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聚焦:萨达姆“外援”大曝光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4月13日21:04 人民网 |
|
|
他们分别来自埃及、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等国家,他们是萨达姆请来的“圣战”战士,他们自愿与美英联军殊死一搏、同归于尽。当驻守巴士拉的伊拉克正规军丢盔卸甲弃城而逃的时候,这些外来志愿者却反客为主,成为抵抗外来入侵的中流砥柱。
美咬定来自拉登“基地”
早在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前,萨达姆便从国外引进几百名训练有素的穆斯林游击队,准备让这些人开战时充当先锋,抵抗美英联军。
英军近日在巴士拉市缴获的伊军文件以及被俘伊军的口供显示,萨达姆所招募的这些志愿者是在开战前10天来到巴格达的,他们分别来自埃及、沙特阿拉伯、也门等阿拉伯国家。美军同时宣称,在巴格达附近俘获的“萨达姆敢死队”队员中还发现了车臣武装分子。
时至今日,尽管美军已经占领了巴格达,但是无论在巴格达还是其他城市,来自这些外来志愿者的零星袭击并没有停止。
对于这支骁勇善战的阿拉伯游击队,美国军方一口咬定这便是萨达姆与本·拉登的“基地”恐怖组织珠胎暗结的“罪证”,而美国政府也正是以此为口实发动对伊战争的。4月11日,一名五角大楼发言人断言,大量外来作战人员的存在证明“萨达姆与恐怖组织有着直接瓜葛。”
与美国军方的武断相比,英国的态度要谨慎得多,但是一名英军军官表示,“这些(外来作战人员)显然不仅仅是些头脑发热一时冲动便开往前线的狂热分子。实际上,他们深谙游击战术,组织严密,训练有素。即便他们不受本·拉登的直接领导,也一定跟‘基地’组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明显,他们就是冲着西方人的部队来的。”
横的怕不要命的
且不论这些外来志愿者与“基地”有何关系,但就他们在战斗中所展示的作战技巧和玩命精神就让英军倒吸了一口凉气。一名英军装甲连的指挥官这样回忆起约10天前英军在巴士拉大学的那场遭遇战——两名“外来军团”的战士从身边战友们的死尸堆里突然跳了起来,每个人手持一枚手榴弹径直朝着英军阵地冲了过来,打算与英军50名士兵同时“报销”。
“我从未见过那样疯狂的举动,简直令人毛骨悚然。”那名英军指挥官惊魂未定地说,“我们的机关枪当时已经对准了他们,他们当然明白自己必死无疑,但还是不顾一切地冲过来。我们的人反倒被吓傻了,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跃上我们的坦克拉响了手榴弹。”
一名现年26岁的叙利亚教师是在巴士拉被俘的约12名外来志愿者中的一名,当时英军坦克近距离发射的一枚炮弹将巴士拉大学校门口的一间接待室轰开了一个大洞,在4具尸体旁边英军发现了身负重伤的他。
虽然仅剩最后一丝呼吸,可是据一名当时目击的英军指挥官称,“他先是朝我们破口大骂,当他明白自己不可能逃脱我们的掌心之后不住地要求我们处死他。他不停地说,‘给我一枪,我只求一死。’他说自己是来与‘西方人’决战的,即便失败了,也要成为一名烈士。”
件件家书充斥生离死别
在巴士拉大学的那间几乎已成虚墟的接待室内,英军找到了一个旅行箱,里面满满当当装着那些外来志愿者的大量文件,包括身份证、驾驶证和个人信件等。
从飞机票存根及其他一些文件来看,这些人是在3月上旬蜂拥而至伊拉克的,多数人是以伊拉克各大学学习语言的留学生身份获取签证的,当时离伊拉克战争开打只有10天时间。
据了解,巴士拉大学曾是这支“外来军团”的临时作战司令部之一,现在英国情报人员正在对所有这些文件进行仔细审查。
其中一封发自埃及的信件是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信中父亲对儿子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另一封信从蓝色信封的邮戳来看同样发自埃及,这是一位妻子写给丈夫的,信中妻子详细介绍了家中两个小宝宝的近况,同时还夹着他们的照片,照片的背面是一行龙飞凤舞的蓝钢笔字:“为了最亲爱的人我愿意奉献一切。”至于这些信件的主人是否已经战死或者成了俘虏目前尚不清楚。
从所缴获的身份文件来看,这几百号外来志愿者分别来自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叙利亚、摩洛哥、也门和沙特阿拉伯,萨达姆政府给他们每个人都签发了官方正式证件。
据传,萨达姆对于所有外来志愿者都提供资金,让他们与“萨达姆敢死队”并肩作战,而不是编入正规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部队。正是这样一支散兵游勇让英军在攻打巴士拉这座伊拉克第二大城市的时候伤亡惨重。
从英军后来缴获的武器来看,这些外来志愿者的装备算不上先进却也比较齐备,从单兵作战的火箭筒到手榴弹、重型机枪一应俱全。从战场上的表现来看,这帮哥们对手中的家什运用自如,报废了英军不少坦克和装甲车,也难怪英军谈虎色变。(袁海)来源:《扬子晚报》 2003年4月13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