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读,是爱还是无奈
| |
| |
2002年11月7日01:34 合肥报业网
| |
|
江淮晨报家住合钢的王女士终于要松一口气了,儿子已经高三了,这意味着她三年漫长的“陪读生活”快要见“曙光”了!而她那读高三的儿子小明心里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也将要结束这种被母亲“保姆式”照顾的生活了。忧的是,如果像有的邻居孩子那样考不上大学,怎么向如此关爱他的父母交待?
3年前,为了让在省重点中学合肥一中读书的儿子能安心读书、考上个理想的大学,家庭本并不富裕的王女士毅然辞去了工作,在大西门附近租了一间房子,让孩子住在学校附近。“陪读生活,让我感到欠母亲的太多。”王女士的儿子向我们描述了母亲的陪读生活:每天早上不到6点钟,妈妈就早早起床,尽量不弄出声响,给我熬好牛奶、煮好鸡蛋、下好面条,6点30分喊我起床,什么活也不让我干,父亲一个人在家里,只有星期日,我们全家人才可以团聚一下,望着父母日渐衰老的面孔,我多次劝母亲不要再陪读了,为此还和母亲争吵过。可母亲总是说,只要你考上大学,我们这么做值!这真让我哭笑不得!
在采访中,有不少家长告诉我们,其实他们也不想因陪孩子读书而给孩子增加压力,租房子每月300元左右,加上各种生活费、营养费,这对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一个专职陪读,也意味着家庭收入减少,这就更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面对陪读现象,我们采访了一些教育专家。大多数教育专家都反对这种陪读。理由是这样父母包办太多,会大大削弱孩子的自主自强能力。而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支持陪读,理由是孩子上学路途远,换车不方便,骑车更不放心,出于爱心,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的自立和家长的爱心在此发生碰撞。
就此我们采访了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的张俊平同志。她认为,家长与其这样“逼”孩子读书,还不如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因为孩子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此外,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要吃一点苦,经历一些挫折,痛苦可以将人的性格塑造得更加完美,这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陪读不等于爱护”,一些学子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合肥十中的一位同学告诉我们,可能当爸妈的认为陪读就是爱护,其实很多小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不要陪读,成为中学生了难道还要陪读吗?家长可以开导、教育,没有必要过于呵护,路毕竟还要靠自己走,否则我们会成为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张武·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