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京宣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岩,给记者算了一笔“流水账”:一个月有720小时,一天按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减去周六、周日,一月正常工作时间是176小时。而流调队这段时间每月平均工作350小时,有几位工作时间最长的达到600小时,平均每天只能休息4个小时……
我们这里有几个人,一月工作600小时
北京宣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王岩感到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中心有关SARS的电话少了,在四五月份,一天能接到1000多个,大多是咨询的电话,而现在,一天只有十几个有关SARS的电话。王岩说,现在,大家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她说,轻松的感觉主要来自心情,因为疫情得到了控制。
在描述那段时间的工作状态时,王岩给记者算了一笔“流水账”:一个月有720小时,一天按8小时工作时间计算,一个月工作时间是240小时,减去周六、周日,一月正常工作时间是176小时,而流调队这段时间每月平均工作350小时,流调队有几位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最长的达到600小时,平均每天只能休息4个小时;流调队这段时间调查患者密切接触者有1400多人,给450人次的家里、单位等场所消过毒,最多一天流调了31个患者;从3月28日开始,流调队成员的手机24小时开机,凌晨一两点打手机是“家常便饭”,布置工作、汇报工作……街道、居委会、派出所等基层单位都有流调队负责人的手机号,电话最多的时候,从7点开始到第二天凌晨,光手机费就60多元。
流调队进工地
民工们看到我们,就想翻墙逃跑
“当我们穿着隔离服出现在需要消毒的场所时,许多人感到的是一种恐惧。”王岩说。
4月30日晚,某工地出现一名疑似非典患者。接到电话报告后,王岩连晚饭也顾不上吃,立刻带着疫情出诊箱奔赴现场。
到了工地后,民工们看到穿着隔离服的流调人员,惊慌失措,有人冲向大门,当工作人员把大门堵住时,有些民工准备翻墙逃离工地。
“看到这种情形,我们很难受。真想脱下隔离服及防护用具,用行动告诉他们别怕。”王岩说,但这样做不科学。
“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逃离工地呀。那样,后果不堪设想。”做工作,让他们理解流调,似乎成为惟一的选择。于是,流调队开始给民工头们做临时培训,经过三个小时的劝解,消除了民工的顾虑,嘈杂的人群安静了下来。随后,流调队调查、消毒,一直忙到深夜。
王岩说,看到这些民工缺乏预防知识,真的很痛心。她说,后来的工作中,流调队员们都注意了科学预防知识的宣讲。
17名保安集体发热,原是一场虚惊
流调队并不是简单地调查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和消毒处理,关键的时候,需要作出准确的判断。
流调队曾接到电话报告:某大厦保安有2人被诊断为疑似非典,1人为确诊非典。其时,王岩和同事刚刚结束了对此处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调查、消毒回到中心,大厦经理报告说保安中又有17人开始发热。
难道是集体传染?这些保安吃了什么药?打过什么针?王岩进行了周密的调查,而不是简单定性。经调查询问,她发现这里的保安正在接种疫苗。而这种疫苗一大副作用就是发热。
立即停止注射疫苗。王岩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并将此情况及时和医院沟通。她的建议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一致认同。
第二天早晨6点,王岩就给大厦负责人打电话,多数人已经不发烧了。经过三四天的观察,17名发烧的保安全部退烧。
又是一天,某宾馆3名员工同时发热,病人的脸部、胸部出现大面积皮疹。王岩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麻疹也是这种症状,后经检测,王岩的判断是正确的。王岩经历了三起类似这样“虚惊一场”的事件。
深夜12点,摸黑爬楼梯
流调队日日夜夜都在忙碌着,只要有了疫情,随时出发。在那些日日夜夜,王岩和流调队都在应对着想象不到的困难。
4月13日深夜,北京宣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医院的通知,某居民楼出现了一名疑似病例。此时,王岩刚刚给一场所消完毒,回到中心脚跟还没站稳。得到消息后,王岩和几名流调队员迅速奔赴患者的家中消毒。
当王岩他们赶到这栋居民楼时,已经是深夜12点多了。进了里面,傻眼了,过了夜里12点,电梯停开了,患者的家住在12楼。“爬楼梯!”当他们走进楼道的时候发现,这栋老楼的楼梯里没有灯,整个楼道漆黑一片。
当处理完一切事情后,已经是凌晨4点了。这期间,流调队员连水也未喝上一口。从那天后,流调队开始配了一个特殊的工具——手电,以防类似的情况发生。
王岩说,流调队每天都处于这种工作状态中,吃饭、喝水、睡觉一点规律都没有。
争着进病房,猜拳定输赢
“我俩猜拳,谁赢了谁到病房里面去。”5月中旬,流调队员们争着要去医院清点确诊非典病人。
和以往不同的是,原来调查的大多是疑似病人,而这次是直接和非典病人面对面接触。队员们争着抢着要到最危险的地方去。王岩说,这时流调队员只能用“锤子、剪刀、布”这种传统的方式决定谁到病房里面去。
王岩叙述这段刻骨铭心的事情时,眼圈发红。“当时,进病房清点的队员需要三个人,而有四个人争着要去,流调队员毕春红对曾爱萍说,我比你大,你让我去;曾爱萍不同意,她们流着泪猜拳决定……”王岩说,当时队员们都非常紧张,有很大的心理压力,的确危险,可谁也不想落下,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败北”的人只好委屈地到机房统计数据。
王岩还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叫卢渝君的流调队员,第二天起本该她轮休了,可她主动要求到病房来。进了病房就意味着从第二天起就要隔离一周的时间。这些卢渝君不怕,她只有一个要求:想看看她的女儿。因为她答应那天晚上回家,女儿在家盼着她回去。
王岩告诉记者:“那天晚上,我从抽屉里拿出一盒巧克力送给卢渝君,并对她说,回去看看吧,没什么礼物,只有这盒巧克力。半夜12点,卢渝君准时赶了回来。”
忘了什么时候吃的饭,累得几乎虚脱
“我曾跟卫生局的领导要过吃的。”说起这段经历,王岩至今还有点难为情。王岩说:“那天,我饿得差点虚脱了。”
王岩讲的是随领导一起去现场调查的故事。
那天,她已经是一夜未睡了。王岩告诉记者:“当时,我也忘了是早上吃的饭还是中午吃的饭,到达现场后感到天旋地转,觉得要虚脱了。”她当时顾不了那么多了,对随同到现场的宣武区卫生局局长郑添功说:“郑局长,能给我找点吃的吗?”后来,在小车里只找到一袋虾条,王岩吃了一点虾条后感觉好多了,随即投入工作。她穿着隔离服,对现场进行逐一核查。当工作结束时,她脱下隔离服,汗水顺着手哗哗地往下流,王岩几乎瘫倒在地。
信报记者郑超
背景资料
流调的重要性,你了解吗?
■为加强对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指导,4月29日,卫生部下发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
《原则》中明确指出,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1.核实诊断,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2.追踪和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3.掌握疫情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为疫情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提供数据;
4.监测和评价疫情预防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发现疫情控制工作的薄弱环节,为疫情控制工作的指挥、决策和实施提供信息支持,为制定和完善疫情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为最终阐明疾病自然史、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提供研究线索,为今后应对类似突发不明原因疾病积累经验。
■6月6日,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防治组就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程序及内容发出补充通知。通知再次强调了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性。通知中说,我国是少数几个有可能通过对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较全面地了解非典流行规律的国家和地区之一。而分析的基础,是具有足够数量的、反映客观情况的、详尽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资料。为应对今后非典可能的再次流行,掌握正确的控制方法,掌握主动,要求各地必须认真细致地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