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助残先进还是弃婴暴发户 雷州农民劳秀玉收养600名孤残儿童引发争议,本报深入探访其20年收养之路 □统筹:本报记者 刘有才 □采写:本报记者 方常君 綦伟 通讯员 李杰 □摄影:本报记者 梁音 9月8日,劳秀玉动身赴北京参加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表彰大会,领取2001年—2002年度全国助残先进个人的证书。 广东省获得这一荣誉的有3个人。中残联主席邓朴方在听到劳秀玉20年收养600个病残儿的故事后,特地派一位中残联副主席在会议期间问候了劳秀玉。 8月末,劳秀玉还首次以代表身份参加了省残联代表大会。 劳秀玉家住雷州市雷城镇高树巷。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因为收养弃婴而获得“好心人”的称誉,近些年屡受奖励更使她成为这个小镇的“风云人物”。然而,在荣誉加身的同时,有关劳秀玉收养弃婴的争论也日渐增多。尤其在最近两次受到表彰之后,对她的非议更是达到极致。 有人说,劳秀玉夸大了收养弃婴的数目,是在捞荣誉。 有人说,劳秀玉靠收养这些病残孩子发了大财,是收养弃婴的暴发户。 “全国助残先进”被推到了道德评判的分水岭上。 1 “20年收养600个”的来历 劳秀玉收养病残儿,从1983年开始。 1983年6月的一天,湛江市海康县(现雷州市)农妇劳秀玉拉着清洁车穿梭在雷城小镇街道上。这是她的一份临时工作,环卫处一位工人病了,村里临时找了她代班。 当时劳秀玉的丈夫有病在身,不能劳累,大女儿郭雪莲小学毕业辍学在家,其他两个孩子还在读小学。因为没有劳动力,家里的田只能包给别人种,每个月的田租还不够一双儿女读书。所以,一年两次收完稻谷后,劳秀玉的姐姐就来给她家送米,在镇看守所工作的大哥每个月也给她送些生活费。劳秀玉在环卫处做临时工,每月有30元收入。 中午时分,劳秀玉来到雷州人民医院,一群人围在门口议论着什么。 “我挤进人群一看,原来是一个弃婴。孩子很小,脸上的皱皮还没褪,小嘴很明显地缺了一块,是个残疾儿。”劳秀玉回忆说,镇政府民政办干部梁炎彬正蹲在那儿发愁,因为镇上没有人愿意收留这个孩子。 当时海康县没有儿童福利院。为了解决弃婴问题,县政府委托了3个农妇照顾这些孩子,每个月补贴9斤米、4两油,还按孩子人头给予生活费,大一点的孩子每人每月60元,小一点的每人每月20-30元。 在雷州,由于政府没有福利院,这里的弃婴、孤儿都由个人集中收养。所以,附近城镇甚至湛江市的一些病残儿都被人送到了雷州各地。 梁炎彬对当时的情景还记得很清楚。那天他在镇上跑了一圈,但3个代养点的床位都满了,没人收留这个有残疾的孩子。他正在医院门口发愁时,劳秀玉上前对孩子问长问短。“我劝她收下这个孩子,她没有答应。” 第二天,当劳秀玉放工回家时,丈夫正在给那个孩子喂米汤。丈夫说是民政办的梁干部送来的。 “那时家里很穷,可看着那孩子,我还是心软了”。为了照顾孩子,劳秀玉第二天就辞了工。自那时起,劳秀玉家就成了雷城镇第4个弃婴代养点。 劳家代养的弃婴,有的是被医院和民政干部送来,还有的是父母把孩子直接送到劳家,敲敲门,便离去。劳秀玉说刚代养弃婴那几年,经常是早晨一开门就看到脚边躺着个孩子。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收留十几个。劳秀玉的大哥劳基本回忆说:“那时候,三妹家里很艰苦,房子破破烂烂,下雨刮风就不能住。孩子多的时候,她家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 20年来,劳秀玉已记不清收留了多少个被遗弃的孩子,这些孩子大多是病残儿,有的捡回后不久死去,有的被人领养,来来去去,劳秀玉说“大概有五六百个吧”! 1998年秋季的一天,雷州市民政局干部和广州一家报社的记者来到劳秀玉的家。