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ges/bj00.gif) |
|
![](/nimages/bj00.gif) |
![](/nimages/c.gif) |
人大代表为大学生就业难“支招” |
![](/nimages/c.gif) |
![](/nimages/c.gif) |
|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18日08:50 扬子晚报 |
|
![](/nimages/bj00.gif) |
自1998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连年扩大,到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到321万,由此引发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是不是真的大学生太多了?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医学院院长顾晓松代表显然不这么认为。他说:“我国有12.8亿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还是少数,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相比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顾晓松代表专门查找了有关资料。从高等学校毛入学率来看,目前我国仅为13%,而美国已达50%。他说,当前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已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日益突出。因此从总体上说,我国目前还不应该出现大学生过剩的现象。眼下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高等教育集中补过去的“欠账”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的矛盾是其主要原因。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显然不能用放慢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来实现。顾晓松代表认为,高教大众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暂时的就业难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就中国的情况看,扩大就业和降低失业率的根本途径是扩大社区就业、扩张第三产业、发展中小企业和个私经济。在一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里,每千人口有中小企业数为40至55户,而我国现在每千人口只有6.4个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巨大空间,给高校毕业生、高素质劳动者自主创业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种新兴的就业形式,需要政府的政策性扶持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要为他们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包括设立专项风险投资基金等,鼓励大学生自谋职业,创办更多的经济实体,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要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当前迫切需要用人单位摘掉“近视眼镜”。顾晓松代表说,现在很多企业之所以不缺人,实质上是大量技术素质较低的劳动者把现有岗位占据了,是一种低水平的相对过剩。应当看到,无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劳动者技术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多层次多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资源的合理储备和配置,这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跨越式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企业应更多地看到大学生是来做大蛋糕的,一定要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本报记者 顾雷鸣(北京3月16日电) (新华日报) |
|
![](/nimages/c.gif)
![](/nimages/c.gif)
![](/nimages/c.gi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