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本报记者 庄琪 许艳 王功斌
随着三峡工程6月1日开始下闸蓄水,“高峡出平湖”景观初现,新三峡旅游随之浮出水面,“大三峡旅游经济圈”也呼之欲出。宜昌市旅游局助理调研员杨四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非典”之后的三峡旅游现在因三峡工程已超出了复苏的意义,“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峡旅游迎来新机遇
据了解,6月15日三峡工程初期蓄水完成后,三峡工程大坝坝前水位由5月31日的海拔98米高程增加到海拔135米高程,并将在2009年三峡工程完工时达到海拔175米高程。如今,高峡平湖美景已最先在宜昌显现,大坝以上形成全长436公里的河道型三峡水库,许多宽谷地带的江面宽度将由蓄水前的千米左右增加到三千米左右。而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工程初期蓄水后,三峡河段将形成秭归湖、白帝湖等湖泊,平添白帝岛、双江岛、葫芦岛等岛屿,构建了新三峡的秀美画卷。
新三峡的出现给三峡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此,杨四明体会颇深,因为此前的“非典”使宜昌的旅游产业受到重创,如去年“五一”时宜昌市旅游景区日均接待游客4万人次,今年只有600人次,部分县市被迫关闭了景区。据统计,宜昌市96家旅行社、46家星级饭店和27家旅游区因“非典”已造成减收7950万元。而旅游业是宜昌市的支柱产业,200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11.4%,“非典”对当地经济的打击可想而知。
宜昌是新三峡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工程蓄水使宜昌旅游在“非典”之后迎来新的发展高潮。杨四明介绍,宜昌市旅游局将分别组织赴华东宣传促销和赴港澳宣传促销,9月26-28日还将举办“2003世界旅游日中国主会场庆祝活动暨第四届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
三峡旅游模式发生变化
新老三峡风光并存,而水位上升拉近了三峡、神农架、秭归屈原故里、兴山昭君故里之间的距离,使三峡旅游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旅游专家分析,高峡平湖的出现使三峡旅游核心由以前的沿长江一线变成沿库区一片,三峡旅游也将从“一线游”向“一片游”转变。
同时,三峡游全程可以分为武汉至宜昌、宜昌市内两坝一峡、宜昌至奉节、奉节至重庆四段,但三峡旅游如今已从全程游向分段游转变,被国家旅游局誉为“中国顶级,世界精品”的“两坝一峡”(三峡大坝、葛洲坝与两坝之间的西陵峡)正崛起成为三峡旅游的热点和核心,宜-奉-宜已经成为国内游客游览三峡的首选线路。
此外,由于新三峡将是江、河、湖、岛、山、城、林等资源的复合,使三峡旅游由乘船游向复合游转变,过去单一的观光游变成观光游、度假游和特种游三者并举的局面,同时过去的船上住、水上看、岸上游的形式将改变为陆上游和水上游相结合的模式。
杨四明介绍,宜昌市已推出了“高峡平湖游”等7条三峡旅游新干线,全力打造“两坝一峡”旅游品牌,并开发出徒步走三峡、陆上看三峡、驾车游三峡等旅游线路。同时,三峡水位上升将淹没原来13%的景点,但具有一定价值的景观如张飞庙等已迁移或复建。
新三峡引发旅游投资潮
随着三峡旅游新高潮的到来,宜昌市也迎来了持续不退的旅游投资热。据悉,宜昌市2002年投资逾千万元的重点旅游续建、在建项目达30个,计划总投资34.82亿元,其中引资22.77亿元。同时,该市争取旅游国债3批共5100万元,用于三峡黄牛岩生态旅游区和长阳清江生态旅游区的配套建设。
杨四明介绍,宜昌市旅游项目投资呈现出三大特点:外资和民营资本为主,占了总投资的65%;境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看好三峡旅游,继三峡开发总公司、葛洲坝集团公司、清江水电开发总公司、三江航天集团等进军宜昌三峡旅游后,香港雄森集团、三峡黄牛岩旅游集团、深圳华侨城、浙江均瑶集团、国旅联合也纷纷来宜昌投资;投资重点以三峡大坝为中心,以“两坝一峡”为轴线,串点连线成片开发。
多种经济成分的大量资金流涌入宜昌,为宜昌三峡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也推动了宜昌三峡旅游更加迅猛的发展。据介绍,宜昌市2000年、2001年、2002年接待海外游客和旅游创汇连续三年保持80%的增长,宜昌市也确立了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目标。
“大三峡旅游经济圈”呼之欲出
由国家旅游局、发改委、水利部、交通部、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西部开发办等六部委共同成立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课题组”提出,重新打造以三峡大坝为核心的“大三峡旅游经济圈”。
这是中国首次对一个区域的旅游经济进行国家级规划。据该课题组组长、北大博导吕斌介绍,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由“一轴、两极、五个辐射带、一个关联地带”组成:“一轴”指长江,“两极”指宜昌和重庆,“五个辐射带”包括乌江、赤水、大宁河、神农溪、湘江,“一个关联地带”指湘西凤凰城。经济圈共涉及湖北、重庆、湖南、贵州四省市,三峡旅游的辐射范围很广。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宜万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的建成,三峡旅游、客运市场将会面临新的格局,目前宜昌正在进行茅坪港、太平溪港和峡口港三大港口码头建设。杨四明告诉记者,目前游客在宜昌停留时间不长、消费不多,该市正建设三峡游客中心等,以成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的中心城市。
为应对新的市场格局,长江三峡沿线政府部门组织了三峡区域旅游协作区,避免近距离重复建设。沿线各旅游企业也纷纷自发组建旅游联合体,宜昌与重庆的20家旅行社组建了“大三峡旅游联合体”,一些旅游企业还成立了“两坝一峡游联合体”、“三峡(国旅)联合体”等,统一票价、线路和旅游产品。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