几天后,“劳秀玉20年收养600个弃婴”的事情首次见诸报端,劳秀玉收养弃婴的故事引起社会关注。 南海一家铝材厂的老板看到关于劳秀玉的报道后,亲自上门看望她和那些残疾孩子,并出资为劳家修建了一幢3层的小楼,买了电视机。香港、湛江、广州等地的一些企业和个人也纷纷捐款。劳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里还买了摩托车。 从未出过门的劳秀玉开始上广州作报告,带着她的残疾孩子们进北京讲她的故事。2001年,劳秀玉带着4个残疾孩子到广州参加“为了6000万残疾人——全省助残先进表彰会”。文艺晚会上,劳秀玉和她的孩子在《烛光里的妈妈》乐曲中第一次亮相,乐曲淡出时,数十个少先队员奔上舞台,同声齐叫“妈妈”,以感谢这位特殊的母亲。从此,“劳妈妈”在人们心中生根。 2 她所受到的非议与褒扬 “她收养的没有那么多” 对于劳秀玉的争议,首先来自她收养病残儿的数目。 在雷城镇,像劳秀玉一样收养过大量弃婴、孤儿的,还有其他3位老妈妈,她们分别是陈少芬、李乃玉和符秀文。她们收养弃婴、孤儿的历史比劳秀玉还要早。3位老妈妈对劳前后收养600个孩子表示怀疑,并把自己的意见反映到了民政部门。 陈少芬今年65岁,收养孤儿有30多年了,也是4个人中收养弃婴、时间最长的。她介绍说,由于当时没有福利院,通过收养弃婴、孤儿而领受民政补助,在雷城镇很普遍,在她之前就有很多人这样做。 陈少芬30年来总共收养了多少个孩子呢?老人已记不清,但她说:“600个应当不止”。记者注意到,“600个”正是众多媒体在赞扬劳秀玉时写到的数字。记者问她对劳秀玉收养孩子数目怎么看时,陈少芬说:“也说不清楚,只有她自己知道,但应该没有那么多。” 陈少芬告诉记者,她收养的孩子也有很多病残的,她还拿出了一些孩子的照片给记者看。“健康的孩子养一段时间就有人来领养,有的人会给一些生活费,但不会太多,最多几百块。”陈少芬说,领养人不给钱,她也会让他们领养孩子,而且不会强要孩子的抚养费。 今年已73岁的李乃玉,说自己从30多岁起就开始收养小孩子,多的时候每月收养十多个,估计下来总数应当也“不止600个”。她说:“劳秀玉是最晚收养孩子的,没有600个那么多。” 另一个收养者符秀文对劳秀玉收养孩子的数目也表示怀疑,她说:“如果她收养了600个,那我30年该收养几千个了。” 有关劳秀玉因收养孤残儿童而得到社会捐资的事,3位老妈妈都表示是应该的,因为“民政办的补贴不够孩子生活用的”。 “收养补助记录只有110人” 李柏退休前是雷城镇政府民政办主任,1993年到2002年负责管理个人收养点。他对劳秀玉收养孩子的数量也不认同。“劳秀玉的确是有爱心,做好事;而且收养的残疾儿童相对也比其他代养点多,但如果数目不真实,影响就不太好了。” 1998年10月,劳秀玉的事迹被媒体首度报道后,李柏曾翻阅了民政办下发弃婴生活费的账本。查实劳秀玉从1983年开始收养弃婴,到1998年共计14年零4个月。该镇民政办发出的补贴记录显示,按人头数该办共发出110个弃婴生活费给劳秀玉,包括因病而死的。 李柏说:“劳秀玉是4个收养点中最晚收养孩子的,符秀文最早收养,有30多年的时间,来来去去,也就五六百个吧。” 在任期间,李柏每个月月底会到各收养点核对弃婴的数目,第二个月初发放生活费。因此,他对自己的估计和记录表示肯定。但因按人头发钱,没有登记每个孩子的情况,也没有资料显示每次发生活费都是一个对象,所以,李柏表示劳秀玉收养的孩子数目肯定多于110个,但收养“600个不太可靠”。 当年,与李柏一起核查劳秀玉收养数字的还有该办副主任许南养。许南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查到受助孩子的数目确实是110个左右,但“因为统计没有包括每个孩子具体的情况,这个数据只能说明,政府发放了110份生活费。”病死的孩子、以及被认领的孩子,民政办都没有记录。