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记者纪粤鸣连续三个月在抗非典第一线采访拍摄到大批珍贵照片 转自搜狐 大洋网讯 广州日报报道,在这过去跟踪采访抗非的3个多月里,我见到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场面,也拍摄到了许多关于非典的珍贵照片:我最早在隔离病房拍到广州的非典型肺炎病人;我记录下了钟南山院士与其他医务人员救治重症病人的过程;我进入了非典病毒实验室;我记录了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护士长张积慧的生活等等,这一切回想起来依旧历历在目。 转自搜狐 进入隔离病区拍摄到首张非典病人照片 转自搜狐 2月11日,对我来说是难忘的一天。也就在这一天,我深入到隔离病房拍摄到了广州媒体当中第一张非典病人的照片。 转自搜狐 在公布了广州市非典疫情的当天,报社领导希望我们拍摄到有关非典病人康复的照片,于是我设法与医院联系拍摄非典病人。经过多方联系,广州军区总医院同意了我前往采访。 转自搜狐 晚上7时,我戴上口罩乘着夜色,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医院大门。进入病房要经过一条走廊,当时我只觉得这条走廊很长,并且不断地听到自己戴上口罩后粗重的呼吸声。终于到达了非典病人的隔离病区,戴着厚厚的两个口罩的护士告诉我,接受采访的是一个来自顺德的小女孩,她是在照顾其患病母亲的时候受到感染的。小女孩的病房除了一部电视外都是白墙,她正在百无聊赖地看电视,见到有人进来显得很高兴,于是很快就与我攀谈起来。当她听说我是记者时很惊讶,“这么危险的地方你也敢进来”。随后,我在征得小女孩的同意下,匆匆拍下了医务人员在为小女孩做检查的照片,第一次“非典”的采访就这样在很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了。 转自搜狐 首次进入 I CU拍到钟南山院士会诊的照片 转自搜狐 自我们报纸报道第一个“非典”病人后,我几乎每天都要采访战斗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特别是在2月16日,我首次进入广医一院的“英东广州重症监护医学中心”内,这里收治了全省最严重的非典病人。进入这个 I CU病房,不但要戴上口罩、帽子、穿上隔离衣,连摄影器材也不能多带。我很幸运地拍摄到包括著名的呼吸病专家钟南山院士在内的呼吸专家们的会诊,这一系列珍贵的镜头成为了广州日报的独家照片。 转自搜狐 初次见到重症非典病人令我十分震撼,那是一个半张着眼睛毫无知觉地躺在布满仪器的床上的中年男子,鼻孔还插着三根管子,他是靠着呼吸机帮助呼吸。我首次感觉到生存和死亡仅在一线之间。医生与护士们围着病床忙碌着,从他们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我看到了长时间工作后的疲惫与辛劳。 转自搜狐 出了 I CU室之后,我得知该病区外人是不得进入,除非有特批,而钟南山院士也是很少允许媒体在他工作的时候拍摄他,果然在以后的采访当中,我再也没有机会拍到钟南山院士在 I CU工作的照片。 转自搜狐 在病毒研究室我目睹了冠状病毒的培养液 转自搜狐 4月12日,我获悉钟南山院士对非典型肺炎的病毒研究取得成果。非典病毒研究实验室设在广医一院,在征得医院的同意后,我进入了实验室拍摄到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展示冠状病毒的细胞培养液的照片。当研究人员将这些粉红色的培养液展示在我面前时,我第一次感觉与非典病毒的距离是如此的近。没想到这培养液内的病毒,给人类带来了如此大的灾难。 转自搜狐 非典病毒让不少人产生恐惧,但我不曾在非典采访工作当中退缩。我的家人和朋友深怕我有危险,曾劝我不要再进入病区进行采访,但我深知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就正如医生有救死扶伤的义务一样。我记得市一人民医院的护士长张积慧在《护士长日记》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不能后退。”(记者 纪粤鸣)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