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联盟精选 专 题 活动展览 视觉论坛
 
图片观赏 [  华商报 ]



唐山抗震30周年纪念

30年前,逝者为生者承担了死亡

30年间,生者承担着灾难的记忆

30年了,我们一刻都没有分开

大多数人知道唐山,可能是30年前那场7.8级地震。30年前,整个唐山成为一片废墟。30年过去了,一座现代化新城在这片废墟上崛起。

从北京到唐山只需要两小时,全程高速,只是在唐山看不到像北京那么高的大楼,看不到北京四合院这样的古建筑。唐山三分之二是平原,和西安一样,城市非常平坦,道路宽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都是绿化带,整个城市里没有立交桥。也许是30年前那场地震给这里的老百姓留下的创伤深重,城市看不到几座高楼大厦,老百姓居住的房屋大部分是五六层高,群众说现在的建筑抗震性强。


展览上,当年参与救灾的毕士旺老人流着泪说:太惨了

在唐山,残疾人通道可能是全国最健全的。走在大街上时常能见到坐在轮椅上的老人。78岁的王守成老人称自己命太苦,全家8口人就留下自己一条命,还是解放军赶来得早,将自己从废墟里救出,如今留下个下半身瘫痪。

最近几天,许多当年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中老年人来到抗震纪念碑前敬献花篮,轮椅上马秀珍老人今年72岁了,4个女儿陪伴她来敬献花篮,老人称自己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到纪念碑前敬献花篮、默哀,那场地震全家就死了7口人。为了记住当年那场灾难,老人和女儿们在纪念碑前合影留念。

“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全国摄影书画大展”吸引了许多观众。展厅里有位带着小板凳手握拐杖的老人走几步就坐下来休息一会儿,老人叫毕士旺,今年80岁,他告诉记者,地震当天,自己就加入到救援队伍里,当时的场面实在是不愿意回忆。自己是在救人的时候扎伤了腿,现在走到哪里都要带着小板凳,累了就歇一会儿。

[华商报]记者 胡国庆/摄影报道

 
 
 

视觉联盟:重庆时报  东方早报  华商报   京华时报  竞报  南方都市报  新京报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