许南养说,“当时没有要求收养点上报这些情况,所以个人收养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所以有条件的话还是应由政府集中收养比较规范,救治和管理等措施也比较到位”。 关于劳秀玉收养弃婴600多个的数目,雷州市民政局局长邓纪锋表示没有核对过。他说:“很难查实这几十年群众自发收养的弃婴数量。”邓局长说:“从法律上讲,个人收养弃婴是不允许的,但雷州那时没有儿童福利院,从人道主义上讲,她们(指劳秀玉等人)的行为是做好事,是应该赞扬的。” 雷州残联理事长陈全春在接受采访时说:“真实数目谁也说不清楚,劳秀玉也只是估计。但助残的先进性并不单纯以数目来决定。” “劳秀玉为钱而收养” 就李柏而言,对劳秀玉的不满不只是“600”这个数字,“和其他收养孩子的人比,劳秀玉太在乎钱了。” 记者了解到,有关劳秀玉的争议其实大多就是围绕“钱”发生的。 李柏回忆说,有一次发补助后,劳秀玉找他硬说没有发,还带着女儿、女婿到民政办和他吵了一架。后来,查了发放补助的底单,证明已经开出了到银行领钱的单。那次争吵以后,民政办就发出了停止劳秀玉收养孤残儿的口头通知。 “劳秀玉当初是为了钱才收养小孩子的。”劳的邻居李兆公说。李已经96岁,在劳秀玉收养很多孩子且生活困难时他曾提供资助。老人说,当时劳秀玉的丈夫卧病在床,3个儿女还小,劳家只有劳秀玉一个人能劳动,又没有什么工作,而收养孩子政府是有补助的。像其他3个收养点一样,她们收养孩子都是因为政府有补助。 “如果政府没有补助,她们连生活都过不去,可能不会来收养小孩子。”李兆公说。 郑振东与劳秀玉家斜对门,他说同劳家做邻居都几十年了。据郑振东分析,劳秀玉当年收养小孩子出于两个原因:一是政府会有补助;二是当时她没工作,有空闲。“雷城镇有好几户人家在收养弃婴、孤儿,我个人看来都是为了拿政府补助。每个月政府都会按每户收养小孩的数量给予补助,多收一个就多一些钱。”郑振东还说,要不是自己家中事务多脱不开身,他也会收养小孩子的。 对劳秀玉的非议还体现在她对捐款的使用上,有人说她把给孩子们的捐款用在自家人身上。 “她对孩子的感情不假” 在劳基本的眼中,三妹劳秀玉是一个苦命人、好心人。劳基本退休前是雷州市看守所的干部。 劳基本说:“三妹每捡回一个孩子,政府就给一些补助,很少的钱,10多20元的样子。”“妹夫生病,常年不能劳动,无钱医治,拖到后来病严重了,成了胃癌,动了一次手术后死了。三妹的儿子也在二十几岁时因食戒毒药过量死了。在那样的艰难困苦中,三妹也没有放下这些孩子们不管,她是一个好心人,一般人就办不到。” 劳基本说他曾劝劳秀玉少收一些孩子,但劳秀玉总是说看到孩子被扔在街边看不过眼。“那都是些什么样的孩子?病的、残的,有的不会说话、只会吃饭。她对孩子充满爱心。”劳基本对三妹钦佩不已。 由于经济条件不好,劳秀玉的两个女儿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在今年34岁的大女儿郭雪莲的记忆中,她的娘家从20年前就成了一个特殊的托儿所。 劳秀玉收养弃婴的事,丈夫和儿女们都没有反对过,从第一个孩子开始,郭雪莲就帮母亲照顾弃婴。“我们都很支持她,说不清为什么,我看到那些孩子就觉得很可怜。”郭雪莲说对别人的看法并不在乎,只要母亲坚持的,她就不反对。 郭雪莲回想起1991年自己出嫁时家里的情形还相当心酸。当时一家人挤在3间小平房里,还有十几个被收养的孩子,大多是残疾的和脑瘫的,有几个孩子离不开床,屎尿都要她和母亲打理。结婚后,她仍然帮助母亲照顾这些孩子。 “她是位伟大的母亲” 湛江市残联理事长陈少霞带着劳秀玉和她的孩子们上北京、到广州,是劳秀玉的荣誉之路的见证人之一。 2000年7月,陈少霞知道了劳秀玉的故事,她还清楚记得第一次到劳家看到的情形,“收养的孩子有六七个‘,弯儿’、‘大傻’、‘哑巴’、‘阿软’都是残疾孩子,孩子们穿得不太好,但都是干干净净的,连鼻涕都没有挂。