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对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进行病因诊断,并开出药方。有的认为监管的重点要向建立和遵守股市“游戏规则”的方向转变,有的认为要立刻停止发放新股,减轻市场的压力。我们认为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中国股市根本的问题,是市场的供给出现了问题。 这里既有微观的原因,也有宏观的原因。从微观的角度讲,主要是上市产品的内在质量不高。对此,要害是上市企业的改制基本没有到位。问题还是老问题,一是产权不明晰,二是政企不分。 我们有一个观点,就是中国国有上市公司与国际上股份公司有很大区别,国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股份上市,是私人资本的社会化,对此马克思也讲得很清楚,通过股份制,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化的资本。而我们的股份制是什么呢?是以国有或公有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产权不明晰、政企不分的问题仍然未有解决,所以也就成了中国股市的“软肋”。 从宏观管理层面上分析,问题也很多。第一,上市的目的不明确(或者叫动机不纯)。在国外,股份上市目的很明确,就是融资,马克思讲叫资本集中。但在中国,说起来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公司化改制,但结果是改制吃了“夹生饭”,不彻底,有的是搞“伪装”,真正的目的是融资圈钱,是甩包袱。所以,有些根本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做假账,行贿,骗取上市,变着法子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 第二,没有搞清楚什么样的国企可以上市,什么样的国企不可以上市。这跟国企改革的目标笼统而不明确有关。所有国企统统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不加区别地搞股份制上市?实际上,即使是国有企业,也不能统统上市。因为国有企业有不同的类型。有非经营性的,有经营性的;即使是经营性的,也有竞争性经营的,还有垄断性经营的。原则上,非经营性的,比如政府大楼,不能上市;在经营性国有企业中,垄断经营的企业,我们认为也不宜上市。如果缺资金,可以贷款、发行债券、财政透支,不能上市融资。为什么,垄断性经营的国有企业,其经营状况与市场的关系不是很大,盈利可能是政策性盈利,亏损可能是政策性亏损,利益分配很难公平合理,因此这类企业的上市,会在国家与股民之间造成人为的矛盾。 现在中国股市中一些明显带垄断特征的生产公共产品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公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也上市发行股份(比如石化、公交公司、大桥、高速公路、基础原材料等行业的国有企业),很不正常,将来会引发许多矛盾。 我们认为,上市有上市的标准,就是有利于融资,有利于利益的平衡和相互制约,“用脚和手投票”,不是什么企业都可以随便上市。 第三,在如何上市问题上,是企业整体上市,还是拿出一部分上市;是控股上市,还是参股上市,没有清晰的思路。现在国有上市公司,最明显的特征,是拿出企业的一部分,比如一个、两车间,或某个子公司上市,股份保持控股地位;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大部分股份不流通。这里利益关系很混乱,有很大的欺骗性。很多关联交易,会不会侵犯股民的利益,没办法进行有效的监督。流通股的价格较高,不流通的国有股、法人股价格较低,但一样参与同比例分配,两元钱的法人股和十元钱的流通股分红的利息相当,这是不是公平? 第四,有些国有企业一边股份上市,一边又搞债转股,这又是怪事情。应该说,上市的企业,都必须是效益和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不然对股民就不负责任。而债转股的企业,至少是眼前比较困难的企业,这样的企业一般不具备上市的资格。 搞清楚中国股市的根本问题,就知道现在的行情为什么如此差,并且可以预见,假如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行情还会变得更糟糕,股市也很难有大希望。 (作者 葛守昆)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