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撰稿 严国群
伊拉克会稳定吗
美国攻伊志在必得———萨达姆政权被彻底摧毁,这个政权的武装力量被消灭干净。这一点毋庸置疑。有西方评论家认为,由于萨达姆给全国民众发放了数量惊人的轻武器,因而战后的伊拉克将烽烟四起,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大小不等的游击战争。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那就是开展游击战争必须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建立牢固的根据地。伊拉克多的是浩瀚大漠,基本上没有崇山峻岭,根据地既不可能建在城市,也不可能建在沙漠地区。因此,尽管小规模的游击战可能出现,但绝对成不了气候。
还有评论说,伊拉克将陷入全面内乱之中。这种观点也缺乏事实依据。伊拉克虽历经20多年战火磨难,但它的政权是统一的,武装力量也是统一的。各大家族既无自立于政府外的政治实体,又无私家武装。同时,伊拉克国内虽然不排除潜藏有反对派力量的可能,但充其量是一些零星分散的组织与人员(北部的库尔德族人除外),不会有成型的武装力量。因此,内乱的可能性是完全不存在的。在占领军的庇护下,伊拉克全境将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
真正影响伊拉克稳定的隐患有两点。
第一,战后重建。伊拉克遭联合国12年禁运,经济已经崩溃,民众生活艰难。又遭这场战争的浩劫,民众的艰难更是雪上加霜。战后,若能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民众缺衣少食无药的窘境,让老百姓充分感受到新政权的恩惠,那么社会稳定便得到了根本保障。否则,欲死不得、欲生不能的民众便会冒死抗争,使社会无稳定可言。战前的伊拉克已没有什么工业基础,油田设备已全部超过使用寿命,新的战争还将摧毁不少基础设施,因此战后重建需要巨额资金。国外有经济学家预测,伊拉克重建需耗资1000多亿美元,几乎比这场战争的预算还要高。这么大的包袱由谁来背,美国至今心中无数。
第二,民族矛盾。伊拉克是穆斯林国家,逊尼派占主导地位。其国内尚有为数不少的什叶派,与伊朗的什叶派政权遥相呼应。长期以来,萨达姆政权依靠强硬手段遏制住了两派的冲突,维持了民族团结。但在战后,新政权在权力分配方面必将遭遇两派的强大压力,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严重的政治争斗。伊拉克还长期面临库尔德族人要求独立的挑战。1991年海湾战争以后,在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庇护下,位于伊拉克北部地区的库尔德族人事实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萨达姆政权失去了对该族的控制权。2月底、3月初,由美国主导的美国、土耳其、库尔德族三方会议在伊北部举行,美国提出了战后伊拉克成立联邦政府的主张,这意味着形式上统一的伊拉克国体,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占领军撤出后,新政权能否有力维系这个联邦制国家,尚存在着极大的未知数。从目前情况分析,新政权显然不可能推出一个深孚众望的国家元首,也没有强大的有威望的政党作为执政基石,因而联邦制未必能“联”得住早就渴望独立的库尔德族人。
因此,爆发游击战争、陷入全面内乱,并不太可能在战后的伊拉克发生。真正会影响伊拉克国家稳定的隐患实则为战后重建实施不利和民族矛盾解决不当。
中东会安定吗
按照美英领导人的如意算盘,消灭萨达姆政权无疑是搬掉了巴勒斯坦人的一座靠山,可以逼迫后者在巴以谈判中做出更多妥协。虽然这不是进行战争的主要目的,但也不失为是一份额外的收获。
的确,伊拉克与巴勒斯坦有着紧密的政治关系。1991年的海湾战争,阿拉伯世界中只有两个国家支持伊拉克,巴勒斯坦便是其中之一。长期以来,伊拉克在政治上坚定不移地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独立斗争,也给予了为数不多的经济援助。前不久,萨达姆曾下令组建“耶路撒冷解放军”,同时扬言要派出几个正规师前往加沙地区,与巴勒斯坦人并肩作战。但说是说了,实际上并未付诸行动。除了政治需要这个因素外,萨达姆已是力不从心了。可见,萨达姆对巴勒斯坦的支持,主要还是体现在政治和道义上。可以预言,战后的伊拉克政权,无论是哪个政党执政,无论是谁当元首,都同样会在政治和道义上支持同属穆斯林世界的巴勒斯坦国。
如同前文所述,美国摧毁萨达姆政权,得不到阿拉伯世界的同情,更谈不上支持。部分激进派别、组织、人士可能还会向美国及其盟友实施报复。更为现实的是,以色列这个亲美国家就在中东,就在阿拉伯世界的包围圈内。几乎可以肯定,美国攻伊倒萨成功后,迁怒于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将持更为强硬的立场,支持巴勒斯坦坚守原则立场。这对巴以和解、阿以和解可能是灾难性的结局。当然也可能出现另一种情况,那就是萨达姆政权的覆灭震慑了阿拉伯国家,使得那些总与美国过不去的国家从此循规蹈矩乃至卑躬屈膝以避免美国的军事打击。但从目前情势来看,这种可能实在太小。
1991年的海湾战争,伊拉克外逃的难民达数百万之众,仅土耳其便接纳了100多万。这次战争美英投入的兵力虽远不及上次战争,但使用的高技术装备数量更多、威力更大,并且战争的目的是要占领伊拉克全境,彻底摧毁现政权。可以想像,这次战争的破坏程度必会大大超过上次战争,由此而引发的难民潮将是空前的。由于宗教、民族因素,伊拉克难民很少进入伊朗,主要是流向土耳其、叙利亚、约旦和沙特。除土耳其人口众多外,其他国家都是仅有一两千万或四五百万人口的小国,骤然间有几十万甚至一两百万难民涌入一个国家,仅是负担难民生活费用这一项,就可能对所在国的经济带来重负;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约旦、叙利亚而言,则很可能导致经济崩溃。更加令人担心的是,大量难民涌入,极可能造成社会动荡,从而引发政治动乱,从根本上影响国家的稳定。沙特阿拉伯之所以迟迟不加入主战派行列,并非由于喜欢萨达姆政权,而主要就是担心战争引发的大批难民涌入问题。土耳其多年来一直处于内忧外患不断的状态,自然不希望再来几百万难民乱中添乱,故一直反对美国开战。土耳其决定只要开战,土耳其将派出8万军队进入伊拉克纵深140公里的地域,以便阻挡如潮的难民流。至于区区几万军队能否挡得住数百万难民的双腿,那就要看土耳其军队的运气了。
因此从以上分析来看,新伊拉克战争以后的中东,很可能是矛盾更为复杂尖锐,局面更为动荡不安。(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