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引发毛泽东“出走”的“朱毛之争”(上)
白砂会议之后,前委决定在红四军“七大”之前,由朱、毛“各作一篇文章,更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意见”。
大约一周之后,毛泽东提笔写了一封长信,借给林彪回信名义,表达了近日的思考。他将这场争论提到一个非常的高度:“争论的问题,不是一个人和一时的问题,是整个四军党的和一年以来长期斗争的问题。不过从前因种种原因把它隐蔽了,到近时暴露出来。其实,从前的隐蔽是错误的,现在的暴露才是对的……”毛泽东在信中强调多次的有人“与党争权”,指的就是朱德。毛泽东把当时的交锋归结为14个方面,而核心则是红军个人领导和党的领导的斗争问题,这封洋洋万言的题名《给林彪的信》,后经审订,已全文刊登於《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七大”会议前夕,毛泽东这封信,还有林彪一信,刊登在当月前委的机关刊物《前委通讯》上,与这两封信同时登出的,还有一封朱德给林彪的信。朱德的信中也有许多极重要的内容,如他对“党管理一切”提出了质疑,认为这势必导致“以党代政”。“朱毛之争”在这一阶段变成了一场“笔墨之战”。
朱毛来信同时也成为“七大”会上议论的“热点”。陈毅不得不直面这场冲突了:“矛盾公开了,实际上这就是你们朱毛两人的矛盾。”“我不能助长分裂,党不能分裂,军队不能分裂,只能加强团结,还是和为贵。应该说,你们都有错误,都有责任。”陈毅简单综述这次争论。然后提出了批评:“朱、毛两同志在党内外负责重要工作,不能因某种观点与意见不同互相猜忌、互相怀疑,又不提出来批评交由党解决,以致造成这次党内严重争论问题,给党以不好影响。”
接着,他对两人各打五十大板:“朱毛两同志都有着同等错误。但毛同志因负党代表与书记之工作,对此次争论应负较大责任。”“根据大家发言意见,给予毛泽东同志严重警告,给予朱德同志书面警告!”
据几位参加“七大”的老者讲,在会上毛处于被批评、质问状况。所以,在会上,毛一反平时说话尖刻、批评严厉及善于争辩的常态,而克制又克制把一切火都压在肚里了。而朱也一反常态,由平时很少说话,不善言词而变为无法容忍,作了长篇发言,不少观点得到下面的同情与支持,有些话讲得也很精彩。
会开成这样,毛泽东已几乎无话可说:“大家都说了,我说甚么呢?”说到这里,他望了一眼朱德和陈毅,继续说:“既然大家不同意我的观点,抓住一些枝叶问题,那我还有甚么说的?”他双手一摊。又说:“现在这种情况我实在难以工作,我也不希望在这不死不活的情况下工作,中央曾叫我离开去学习,我现在正式请求离开!”说完,他呼呼直生闷气。全场哗然。
继续开会,陈毅宣布了一个议程:对前委书记进行了一次选举。选举开始,当陈毅的票数明显占了上风时,陈毅慌了:“不行、不行,我干不了这个前委书记。”但不管陈毅怎么着急,这已成为事实。会议结束时,朱毛情绪似乎更加低沉。
1929年的夏天,就在“七大”结束不久,交通员送来消息,国民党当局重新组织的“三省会剿”的前卫部队,已临近了长汀。红四军获得这个情报已晚了些。尽管已晚,朱德没有慌张。“快召开前委会,确定御敌方案。”陈毅说。“会不能在这儿开。”朱德不紧不慢地说:“这事还得同润之商量,听听他的主张。”“好,我们到他那儿开去!”
7月29日,前委进一步摸清敌情后,朱德、陈毅从龙岩赶到上杭蛟洋,同在那里“养病”的毛泽东一起开了前委会议。面对外敌,朱毛忘了前不久的内部争论,很快确定了一个由朱毛各带一支部队,兵分二路的扰敌计划。不久,红军抓住来敌刘士毅一部击溃,并乘胜前进继而又攻下龙岩。最后又一鼓作气打下了闽西中心城市上杭。
9月下旬,上杭城太忠庙打扫一新,红四军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陈毅这时已转道香港到上海去向中央汇报红四军情况。作为主持者,朱德的本意是想解决“七大”没有解决的一些争论问题。另有一个目的就是使毛泽东“光彩”地回来。“八大”给毛泽东发了通知,毛没有来参加。
“不管怎么样,他要回到工作岗位上来。这是甚么事,部队这么紧张,哪能躲在一边任着性子来!”朱德很不愉快。
“郭化若,你起草一封信,让毛泽东同志回前委来工作。有问题等中央裁决嘛,你就说是我的建议!”
