在老人的肖像前嚎啕大哭,只听到风水先生终于算出了三奶下葬的吉利时辰,定在农历冬月十六日。

  在当地乡村,每人一生有两件大事,指的就是红事结婚,白事埋人。而对于高龄老人去世,人们也认为这是喜事,因此说乡村人习惯称红白喜事。在三奶的家族里已经有了第七代人,辈分特高,她的葬礼比红事大得多。

  乡村办红白喜事并不像城里人那样发请帖,各种顾虑太多,请哪个同事,能否请到某个领导讲话等等。尽管如今通讯发达,信息的传递快捷,但村民们仍习惯以捎口信的方式传递信息。在当地只要哪家有事,第二天十里八乡的人都会知道,根本不存在请谁不请谁,只是根据自己与对方的亲近程度,不请也得来。礼金不分轻重,送几个蒸馍也不见外。三奶的丧事预计了60席。

  村里有条不成文的规定,谁家有红白喜事,自己家里再大的事都得放下,听从总管统一指挥,总管也算得上是村里的能人,有相当的号召力,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指挥起来井然有序。主家只要把烟酒准备好,其余的事都由总管来负责。为给三奶办丧事,总管共安排了村里60多劳力义务帮忙。

  三奶的窑洞上架起了两个高音喇叭,里面播放着哀乐和秦腔,四面八方的客人顺着喇叭声音汇集在三奶家院子里。8名吹鼓手在院子里点起了一堆篝火,桌子上摆放着两瓶白酒,冷的时候就喝上几口,然后接着吹。

  改革开放后,吹鼓手也紧随时代发展,将西洋乐器与现代歌曲融为一体,像城里人一样,采取点歌挣钱,点一曲歌5至10元不等,尽管嗓音不佳,但孝子们为图个热闹,歌声始终在窑洞四周回荡,让人感觉不出来这是在办丧事,倒有点像是音乐会。

  按照当地风俗,在老人下葬前,孝子们要请三代,就是孝子们按辈分大小,披麻戴孝,排着两行纵队,吹鼓手们在前面吹着,孝子们紧随其后,对每一个过世的老祖坟都要磕头祭拜。整整一个下午,围着几个山头转来转去,没有人能数得清孝子们磕了多少头,几乎把村里的坟都磕遍了,有的孝子实在是经受不住,顺手从麦场抓了一把麦草垫在膝盖下。

  ■三奶从大窑洞进了小“窑洞”

  下葬的前一天来人最多,也是办丧事最繁忙的阶段,一下子拥来500多人,就餐必须合理安排。娘家人是贵宾,必须安排到“雅座”里,所谓“雅座”也就是在院子里用彩条布临时搭建的棚子,其余的来宾自己找地方坐,没板凳就蹲着吃,8个人一桌,吃完一拨换一拨,在当地叫流水席。

  一般家里有老人的,子女们都会喂养一两头猪,这也是给老人去世后准备的。请来的的厨师很会合理分配,将杀的猪全部切割,包括用来给死去的人做的献饭,其余的加工成8个下酒菜,5个吃饭的菜,在当地这叫着“八挎五”,几十年来从没改变过,最后一道是肚丝汤,一个猪肚子分到500多人口里,许多人只喝到一口汤。

  在当地并没有夫妻合葬这个风俗,三奶的墓穴与她老伴的墓穴相距不到100米,都选在距她家窑洞的西北方向,地形很宽阔,前下方就是泾河。两人的墓穴基本差不多,和居住的窑洞很相似,只是三奶的墓穴稍微豪华些,里面铺有瓷砖。

  2005年12月16日,天刚蒙蒙亮,孝子孝孙们目送三奶的遗体从窑洞里抬了出来,又送进了新挖好的小“窑洞”里,就这样送走了三奶。

   ■相关链接

  长武县丧葬习俗

  人死后,家人一般先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穴地,随后“盛敛”,择日祭奠,参加祭奠者送献礼(馍)、花圈、挽联、牌匾、孝帐等。灵堂设置遗像,供各式献饭。孝子戴孝帽、穿孝服。亲友戴黑纱、黑袖套、白纸花。招待以家庭情况而定。早晨血条汤,中午开席肉食齐备,备烧黄二酒。次日清早出殡前,汤菜齐上,谓之“风搅雪”。护送灵柩,除八抬大轿以外,又盛行拖拉机、汽车送葬,浩浩荡荡,哀声鼓乐,情调凄凉。安葬后抱回灵牌在家供奉。长武民俗忌“死”字。凡死者年老称“殁”,壮年称“亡”,少年称“殇”,幼儿称“撂”。50岁以上为“老丧”,70岁以上为“寿终正寝”,葬礼都较隆重。小口少亡或非正常死亡,多随即掩埋。未婚男女死亡不备棺材,钉“四堵墙”或草席卷裹,墓穴不打黑堂,衣不扣纽,俯卧掩埋,凡一户百日内死亡两人为重丧,灵柩不能出大门,一般破墙或从崖背吊出棺材埋葬。

《华商报》记者 胡国庆 文/图

 

 
 
 

视觉联盟:重庆时报  东方早报  华商报   京华时报  竞报  南方都市报  新京报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