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搜狐首页 > 国内 > 抗击“非典” > 新闻报道
科技向非典宣战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上)

NEWS.SOHU.COM  2003年04月29日17:07  新华网

  

二月十一日钟南山以医学专家的渊博学识,沉稳地向公众宣布,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可防、可治、可控

  记者 阎新华

  军事医科院专家们提供的科研进程时间表显示,从2月12日采集样品到3月26日综合确定冠状病毒,科研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反应之灵敏,速度之快称得上是打了一场漂亮的现代战争

  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天人类在与病魔的斗争中已处于上风。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科学技术这把利剑,人类完全有能力,最终战胜非典

  内容提要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人员合作完成“非典型肺炎”病原冠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随后这两个单位又与北京协和医院等临床单位通力合作,研制成功检测SARS病毒的酶联免疫试剂,专用于“非典”疾病的快速诊断。天津华立达生物公司研发的一种用于预防非典型肺炎的新药———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抗击非典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科技在打赢这场战争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不容质疑。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同非典的较量最终体现在科技上,体现在人类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认识疾病和控制疾病,从而最终战胜疾病

  抗击非典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决定胜败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不过,不管因素有多少,科技在打赢这场战争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是不容质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同非典的较量最终体现在科技上,体现在人类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认识疾病和控制疾病,从而最终战胜疾病。

  科技同非典的较量总体上是在两条战线上展开:一条战线是在临床医学方面,它就好像是前沿阵地上的阻击战。临床医学家们同医务工作者并肩作战,同看不见的致病微生物展开了近距离的肉搏和绞杀。一方面,他们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从中寻找疾病的规律和特征,另一方面结合丰富的临床知识和经验,摸索治疗途径,总结治疗经验,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疗模式。另一条战线是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基础医学科学家们围绕疾病的本质展开研究,包括通过各种手段寻找导致疾病产生的病原体,并将有关研究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检测手段和防治药物。他们为临床治疗实现精准打击,最终攻克疾病提供有力的武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20日考察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时强调,要夺取同疫病斗争的胜利,最关键的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我国科学家抗击非典的历程为这一论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从非典狂袭而来,临床一无所知、无以应对,到今天科学家们成功破解病原体冠状病毒,研制出多种诊断试剂,推出预防性药物干扰素,事实雄辩地证明人们对于非典这一新型传染病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人类征服这一疾病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天人类在与病魔的斗争中已处于上风。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科学技术这把利剑,人类完全有能力,最终战胜非典。

  临床医学科学家顽强而又成功的阻击,扭转了面对非典束手无策的局面

  钟南山,这个名字随着非典的蔓延而为公众所熟知。

  钟南山是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1992年到2002年任广州医学院院长,现任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正是他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带领临床医学工作者打响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阻击战。对于这场阻击所取得的战果,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王智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这样的评价:广东抗击非典型肺炎能取得阶段性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钟南山在医疗技术方面的独到正确的见解。他的医疗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

  非典是继艾滋病之后,人类遭遇的又一灾难性传染病。在非典蔓延初期,人类对于非典没有任何现成的医疗措施和成熟的救治经验,甚至对于它的传播途径和方式也一无所知。面对突如其来的凶猛袭击,医护人员一时间无以应对。正是在这样的被动状态下,以钟南山为首的医学科技工作者迅速地拿出了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案:当病人肺部阴影不断增多,血氧监测有下降时,及时采用无创通气,病人的氧气吸入量就会增多,能较好地改善病人症状;当病人出现高热和肺部炎症加剧时,适当给予皮质激素,从每日80毫克至500毫克不等,能有效地减轻肺泡的非特异性炎症,阻止肺部的纤维化病变;而当病人继发细菌感染时,必须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

  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它大大提高了对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降低了死亡率,且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经专家讨论和修改完善,这套方案以《广东省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工作指引》下发各地市与省直、部属医疗单位。统计资料显示: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抢救的危重病人有54例,成功了47例,7例死亡。其中4例转院过来的病人属于晚期,3例病人有严重的基础病。病人平均住院17天。广东治愈出院率92.7%,死亡率3.5%。这些数字表明广东是世界范围内对非典型肺炎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

  对非典成功的阻击扭转了面对非典防治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2月11日,广东省卫生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钟南山以医学专家的渊博学识,沉稳地向公众宣布,非典型肺炎并不可怕,可防、可治、可控。

  阻击非典,钟南山功不可没。然而,取得广州的防治经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临床医学科技工作者做出艰辛的努力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抗击非典的最初阶段,钟南山主动向卫生厅请缨“鉴于广州呼吸研究所的技术力量,同时考虑到危重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应集中治疗。”“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医院送!”