一个患有脑瘫的孩子躺在床上,没有任何表情,呆呆的,屎尿都在床上屙,但也很干净,没有臭味,身体不能动,但全身上下没有一个烂疮”,陈少霞被震动了,“比我预料的好太多,太不容易了。那样的情景,在劳家坚持了20年啊,没有人不被感动!” 2001年,陈与劳在北京开会时,郭雪莲打电话告诉妈妈,家里的两个孩子病死了。“劳秀玉拿着电话就哭了,哭得很伤心。虽然大多数孩子都不能和她沟通,但她跟孩子有感情不是假的。”陈少霞说,与劳秀玉和她的孩子们相处的日子里,她亲身感受到了劳秀玉对孩子们的照顾,“20年如一日,天天照顾这样的孩子,没有任何感情回报,养了几年,有些甚至连一句‘妈妈’都听不到,没有爱心,怎么做得到?劳秀玉是位伟大的母亲。” 3 “我不怕被称作弃婴暴发户” 劳秀玉收养的绝大多数病残儿是没有语言能力的,甚至连话都听不了,20年来劳秀玉的手势和肢体语言都给予了她的孩子们。但在与记者的对话中,劳秀玉三次情不自禁流下泪来,满脸皱纹挤到一起。由于雷州从去年5月份不再允许个人集中收养病残儿,最后一批孩子已离开劳秀玉进了福利院,他们无法看到这一刻的“妈妈”。 谈及这些孩子,劳秀玉很是动情;谈及金钱,劳秀玉坦然作答。 收养孩子不只为了钱 记:收养第一个孩子时,你家里有几口人?靠什么生活? 劳:5口人,我和丈夫,还有3个孩子。我丈夫是个好人,但有点懒,不愿下地挣工分,所以没粮食分;我们就靠我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救济。我在环卫处当清洁工只干了一个月,一个月30块钱,收养孩子后就不干了。 记:家里生活很困难,为什么还要收养孩子呢? 劳:当时政府有规定,收养一个小孩,每个月有几十块钱的补助。我收养的第一个孩子每月有60块补助,以后最小的有30块,大的就有100块。我又看着那些没人要的孩子被丢在街上很可怜,就收养了。 记:那你收养孩子是因为有收入,还是出于爱心呢? 劳:两个原因都有,那些孩子因为有病或残疾,就被父母扔了,有的被扔在路边,有的被丢在垃圾箱里,那些孩子太可怜了!收一个孩子有几十块钱收入,虽然吃得很差,几天吃不到一顿肉,但对于这个家来说,生活就好安排一点。 记:你收养的孩子全都是病残的吗? 劳:有病残的,也有健康的。病残的多一点。 来来去去大概有六百弃婴 记:收养的孩子都有记录吗? 劳:没有。 记:那600个的数据是怎么来的呢? 劳:十几年前,每个月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孩子,八成是女孩,有的捡回来带了一段时间,就被别人领养了,有的捡回来,因为有病,像小儿麻痹、心脏病、发烧抽筋的都有,一两天或一段时间,治不好就死了。这两年少一些,来来去去,大概有五六百个吧! 记:这个数字是你报给有关部门的吗? 劳:是的。 记:这些孩子中,大概有多少是病残的? 劳: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吧! 记:如果是600个,70%就是400多个残疾的,有100多个孩子是没有残疾的。这些孩子后来都到哪里去了呢? 劳:有的被别人领走了,有的死了。大部分是病死的,被领走的有七八十个吧,孩子小时候还有来往,大了,就没联系了。其他的也记不清楚去向了。 记:别人从你这里领养孩子,要从民政部门办手续吗?传言有人来领养小孩子时,你硬向领养人要了2000元钱,实际上你是把小孩子给卖了。你听到这样的传言吗? 劳:不是这样,他们讲假话。从我这里领养孩子没什么手续。有的领养人会给钱,但我从不向人家要钱,给我就要,不给就不要,一般只收一点生活费,几十百把块都有。最多的给过2000块,但我只要了1500块。 自家用了些捐款实出无奈 记:一收养孩子就有社会捐款吗? 劳:没有。1998年报纸报道后才有人捐款,到2001年,一共收到6万多块捐款。 记:有人说你靠这些孩子发了财? 劳:没捐款以前的十几年,政府给孩子们的补助不定,有时候小的孩子只有二三十块钱,不够用。有了社会捐款后,生活是好了很多,房子大了,吃住都好了很多,孩子们的生活就幸福多了。