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一位有50年记者生涯报道过肯尼迪以后的所有美国总统的女记者认为:布什是她采访过的最好战的总统。她当晚在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演讲中称:渴望民主和和平的美国民众却选择了一个“渴望战争”的人来做他们的总统。 虽然无法找到这位资深女记者是如何评价克林顿总统是否好战(她只是指责克林顿玷污了白宫的椭圆办公室),但是至少从她对布什愤怒的语气中,我们可推测她一定认为布什比克林顿更加好战。好在克林顿下去的时间还不算太长,他折腾的那些事我们基本都记得,所以我们不妨比较一下这两位总统谁到底更好战。 布什上台后下手打了阿富汗并准备要打伊拉克,前者是因为本·拉登,后者是因为伊拉克在武器核查问题上不给美国面子。说起来,这两档子事儿克林顿也都遇到过。 1998年8月7日,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几乎同时遭到汽车炸弹袭击,共造成22名美国人死亡,多名美国人受伤。13天后,克林顿下达命令,在北阿拉伯海和红海的美国军舰,分别向阿富汗和苏丹发射了75枚巡航导弹(前者70枚,后者5枚)。在此之前,克林顿政府没有将袭击行动向任何一个国家通报,只是在袭击前几分钟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作了简单通报。事后,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对美国这种绕过联合国单方面对两个主权国家发动军事打击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谴责。这实质上开创美国在冷战后“先发制人”,对主权国家进行军事打击的先例。值得指出的是,克林顿当时在袭击后发表谈话中强调的4条袭击两个主权国家的理由,没有一条是站得住脚的。 5个月后的12月15日,联合国对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组向联合国提交伊拉克不配合的报告,两天后的12月17日,克林顿政府再次绕过联合国,在少量英国空军飞机配合下,一共出动了650多架次飞机,发射了446枚巡航导弹,对伊拉克进行了长达70余小时的空袭。事后包括中、俄、法等多个国家对此表示了谴责。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美国未经安理会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中方对此予以谴责。而俄罗斯干脆召回了驻美、英两国大使以示抗议。 1999年3月14日,克林顿政府再次绕过联合国,率领北约13个成员国打“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大规模空袭……由此可见,布什说出来的“先发制人”战略,克林顿早就提前付诸实践了。反观布什,在“9·11”后打击阿富汗行动迟缓,尽管比起克林顿来出手更加阔绰,但对局势的控制远比预想的难堪。而这次要打击伊拉克之前的咋咋唬唬、罗罗嗦嗦,比起克林顿来远不像一个好战的行动主义者。 也许影响今天世界的不再仅仅是战争的轰鸣和血腥,而是隐藏在平静生活下的经济、技术、金融、文化不断的变迁。1998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呈下降趋势(增长3.7%),而第四季度则大幅反弹增长达5.6%,这个单季增长速度是自1991年第二季度增长6.1%以来增速最快的一个季度。同时,尽管1998年大企业裁员数量已打破了纪录,但克林顿倡导的“新经济”,早从1992年开始一直到1998年就以每年平均创造200多万个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提前做好了防御。高就业往往会引起通胀,但是美国在1998年幸运的是,那些中低收入水平的就业者购买的恰恰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那些为了还清债务争相压价出口的货物。于是美国不断印票子、不断扩大金融盘子而没有引起通胀,其结果就是充分就业引起消费热又推动经济增长。所以尽管克林顿12月还处在对其弹劾的听证会期间,照样敢不理睬联合国用几百枚巡航导弹狂炸伊拉克。而1999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仅为1.6%,是全美40年来的最低的。所以克林顿照样可以绕开联合国对南联盟大打出手,一洗“玷污椭圆办公室”的耻辱。 那么布什的优柔寡断比起克林顿又来自哪里呢?在笔者看来,虽然布什今天掌握着参众两院的多数议席,但他心里也清楚,两年前他是靠最高法院裁决才坐上总统宝座的。本·拉登的时隐时现、自1982年以来大公司税后利润首次全面下降、大公司的坏帐、原来手持原始股悠闲生活着的国民对上市大公司收益质量迟疑的目光、中期选举时得到各个行业5.1亿多政治捐款(民主党得到3.27亿政治捐款)中所包含的期待……等等这一切是能用打伊拉克这只“死老虎”一了百了吗? 克林顿1998年站在美国运行着的20万亿金融电子洪流上,不仅让美国人占尽了全球化初期的便宜,而且也让他由一个越战逃兵变成了一个在战场上享受特权(屡次绕过联合国)和挥霍好战自信的三军统帅。而2002年站在世贸大厦废墟上顶着凛冽的“经济寒风”的布什,恐怕不可能像克林顿一样去挥霍他曾作为国民警卫队飞行员应有的那份好战自信了。 (清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