  除夕之夜,万家团聚,广医附一院领导们却火速赶回医院连夜布置工作。医务科、护理部、呼研所、急诊科、药品供应部、后勤服务中心、设备科等紧急部署:腾出呼一病区作隔离病区;腾出ICU(重症监护室)的单间病房,用于抢救危重非典型病人;紧急采购抢救药品与消毒药品;购置19台呼吸机及抢救设备……

  钟南山领导的呼研所成了非典型肺炎救治的技术核心与攻坚重地。面对一些医务人员的顾虑情绪,钟南山毫不犹豫地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短短几天时间,广医附一院便接收了21位危重病人。钟南山身先士卒,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他亲自检查每一个病人,制定治疗方案,甚至抓起人工气囊为病人输氧。在他的带动下,医院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表现出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早期危重的非典型病人病情重、传染性强。医护人员与病人“密切接触”,往往是抢救一个病人,就放倒两三个医务人员。广医附一院有20多位医务人员感染得病。

  钟南山带领科研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与病毒短兵相接。在救护疾患的同时,他们不失时机地观察病情,收集材料;总结经验,制定方案;成立了以肖正伦、陈荣昌、黎毅敏为骨干的老中青呼吸病专家组成的攻关小组,配合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治小组夜以继日地查阅文献,严密观察病人的变化,细致记录各种可供研究的资料。治疗过程中,试行的方案不计其数。

  通过观察,他们对非典的临床症状有了比较清楚的掌握:病人持续高热、干咳、呼吸困难;肺部经X光透视呈现“白肺”,即双肺部炎症呈弥漫性渗出,阴影占据了整个肺部;使用各种抗生素毫不见效;如抢救不及时,病人容易死于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

  通过对死亡病例的尸检,钟南山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病理机理主要是“肺硬”,即肺组织纤维化。有丰富的临床依据作为基础,钟南山认识到要治疗好非典患者,必须解决肺的纤维化问题,这也正是救治方案诞生的基础。

  钟南山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介绍,当时我对一个病人进行了一下体察,发现病人发烧并不很严重,其他的器官没什么事儿,而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肺很硬,我们知道肺平常就像橡皮球那样,有气吹进去就胀了,气一出来就缩瘪了。但是他这个肺就像一个硬邦邦的一个塑料一样的东西,吹也吹不胀,缩也缩不瘪,没有弹性,用一般的办法来进行通气很容易就产生气胸,肺就破了。在我们会诊以后用了很多抗生素,还是不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考虑会不会是一个急性肺损伤。根据这个我们就试用了一下大剂量皮质激素来进行静脉点滴治疗,当时觉得是中末期,胜算不大。但是很意外地发现,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病人的情况明显好转,这使得我们非常惊奇。

  正是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正是掌握着临床第一手资料,钟南山才在科研方面拥有准确的判断,才最有发言权。

  2月18日,北京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来消息,在广东送去的两例死亡病例肺组织标本切片中,发现了典型的衣原体,怀疑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可能是衣原体。当天下午,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紧急会议讨论。轮到钟南山发言,他沉默良久,摇摇头。大量的事实表明,临床症候与治疗用药均不支持这个结论。他不同意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认为典型的衣原体可能是致死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致病原因。他认为本次非典型肺炎是病毒性肺炎的可能性极大,因而对病原是衣原体的结论持保留意见。理由大致如下:一、衣原体肺炎一般呈散发性,即零零星星地发生,所以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这次广东局部地区发生的非典型肺炎有局部流行的特点;二、衣原体肺炎死亡率不高,大概在0.1%-1%之间,而且发病也不凶险,比如发烧热度不会太高,这与本次发生的非典型肺炎不同;三、衣原体肺炎属肺间质肺炎,肺泡隔会增宽,但这次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例尸检显示,肺泡隔变化不大;四、在本次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病例中找到了病毒包含体,这是诊断为病毒性肺炎的重要依据。

  鉴于此,广州方面的专家形成意见,不能按衣原体的结论来制定治疗方案,否则可能造成可怕后果。正是根据钟南山院士有理有据的论证,会议最后采纳了钟南山的意见。广州在治疗方面,坚持了既定预防治疗方案。