送信人回来了,带回一封毛本人的信:“……我生平精密考虑事情,严正督促工作,这是陈毅主义的眼中钉。陈毅要我做八面美人,我办不到……我不能随便回来,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是不会回来的……”
朱德看了很生气,便说:“我给他写信,这说明过去的事我都收回。我们请他回来,而他却转移目标,攻击陈毅……”
大家七嘴八舌地嚷起来,认为毛是摆架子。大家一吵,朱德才冷静下来。毛转移矛盾,实际上也是避免同自己的进一步冲突。都想坚持主张,而不伤对方,这说明大家还是珍惜这份感情。
两天后,毛泽东终于回来了。但会议已经结束。他坐在担架上,这回他真病了。大家见状,深为同情。朱德说道:“润之,看来你身体确实需要休息。不过身体一好,你就要马上回来,我们来接你!”
“不用接了,”毛疲惫地说,“大家都忙,我甚么都帮不上……”
1929年10月,正当部队进攻梅县之时,一个南洋商人模样的人找到红军司令部,要见正伏案看地图的朱德。“啊,是仲弘。”朱德从口音听出是陈毅。见陈毅取掉眼镜,他热泪盈眶:“你见到中央同志了?恩来好吗?”
“很好!都见到了,他要我问候你和润之,包括他签署的中央二月来信也撤掉了!”
“好好好!”朱德十分激动。
当晚,陈毅在松源军部召开了前委会议,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精神。此时,两广战争结束了。蒋光鼐、蔡廷锴部调至东江,粤军开始了反扑。结果敌人越打越多,情况十分危急。
部队开始混乱。原收编卢新铭的俘虏兵几乎全跑了,全军损失千余人……部队好不容易收拢。朱德接到毛泽东让闽西特委转达的意见:外线作战不宜远离根据地,仍应坚持在闽西湘南发展,部队重返闽西为好!
朱德拿着毛泽东的意见,心情沉重地同陈毅说道:“润之这个人是主观了些,但他处理问题还真有远见卓识。应当说,这一次让他言中了。从这几年的事情来看,中央也有拿不准的时候,部队还是需要像润之这样有主见的人啊!”
“军长,有你这句话就好了!”陈毅说道。
这几天晚上,陈毅把到上海找党中央的过程,找到中央后如何向中央汇报,中央如何批评四军“七大”,周恩来如何组织起草中央“九月来信”,并指示把毛泽东请回来等,一古脑儿地向朱德道来。
原来,陈毅转道上海后,很快与中央取得了联系。当时,中央军事部长是周恩来,在听取陈毅的口头汇报之后,并同李立三组织专门会议进行讨论。
陈毅在主持“七大”时,的确有“调和主义”倾向。但在向中央汇报时,他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应当说中央获得了准确情况,才有了正确的指示。此事也说明陈毅襟怀坦白、公正无私,使中央对红四军的战略战术、组织编制、政治工作、政策策略、斗争艺术有了全面的把握,也使全党了解了一个真实的红四军和“朱毛”。
在上海租界一家旅馆,陈毅的住处在他两个兄弟的掩护下成了秘密集会的场所。在这里,周恩来和李立三与陈毅对红四军及朱毛争论进行完整分析后,根据中央指示精神,起草了中央“九月来信”。
对于这次争论,中央在信中进一步强调:“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前委立即挽回上述错误影响……纠正这些影响到工作上的严重错误。”同时,也要求红四军前委纠正错误,恢复毛泽东、朱德两同志在群众中的威信,并指示毛与朱仍留前委工作,毛泽东任前委书记。
“我没问题!”朱德合上信:“当然欢迎他回来,不过,你欢迎他回来,他愿不愿回来呢?”说罢,他打开文件柜,取出毛泽东在“八大”后写的那封信:“他有意见的恐怕不止哪一个人。”
陈毅看了毛“不打倒陈毅主义我绝不回来”的信后坦然笑道:“这个问题我来解决!”
几个通宵过去,一切事宜都已定夺。陈毅先行去请毛泽东,朱德带部队回返闽西。
这一年的晚秋,汀州城又恢复到昔日的景象。暮色中,朱德在司令部门口伫立。他刚看了前委秘书谭政为毛安排的住处,就有人喊:“来了,来了!”
“润之同志!”
“朱德同志!”
两人疾步向前,紧紧相抱。这是井冈山会师之后又一次意味深长的握手。“中央来信了,我同中央不符的地方全收回!”朱德豪爽地说。
“咳!我那脾气上来就是唬人,就靠你弹压了。你今后还是照老样,否则我一干起来就忘了!”
“好!只要你不走了!” (文慧)
史海钩沉:引发毛泽东“出走”的“朱毛之争”(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