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就业难不能怪扩招 212万骄子面临就业压力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12日02:36 北京娱乐信报 |
|
|
从去年底开始,很多高校校园里出现了“毕业等于失业”的叹息——2003年,我国迎来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岁尾年首最热门的话题,也成为本次人大会议上代表们关注的热点。
扩招不是坏事
择业观念需改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唐晓青断然否定这种说法。她说:“如果这批学生不上大学,4年前他们同样面临就业问题。”她说,“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越多,整体国民素质才能越高。怎么可能受教育程度越高,反倒是件坏事呢?”
她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属于结构性问题,表面的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专家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必须调整个人心态。1999年,一位政府高层人士对有人担心高校扩招将导致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断然回应说:“关键是要大力改革用人制度和转变择业观念。”
骄子不是“娇”子
就业需要敢拼
每年都要招收三四十名大学生的北京房山区韩村河村党委书记、韩建集团董事长田雄代表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也与他们自身存在的两大“弱点”有关。首先,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有一段实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而很多企业是不愿意为此付出时间和代价的。其次刚毕业的大学生比较娇气,吃不了苦,愿意呆在办公室或机关,讲究体面。现在国家机关要精简,人员要分流下去,大学生却想挤进来,所以难找工作。
田雄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敢于自主创业,敢于进中小企业和其他新领域,要有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勇气。
中关村代表支招
开辟新的产业
来自中关村的全国人大代表、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热心为大学生就业“支招”。
他说,整个社会就业不足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只有形成新的产业,才能产生新的就业岗位,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他提出,国家应该开辟扶持新的知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如软件业。他分析说,国外有的一家软件生产企业就能吸纳2万到3万名大学生上岗。
新华社记者徐仁杰刘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