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位前线医生的心理“三部曲”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5月23日05:41 人民日报 |
|
|
宣武医院首批400余名医务工作者已经在抗非典第一线奋战了半个月,大部分人都经历了一个从恐慌紧张到平静放松的心理过程。46岁的血液科主任徐娟对记者说,这段时间她经历的心理“三部曲”是:焦心———信心———开心。
焦心:医院临危受命,工作全部中断,缺乏传染病治疗经验
4月27日,宣武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张建接到通知,为了达到“两提高,两降低”的目的,征用宣武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两所大型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立即改造为非典定点医院。停止所有门诊,两天之内,可以出院的病人办理出院手续,不能出院的则全部转到天坛医院。
当徐娟听到这个消息时,“当时就蒙了”。医院成为非典定点医院后,原来的专业发展计划全部被打乱,必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且病房里还有20多个病人,有些正等待做移植手术。
徐娟耐心地一个个向病人解释,还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病人们,以便和他们随时保持联系。安顿好病人后,她开始担心:宣武医院的特色是神经学科和老年学科,并非以治疗传染病见长的医院,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能否很好地完成任务?
“很着急,很难受。”徐娟坦言当时心里有点没底。而医院领导的压力就更大了,徐娟发现那几天里,整日奔忙的张建院长明显瘦了一圈。
疫情严重,军令如山。在北京市和宣武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宣武医院的改造紧锣密鼓地进行。
信心:去广东考察学习,了解其经验教训,心里有底了
5月2日,北京市有关领导决定,立即组织宣武医院院领导、科室主任、护士长集体去广东考察,了解广东在治疗非典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当天下午,在张建院长的带领下,包括徐娟在内的20余名业务骨干飞赴广州。
5月3日,考察队先后考察了177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护士、行政管理人员分头与广东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座谈,全面了解了非典防治方面的有关知识。虽然只有短短一天时间,但考察队收获巨大。回到北京后,考察队写出了详细的考察报告,并且向医院工作人员讲述了广东之行所见所闻。
“恐惧来自于无知,信心来自于知识。这次考察后,我们认识到非典是可防可治的,心里就非常有底了,对完成任务充满了信心!”徐娟认为,这次考察是医院抗击非典的一个“转折点”。半个月后的今天,当她提到那次考察时,还不由得喜形于色。
开心:医护人员经受住了考验,病人病情好转,医患关系融洽
5月6日晚,一切准备就绪的宣武医院开始接收非典患者。徐娟说,“刚开始时,我们对非典还是有一些害怕。但医务人员的天职和本能很快就战胜了恐惧。”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那天,徐娟给血液科在一线工作的8名护士每人都单独写了一封慰问信。对她们的工作进行小结,并鼓励她们继续以南丁格尔为榜样,圆满完成任务。“护士最辛苦,最危险。这次到一线的护士都是好样的,经受住了考验。”
作为北7病区主任,徐娟负责近20位非典患者的诊治。她根据每一位病人的特点,和医院专家组商讨周密的治疗方案。此外,她还非常注重在精神、心理方面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每天早上查房时,她都会尽量和病人们多聊一会儿。“病人在病房里不能出房门,独自面对恐惧和孤独,他们特别需要我们。其实病人要的也不多,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体贴的话,足以让他们高兴半天。这对他们病情的好转是非常重要的。”
在病房里戴着口罩,说话不便。于是徐娟和每一位有手机的病人互留了手机号,回到驻地后给他们打电话、发短信,经常联系。患者小郭在短信中说,“徐医生,感谢您在此期间的精心呵护与照顾,使我在这远离亲人,远离朋友,远离自由之时,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把我一颗焦虑、烦躁的心,安抚平静,能以较好的心情配合治疗。再次感谢您及全体医护人员,希望出院后能当面聆听您的教诲。”
和小郭住一个病房的老翟是宣武医院非典患者中首例康复出院者,小郭也很可能在近几天第二个出院。徐娟说,“看到病人的病情一天天好转,看到他们一个个出院,这是我们医务人员最开心的事情。”
《人民日报》 (2003年05月23日第十一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