人多口多,说什么的都有,我自己有主意。我带每个孩子就像亲生的,我是做好事,不是图钱,不怕人家讲。 记:你认为回报应该吗? 劳:应该吧。我善待这些可怜的孩子,社会帮助我,有回报是应该的。 记:你觉得自己做的比其他3个收养点都出色吗? 劳:出色我不敢说。只是她们收养的都是正常的,我是病的、残的都抱回来养,这是我觉得还好的地方。 记:能说说那6万块钱的去向吗? 劳:从2000年-2002年,民政办有16个月没有发孩子的补助,孩子们的生活费大概花了1万有多;用了一部分给孩子们看病,还借了一些给我爱人治病,爱人和儿子死时又花了一部分,女儿和儿子结婚也用了一些。这两年,我的眼睛有病,治疗又用了1000多块。可能用了两万多块吧,没办法,家里太穷,老公和儿子又去世,我知道这些钱是赞助给孩子们生活的,但实在是没办法呀! 记:你说是借的,打算还吗? 劳:一家人都没有收入,可能还不了了,就是用的吧! 记:别人认为你这样花这些钱不太合适,你觉得呢? 劳:说不清楚,不知道该不该。自己花了一部分,当然用来照顾孩子们的就少一点,如果有钱,孩子们就能过得更好些,但实在是没办法。 不愿拿出捐款政府停发补助 记:民政办为什么停发补助? 劳:有时候是没钱,2001年欠了5个月。2002年民政办说我不配合政府工作,不让我收养孩子了,所以停了10个月的补助。但有弃婴,我还是捡回来。 记:你怎么不配合政府? 劳:民政办让我把捐款拿出来分给其他几个收养的人,说她们也收养孩子,但没有捐款。人家捐的钱是给我和我的孩子们的,分了钱,孩子们吃什么?我不肯分钱,他们就说我不配合政府。 记:收养这些孩子,别人说三道四,你后悔过吗? 劳:从来没有。我喜欢这些孩子,如果现在政府允许,不给钱,只要有没人要的小孩,我都愿意捡回来。 记:有人对你的所作所为有不同意见,你难过吗? 劳:不难过。我这一辈子只有4次难过。第一次是1997年,老公被查出有胃癌,如果家里有钱,他的病就不会拖,就不会那么早死;第二次是1998年,儿子不听话,吸毒死了,媳妇也跑了;第三次是1999年,儿子刚死后,老公又去了;第四次就是民政办说我不配合,不落实孩子们的补助。 4 家庭寄养:当爱心成为职业 2002年5月,雷州市政府批准了儿童福利院的建设项目,并宣布不再允许个人集中收养弃婴和孤儿。“劳秀玉”们的孩子被送往过渡中的集中代养点。雷州市个人代养孤残儿童的模式结束。 但劳秀玉的20年经历,为研究残疾儿社会化养育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劳秀玉自己与当地官员没有想到的是,“劳秀玉模式”在专家看来就是未来大力鼓励的残疾儿养育模式。而围绕劳秀玉收养残疾儿产生的所有争论,恰恰正是这种人性化养育探索中的一种必然。 “劳秀玉”填补政府缺位 许多年来,雷州是湛江市惟一没有儿童福利院的地方,从1963年开始,个人收养、民政部门补贴就成了当地解决弃婴问题的即定模式。现任雷州民政局副局长邓英华说:“雷州是国家级贫困县,几届局长都提出了建儿童福利院的想法,政府也批了,但财政没钱,始终建不起来。” 当地一位民政局官员用“客观因素导致政府历史性缺位”来解释儿童福利院在雷州的缺失。正是这种历史性的缺失才产生了“劳秀玉”们,她们在考虑自身经济条件的同时,用淳朴的观念承担了养育病残儿的职责。 梁炎彬是雷城镇民政办离休干部,1965年-1993年,老梁一直负责当地个人代养孤残儿童点的管理工作。在老梁的记忆中,“劳秀玉”们的出现自1963年始,当时,像劳秀玉一样的特殊大家庭,在雷州有七八户,可以说,代养孤残儿是生活困难家庭妇女们的一个职业,也是替政府分忧的一个重要途径。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照顾病残孩子成了“劳秀玉”们生活的全部。 个人集中收养弃婴和孤儿被禁止后,劳秀玉的孩子们被送往过渡中的集中代养点。劳秀玉和女儿去看过孩子们几次,劳秀玉泣不成声:“他们不能说话,但都有感情,我舍不得他们。”