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联盟精选 专 题 活动展览
 
图片观赏 [  华商报 ]

采石人的冬天

    12月3日,是岐山县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
  凌晨4点,祝家庄镇西庄村人还在酣睡中,村民李文斌和媳妇杨喜莲却早已离开了热被窝,与往常一样,借着昏黄的灯光给院内的拖拉机加水、预热。随后,夫妇俩联手吃力地反复转动摇柄,几分钟过去,排气管喷出黑烟。“天冷,车难发动着呢。”李文斌哈了口白气。

  “多拿些编织袋挡风!”窝在没有挡风玻璃的驾驶座上,李文斌扯大嗓门向媳妇喊道。忙里忙外的杨喜莲应了一声,大口嚼着干馍,顺手给锅里放了几个凉的,这是留给孩子放学回来的午饭。

  安顿妥当,杨喜莲罩上一件用旧被罩改造的棉马甲,裹定,轻轻关灯掩门,动作麻利地攀上已缓慢开动的拖拉机。

  娃睡得正熟,父母新的一天已经伴着星夜悄然开始了。

  西庄村在岐山县城的东北方向约30公里处,与麟游县交界,由于这里的石头质量好,村子周围便开办了不少石灰厂、水泥厂。村里许多人都靠拉石子为生,公路两旁共有7家采石场,每天有200多台拖拉机往返于此运输石子。

长年劳作在采石场,双手已长满了老茧

  李文斌念叨着:“说实话,这钱挣得实在辛苦,每天十几个小时下来,等回到家,骨头早像散了架似的……起早贪黑地干,还很危险,经常有人被山上滚下的石头砸伤,我媳妇在去年就被石块砸伤了手,到医院缝了7针,现在手还有点变形。”但为了生计,还是咬牙干起了这苦活儿。

  一路,寒风刮得紧。夫妇俩用编织袋将身子捂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经过40分钟颠簸,采石场到了。李文斌一刹车,杨喜莲险些从车上栽下来。天太冷,她的手脚已经冻木了。

  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但整个采石场已是灯光点点,早有许多和他们一样远道而来的乡亲开始劳作。“这么冷的天,还有比我来得早的。”

              大人外出拉石子,孩子在家好孤单

 
李平生和王莲梅夫妇在寒风中运送石头,采石场中有好多像他们这样的夫妻搭档
 
李文斌和杨喜莲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给家里盖起了新房
 
女人和男人下的都是一样的苦,李成林和谭来英夫妇都在采石场打石头
 
用辛勤汗水换来的这点钱,可不能是假币
 
在陕西省的麟游县和岐山县交界的公路边,随处都能见到这样的石灰厂、水泥厂
 
这里的女人没有城里女人的娇弱,多的是一种默默释放的内在坚强
 

  杨喜莲熟练地摆动手势,指挥丈夫倒车,随即撬来几块大石将四个车轮顶住。李文斌有点不放心,在每块石头上重重跺了几脚,又检查了一下刹车,然后爬到高处,将矿灯固定住。“干活!”棉大衣往地上一抛,这个45岁的汉子挥起大铁锤敲打着巨石。媳妇无语,搬起砸下的碎石块往车上抛。

  采石场一般是白天打炮眼,夜里再放炮,因为白天放炮不安全,所以村民们都得赶早,这样可以挑选到好一点的石材。李文斌说得头头是道,“我和媳妇在这里拉石子已经6年了,有经验!”

  6年前,李文斌也在外面打工,时不时为讨工钱费心劳神。家里三个娃要上学,媳妇一个人在家支撑着。而今能在家门口拉石子,虽然挣钱不多,但多少还能照顾家,苦些也觉得值。

  石块越积越多,压得拖拉机咯吱作响。这台老旧的拖拉机是6年前李文斌从亲戚那里借了7000元钱买的二手货。几年来,他和媳妇除了耕作家中的6亩薄田外,精力都放在了拉石子上,“干这,每个月能赚到1000元左右,孩子的学费基本不愁了,今年还盖起了三间半房,在村里算是好一点的家庭,很多人想赚这个钱,可就是拿不出资金买拖拉机。”说这番话时,李文斌的声调扬得很高,铁锤抡得更起劲。

  同村的李平生夫妇、李成林夫妇也像李文斌一样是夫妻搭档。男人砸石子,女人往车上运。李文斌说,这样干起活来效率高,一个劳力每天最多能搬运两车,而两个劳力就可以搬运三车。“每车石子拉到石灰厂,人家给40元钱,除去要给采石场付12元,往返燃料费8元,这样一车石子能赚到20元,如果再刨去各种收费和农忙季节,平均到每个月也就是能赚1000多元。”

  杨喜莲就这样守在那里,这个42岁的女人,面颊被阳光灼成褐红,被风霜蚀出深浅不一的纹路。她喘着粗气,用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抹了一把脸。

  一车接一车,目送丈夫远去,她眼中杂糅着满足和隐隐的担忧。

  问李文斌今后有什么打算,他说,今年盖新房还借了不少钱,等到把钱还了,就再不去拉石头了。“不是吃不了这个苦,而是干这个活实在不安全,该过过安稳日子了……”

《华商报》记者 胡国庆 图/文

 
 
 

视觉联盟:重庆时报  东方早报  华商报   京华时报  竞报  南方都市报  新京报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