  基础医学科学家迅速投身于科技攻关,主攻目标首先是病原体

  非典的肆意流行引起基础医学方面科学家的广泛关注,他们迅速地投身于科技攻关中去。科学家们确定的主攻目标首先是病原体,因为病原体是直接导致传染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微生物,抓住了病原体就意味着擒住了元凶。

  擒拿元凶的科技攻关在病毒预防控制所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先后展开。

  要开展对病原体的基础研究,首要的是获得含有疾病病原物质的原始材料,这是研究的基础。因此能否占有材料和占有材料的多少,将决定是否能开展研究,也将影响研究成果的准确性。然而在当时的紧急状态下,要得到非典病人的原始材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病毒预防控制所的首席科学家洪涛院士很幸运地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包括解剖非典病人的尸体。

  洪涛,中国工程院院士、院士,著名病毒学家,是我国病毒形态学主要奠基人和生物医学电镜技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理形态室负责人,现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病毒形态学研究室主任。洪涛院士先后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40年,享誉世界病毒学界。他在世界上有两个“首次”:

  第一,首次发现人类B组轮状病毒并进行了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二,首次发现了出血热病毒的形态,解决了久而未决的病原学问题,

  并使我国的该项研究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月13日,已72岁高龄的洪涛首次看到了“非典”标本。对他来说,这两例标本在当时非常珍贵,这天洪涛工作到深夜。2月18日,经过对所拍摄的100多张电镜照片仔细观察,洪涛惊呼:病人肺组织中存有大量的衣原体样颗粒!

  为确认非典病原,洪涛亲自解剖了3具非典病人尸体。3月1日,他亲自到广州,在南方医院解剖了一名非典病人尸体。3月3日,再次解剖非典病人尸体。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有一次尸检,所领导考虑到他年龄大了,需要休息,没有通知他。当他听到消息后,立即从家中赶往医院,在医院等了一整天,直至病人家属同意解剖。解剖时,他又坚持要进解剖室,参加解剖、取材全过程。

  通过对病人的肺、肾组织标本进行电镜观察与鉴别,洪涛从中见到大量典型衣原体样颗粒及其包涵体,而未见其他典型病原的形态。

  在接受上海一媒体记者采访时,洪涛说:“通过对5例非典型肺炎病人尸体器官解剖,做电子显微镜观察,我们已经发现,在病人的肺、肝、脾、肾等多个器官见到一种衣原体样的病原。据我们估计,这很可能是一种新的、变异的衣原体。”他介绍,目前,病毒预防控制所已经对非典型肺炎的致病源———这种新的、变异的衣原体分离成功。研究人员发现,培养的细胞跟尸体中的病毒细胞一样,同属这种新的、变异的衣原体。

  他介绍,与此相关的另一个研究成果是,专家们对恢复期的病人做血清化验,发现病人的IgM(早期抗体)越晚越多,这表示病人的抗体越来越强,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这种新的、变异的衣原体就是致病源。

  洪涛院士向媒体披露:“我们目前正在做药物实验,实验表明该衣原体对常用抗生素都不敏感,更肯定了这种新的、变异的衣原体就是非典型肺炎的病原。”

  较早时,香港曾宣布病毒元凶是“副粘液病毒群”。之后,美国政府疾病管制中心(CDC)表示,根据他们的研究,这种病毒不是香港说的“副粘液病毒群”,而是“冠状病毒”。而当时正在北京协助调查非典型肺炎疫情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小组组长麦肯锡则称:“我们现在只能证实导致病发的是种冠状病毒,目前看来它很可能源自动物。”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精彩相册[男][女]
活力社员[男][女]
魅力情人[男][女]
美女 天若有情
帅哥 不帅照脸踢
·和弦铃声:
原来的我 挥着翅膀的女孩
·疯狂音效:
On…个头啊 翠花,接电话…
订阅任何彩信服务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找老乡尽在激情老乡会
·攒魔法袜子拿圣诞礼物
搜狐彩信最新推荐
·[] 眉飞色舞
·[] 厉鬼再现
热门词:圣诞 林忆莲
精彩订阅
新闻资讯
美国正式宣布萨达姆已被捕!

订阅 焦点新闻,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搜狐商城
·影视|中毒(终结骗)
·影视|赤裸的艺术
·音乐|莫文蔚《X》
·书籍|唐僧情史
·书籍|1元图书特卖场
·书籍|天不亮就分手
更多...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