在劳秀玉收养的弃婴孤儿中,时间最长的一个从一个多月大进入劳家,到18岁才离开。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雷州市民政局官员强调,“劳秀玉”们的行为是做好事、献爱心,从人道主义精神上值得赞扬。但他同时指出,“个人收养孤残儿童不符合《收养法》有关规定”,因此福利院一立项,就将劳秀玉等人“收养”的孤残儿接走。 “劳秀玉模式”的价值 然而,与雷州市政府做法相对应的是全国许多城市,包括广州都在进行家庭寄养孤残儿童模式的探索。因此,法律界和有关专家认为,“劳秀玉”们的行为应该属于“寄养”而非“收养”。中山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贺立平说:“劳秀玉照顾孤残儿童,从一开始政府就给每个孩子发生活费,仅仅是将照顾的责任交给了民间,这正是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方向。” 据了解,上海、西安等城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对孤残儿童由政府集中供养的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从没有家到拥有“大家”,再到走向“小家”,孤残儿童供养的传统养护模式得以突破,为更多的孤残儿童铺就了又一条回家的路。探索儿童回归家庭的办法和途径被认为是8年来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从“重机构发展”到“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 家庭寄养显然更有利于培养孤残儿童的健全性格和感情。在劳秀玉家,劳秀玉给每个孩子都取了名字,“弯儿”、“亚弯”、“阿软”……“小燕”身体严重畸形,手脚都不能动,连坐都很困难。4年前,3岁的“小燕”被丢在劳家门口。在劳秀玉一家的照顾下,小燕的语言能力有所恢复,她将劳秀玉唤作“奶奶”。在李乃玉家里,有个叫国软的残疾女孩,19岁,靠双手撑地才能挪动,因为舍不得离开李妈妈,破例没有被送进福利院。有关专家称,这种感情的建立显然对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大有益处。 贺立平说:“机构供养方式在孩子心理健康方面有局限性,福利院脱离了真实的社会情景,没有小家庭的成长氛围,心理已受到伤害的孤残儿童需要更多关爱的氛围才能树立健全的人格,才不会带有‘另类’的身份,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实践表明,我国大多数孤残儿童集中供养的形式不但不利于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还增加了国家财政的困难。 相关统计显示,上海从1997年7月开展城市孤残儿童家庭寄养以来,截至去年底,已接受家庭寄养的有390名儿童,其中358个家庭寄养成功,占总数的91.8%。广州市福利院从1999年开始实行寄养办法,至今已有58个家庭加入寄养人的行列。北京市儿童福利院900多个孤残儿童寄养在经过严格遴选的农村家庭中,尽享父母之爱、手足之情;目前,这种养护模式在江西、山西、湖北也已开展。 “职业妈妈”将成必然 今年5月,广东省民政厅也对省内孤残儿童福利机构的收养方式进行了改革,采用集中供养和家庭寄养并行的发展模式。民政部门对领养家庭给予适当补贴,资助在一定数量上高出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孤残儿童生活标准,并给予家庭劳务费。 