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联盟精选 专 题 活动展览 视觉论坛
 
图片观赏 [  华商报 ]


“朝秦暮楚” 上津古城

从地图上看,郧西县就像是鄂西北嵌入到陕东南的一角,历史文献中称此地是“三面环秦,一面接楚”,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十堰境内诸国先后为楚所灭,并入楚国版图;战国时秦、楚争雄,秦大败楚国,割数地予秦,此地又划归秦国;而湖北省唯一完整的一座古城,就在郧西县上津镇。


上津古城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津古城是湖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城,当年叫“上关县”


古城里的孩子们在千年古城墙上游戏


鸟瞰上津古城,感怀秦风楚韵


上津古城中独特的四合院建筑


在古城墙的遗迹上,一些农民在此耕种

 

上津古城位于湖北省郧西县城西北70公里的上津镇,为明代城址。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省漫川镇接壤,南临江汉流域,北枕秦岭山脉,古城坐落于汉江支流金钱河下游东岸,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周长1236米,面积约8万平方米。城墙高约7米,呈梯形,为青砖砌成。四方各有一个城门,分别叫做接秦、达楚、通汉、连郧,西南一角还有为方便百姓劳作而开的角门。城门的名称也直观地反映出了上津四通八达的重要地理位置。

曾经的“天子渡口”

在历史上,上津一带是金钱河流域最大的冲积开阔地。金钱河是汉江一大支流,当年金钱河环城西而过,为防河水冲击古城,便在河两岸广为植柳,因此,上津城又被称做“柳州城”。金钱河河床腹地宽阔,水势浩荡,从隋唐时期开始,这里就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之地。可惜因战火不断,河床淤塞,上津码头的繁华也随着时光的流转而消失。

要说古镇之风流,还要数其作为“天子渡口”的繁华。按当地人考证,“上”乃天子,“津”为渡口,上津即为“天子渡口”。历史上,南粮北运有三条要道,东边是沿海漕运,中有京杭大运河,西以汉口为集散地,穿汉江,翻秦岭,达长安。在西线通道上,无疑自汉江入金钱河,至上津,再以骡马驮运翻越秦岭小道直至关中,是其中最便捷的通道。险峻的楚塞秦关,加上南北物流的交通要道,使上津建制具有悠久的历史。据郧西县志记载:上津建县始于三国曹魏,距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其间曾14次建县,六次设郡,两次置州。上津不仅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繁华显赫一时,它踞秦楚要塞,自古以来更以雄关当道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太祖赵匡胤、吕洞宾、黄巢、李自成、张献中等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这也为古城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一部古建活教材

上津古城自诞生起就一直伴随这块特殊地理位置,融进独特的酸甜苦辣,荣辱与沧桑。走在古镇中,恍惚间竟然不知自己身处何地。古老甚至破旧的城墙,斑驳的建筑,无不是历史的痕迹。在古城明清街上,当年的“上关县人民政府”旧址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大砍刀、煤油灯、发黄的文件袋,向人们述说着烽火岁月。现在的上津古城,既不显赫,也不喧嚣。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北会馆、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十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有古城墙、古戏楼、古趣街等;四是民居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等最有价值。

目前,上津古城除城楼和城垣被毁外,整体保存完好,古朴雄厚之风仍存,除有极高的考古、历史、教育、观赏价值外,还有极高的建筑艺术和技术参考价值,是一部古代建筑活教材。上津古城1985年12月被郧西县政府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又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镇政府本着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于1992年对古城北门进行了修复,使其基本保持了原貌,每年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参观考古。

这天清晨,76岁的吴天明老人和往常一样在古城墙上晨练,老人开玩笑地说:“我们这里的城墙可比不了你们西安城墙那么大气,但我们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百姓生活也很自在,虽然房屋有些陈旧,但大家还是愿意住在城墙里面,心里总有种自豪感。”

[华商报]记者 胡国庆 摄/文 

 
 
 

视觉联盟:重庆时报  东方早报  华商报   京华时报  竞报  南方都市报  新京报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