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地震灾区:“帐篷”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8月22日16:35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新华社记者 李泽兵
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地震灾区,“帐篷”是干部群众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帐篷是目前灾区最紧缺的物资。
8月16日的5.9级地震共造成赤峰市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4个旗84个乡镇受灾,大量房屋受损、倒塌,当晚有60多万灾民露宿在外。
记者在阿鲁科尔沁旗的荞麦塔拉乡、巴林左旗的白音沟乡和白音敖包乡看到,一些七八百口人的村庄仅一二十顶帐篷,大部分村民仍住在自己用木棍、塑料布、纤维布搭建的简易棚中。
从地震第二天起,灾区几乎天天降雨,有时雨中还夹杂着冰雹,狂风扯碎了塑料布,推倒了小棚子,让刚刚失去家园的灾民雪上加霜。
阿鲁科尔沁旗乌兰哈达乡西山湾村是此次地震中离震中最近的村庄之一,灾情最重。20日,记者驱车前往采访,只见村庄内遍布倒塌的房屋。听到汽车响声,无数男女老少从1米多高的简易防震棚中钻出来,从临时容身的草垛子里爬出来,挤在路边,眼中充满了焦急、祈望的神情。
西山湾村村长张玉森介绍,全村172户民宅损坏倒塌严重,现在全村700多口人住在140多顶帐篷中。
乌兰哈达乡乡长董岩告诉记者,西山湾村灾情最重,分到的帐篷最多。他说,全乡共有4012户,房屋倒塌的有3608户。震后至今,全乡分到240顶帐篷,而要想全部安置灾民,至少还需要解决2000顶帐篷。
帐篷告急!塑料布脱销!灾民在风雨中煎熬,急需安置!小小帐篷,牵动千万人的心。
8月19日9时3分,民政部从沈阳市紧急调运的3000顶救灾帐篷运抵巴林左旗林东火车站。已经在这里等候了两个多小时的赤峰市民政局、赤峰军分区和各旗县的负责人纷纷上前,参与卸帐篷。
“灾区群众已经等了很久,我们多出一点力,灾民就能少吃一点苦。”巴林左旗副旗长单秀林说。为了抢时间,林东火车站的同志一直与铁路方面保持联系,了解列车的前进情况。他们通知各个乡提前派人派车在站台上等候,车一到马上装车运走。指挥部要求各地最迟要在天黑前将全部帐篷分发到灾民手上,让更多的灾民住进去。
“灾民们没有安身之所,我们吃不下、睡不安啊!”记者在阿鲁科尔沁旗采访时,给我们带路的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秀文说。5天来,他每天睡觉不过两三个小时,双眼充满血丝。
到达西山湾村,已是下午1点多。孙秀文的司机在一旁吃方便面,村里一位姓张的妇女看见了。她回到帐篷里,揭开锅盖捞出10来个冒着热气的鸡蛋,又从自家院子里摘了一盆西红柿端出来,热情招呼大家。
“为了我们的吃住,你们整天忙,顾不上吃饭,还客气啥!”张大嫂一边往人们手里塞鸡蛋,一边说。
荞麦塔拉乡北山村青壮年村民大都外出打工了。震后第二天,村支书陆广有组织村里8名党员抢建简易防震棚,缺少塑料布,他就自己掏钱买回300多米,分发给重灾户和困难户,组织村民互帮互助,搭建了七八十座小棚子。就是依靠这些小棚,全村270多口人顶住了几天的风雨冰雹和大小几十次余震,坚持到新帐篷运来。
截至20日,赤峰市已经向灾区发放救灾帐篷3800顶,但阿鲁科尔沁旗安置所有灾民仍需要6500顶帐篷,巴林左旗则需要3500顶至4000顶。
巴林左旗灾民陆广文说:“我们相信政府!”(完)(来源:新华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