韶关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在一个村的13户人家中,寄养了27名孤残儿童,由福利院与寄养家庭签订一份非常详细的协议,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成立监督小组,每月定期检查孩子的生活情况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据省民政厅有关人士介绍,寄养家庭资格考核十分严格,具体规定,住房条件必须宽敞,让寄养的孩子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家庭收入须高出当地平均生活水平,领养人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家庭中有空闲的人士照顾孩子。由此看来,雷州市家庭寄养孤残儿童的模式并未违背有关规定,而是先行了一步。专家认为,“劳秀玉”们的行为在通过制度化的监督和规范化的操作后,完全可以继续下去。 据悉,民政部也将出台《儿童家庭寄养管理办法草案》,意味着对这种孤残儿童的养育方式将予以充分肯定。民政部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孤残儿童福利机构将通过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家庭寄养、调整福利机构功能的办法,使其从集中式单纯收养的机构养育模式中解脱出来,形成以政府为主体、社会资助为辅,集中供养和家庭寄养并行的发展模式。 贺立平说:“政府调动社会力量投入福利事业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更是给予孤残儿童更多关爱。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家庭寄养模式能否成功,防止利用孤残儿童谋私利、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关键。” 获取报酬无损爱心 有关劳秀玉的议论,大多是在“钱”字上。在涉及诸如“弃婴暴发户”一类的问题上,记者曾有所顾虑,但不曾想劳秀玉没有丝毫犹豫就讲出社会捐款的数量、去向,包括用于家人的每一笔钱,都算得很细致,更坦然承认收养孩子有维持家庭生活的考虑。不仅劳秀玉,其他3个收养弃婴的老人也坦然告诉记者自己最初收养孩子都是因为有政府补贴。 出于可以拿到政府补贴的目的是不是贬低了她们工作的崇高?一些专家告诉记者,“爱心职业化”的进程,从国际援助我国兴建SOS村就已开始,“职业妈妈”们通过照顾孤残儿童而获取报酬。去年重庆市也根据实际情况兴建了一批寄养村,为“职业妈妈”和孩子们提供基本生活条件,每月按人头给予孩子生活费,同时,给“职业妈妈”们发放工资。 8月28日,我们与劳秀玉一起走进福利院,看望她收养的最后几个孩子。被唤作“阿哑”的小女孩从二楼直奔而来,投进劳秀玉怀里,拉着她的手不肯放。劳秀玉用手势和“哑巴”比划,又将患有脑瘫的“阿软”紧紧拥进怀里。还有“阿燕”,劳秀玉将她抱到走廊上,示意她像在家一样练习走路,“阿燕”熟练地伸出弯曲变形的双手,紧紧抠住阳台的砖沿,试着挪动。 一个约摸七八岁的小男孩紧跟着劳秀玉,在她和她的孩子们身边走动。突然,小男孩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他的声音很小,却传到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耳朵里。湛江市残联的李杰老师感慨:“几十年坚持照顾病残孩子,仅仅为了钱,没有爱心,是做不到的!” 歌声里,身处争议中的劳秀玉脸上的微笑平静如初。 相关评论见今日A02版 “妈妈”缺位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