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间谍之都—柏林”里的间谍到底怎么样了?
2002年8月8日10:28 千龙新闻网
|
人们偶尔还能看到英国间谍作家约翰·勒卡雷在柏林四处走动:这里曾经因为间谍众多而号称世界“间谍之都”。
今天,在新柏林,间谍活动动已经不是一项大产业了,但这里仍然有许多人和事会让人们想起那噩梦般的过去。其中之一就是马库斯·沃尔夫——颇富传奇色彩的前东德对外情报局局长(这个组织早已解体),勒卡雷小说中苏联间谍大师“卡拉”的原型。一度帅气潇洒的沃尔夫如今住在柏林的尼古拉区,离红砖砌成的市政厅不远。
两德统一后,法庭宣布沃尔夫犯有叛国罪,并对他处以六年监禁。但这项处罚从未实施,所以他一直保持自由之身。
沃尔夫五六十年代在苏联四处游历时爱上了烹调,他于1995年秋撰写了《俄罗斯厨艺秘诀》一书。这本书对秘密通信的存取地点、微型胶卷和隐形墨水等只字未提,但讲述了他在西方国家的首都培植间谍时的一些趣闻轶事。
如今已81岁高龄的沃尔夫看起来仍然非常健康。他经常旅游,而且常常在莫斯科出现。30年代,他的交母被希特勒统治的德国驱逐出境后,他在莫斯科长大成人并接受教育。如今,他在莫斯科还有一幢乡间别墅。
沃尔夫是全世界最成功的间谍头目之一。他声称,他手下那些臭名昭著的“东德国家安全部”雇员使用的某些手段就是他也不太了解。掌握东德秘密警察局档案的柏林某机构的官员说,当年,一种打探持不同政见者和间谍行踪的奇怪办法是暗中给此人加上可以用盖革计数器跟踪的放射性标签。
前同盟国的间谍大多已停止活动。有些在业界找到了新工作,有些已经退休或死去。许多人甚至在英、法、美、苏四国1994年按照承诺撤出所有部队以前就离开了柏林。
如今,这座城市的正常状态让旧地重游的美、英、法参观者感到惊讶甚至失望:他们的脑海中还生动地保留着冷战时代的记忆。
创年代末曾担任《时代》和《国家地理》杂志驻柏林记者的肯尼思·丹福思说:“我喜欢柏林,但现在这儿完全变样了。变的是气氛,冷战时期的紧张刺激消失了。间谍曾是柏林盛行的一种丑恶、残酷的活动。但这曾经产生出一种超现实的兴奋和紧张。间谍无所不在。他们参加鸡尾酒会、招待会和其他社会活动。并且把注意力放在记者身上。他们有时非常讨厌。”
1961年柏林墙建起以前。中情局在西柏林设有巨大的间谍网络。在规模上仅次于克格勃从卡尔霍斯特区指挥的“西欧”行动部。英国军情六处驻外的特务机构战后也曾在柏林活动频繁。但后来因为其在西柏林的首要特工乔治·布莱克成为受雇于莫斯科的双重间谍而遭受重创。正是布莱克“搞砸”了中情局60年代早期在柏林最为大胆的行动:建一条400米长的隧道,用于直接窃听俄罗斯的军事通信。
在西柏林,搞电话窃听的主要是英国人。几十年来,他们的专家小组一直利用温特费尔特大街的主要邮政通信中心进行窃听活动。
奇怪的是,德国首都对开设一家大规模间谍博物馆从未表现出太多兴趣。只有柏林过去东西区交界关卡处的“查利”检查站博物馆和利希滕贝格的东德国家安全部博物馆为人们了解柏林昔日间谍活动的“盛况”提供了一点细节。(作者克莱夫·弗里曼)
参考消息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