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于杨 徐婷)昨晚,明十三陵申遗成功的消息传到北京,市文物部门及十三陵特区的工作人员大喜之余,也感到文物保护的担子更重了。 据介绍,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派专人到十三陵检查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市文物部门负责人表示,成功地使十三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不是目的,今后有关部门还要坚持不懈地搞好文物保护工作,提高本市文物保护的水平。 为保护十三陵地宫出土的文物,十三陵特区计划投入7000万元在定陵建一座现代化地下文物库。出土文物中相当一部分是丝织品,丝织品极易出现碳化、风化。地下文物库内恒温、干燥的环境将有利于延长出土文物寿命。为了更好保护其他的珍贵文物,目前,北京市正在做一个《北京市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希望把更多的文物列入世界遗产中以提高文物管理水平。据悉,目前本市每年投入到文物修缮和维护中的总经费大约1.2亿元。 ■世界遗产评定标准 一、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或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二、对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三、能为一种现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提供见证;四、可作为一种类型建筑物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五、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六、与某些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着直接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此条件标准与其他标准一起使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明十三陵简介 明十三陵位于昌平北部天寿山麓。从1409年长陵营建到清顺治初年营建思陵,在长达二百余年间依次有长、献、景、裕、茂、泰、康、永、昭、定、庆、德、思共13座明代帝王陵寝坐落于此,故称十三陵。陵区总面积达40余平方公里。本版图片所示的长陵、昭陵和定陵是目前十三陵景区对游人开放的三个陵寝。 ■明孝陵简介 明十三陵与明孝陵是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参加此次“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 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明十三陵与明孝陵,以及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组成的明清皇家陵寝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陵寝建筑群,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丧葬制度。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江并流简介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位于横断山脉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整个区域4.1万平方公里。它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该地区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