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搜狐首页 > 国内
今春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日数预计接近常年或偏少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17日14:08  解放军报

  北京的春天“多风沙”,这是上小学时就从地理课本中知道的。后来读《斯诺文集》,在《复始之旅》的“安家北京”一节中,又看到初春之际来到北京的埃德加·斯诺夸赞了半天“北京是亚洲无与伦比的、最雄伟、最吸引人的都市”之后,还得如实地加上一句“从戈壁沙滩不断刮来的风沙使人睁不开眼睛,城内雅致的屋顶上经常积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便更加知道北京春天的风沙实在是令人不能忽视的了。

  又是早春时节,北京连降雨雪,天地间一片润泽的气息。但是,2002年3月1 8日那场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依然让每一个生活在北京的人心有余悸:“这个春天,沙尘暴还会来吗?”

  预计今春沙尘天气日数接近常年或偏少

  来自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的消息称,今年1—2月,我国北方已出现了两次沙尘天气过程,青海西北部、宁夏、甘肃中西部、内蒙古西部及陕西北部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扬沙天气,局部地区出现了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不过,这两次沙尘天气并未对包括北京在内的我国东部地区造成影响。

  那么,今春沙尘天气将会是何种趋势呢?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主任章国材表示,预计今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日数接近常年或偏少,出现异常偏多的可能性较小;华北和西北地区东部沙尘天气日数接近常年或偏少,新疆地区偏少。

  气象专家杨义文解释说,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预测,是基于四大原因:其一,去冬今春我国北方地区多次出现降雪天气过程,降水量较往年偏多,西北、华北地区土壤墒情较好,对抑制沙尘天气有利。其二,去冬今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是1986年以来连续第17年偏暖,冷空气势力弱,活动过程少,不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其三,西太平洋的暖水阶段尚未结束,在“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大气环流形势不利于沙尘暴发生。历史资料显示,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我国北方的沙尘天气日数一般都处于偏少状态。其四,我国在西北地区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对有效恢复植被,减少地面沙尘,抑制浮尘、扬沙天气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国家气象中心可提前3—5天发出警报

  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对沙尘天气的预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2001年3月1日起,中央气象台把沙尘暴预报纳入日常天气预报业务范围,通过各媒体发布沙尘暴预报与强沙尘暴警报。两年来,沙尘暴预警服务系统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形成地面监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气象卫星相配套的立体监测预警体系,大大提高了沙尘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业务的综合能力。

  据悉,北京、天津等20个沙尘暴预警监测系统站点,已从3月1日起正式向国家气象中心传输沙尘暴监测数据。在5月底之前,各站点的沙尘暴监测设备将24小时全天候运转,对沙尘天气进行实时监测。

  气象卫星系统是预测、预警沙尘暴的“主力军”。目前,我国在轨运行的气象卫星有4颗,分别为太阳同步轨道(或称“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星、D星和地球同步轨道(或称“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A星、B星,均具有相当强的综合探测能力。“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每14小时即可对地球上某一地区的气象状况进行一次探测,“风云二号”气象卫星每一小时即可发回一幅地球大圆盘气象图像,可以全天候监测沙尘暴动向,确定沙尘暴的来源和去向,沙尘暴强度及影响范围有多大等重要信息。据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总工程师董超华介绍,目前,卫星遥感系统自动识别沙尘天气的准确率达到88%以上,识别沙尘暴天气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尽管中长期的沙尘暴目前尚难预测,但“风云”气象卫星已经基本可以预警5天以内将发生的沙尘暴。

  对强沙尘暴的重大影响切不可掉以轻心

  尽管在对今春沙尘天气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气象专家的表情、语气都显得较为轻松,但他们依然反复强调,沙尘天气成因复杂,成灾轻重并不完全取决于沙尘天气日数的多少,往往1~2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就会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生命财产的损失。例如,2001年1月的一场沙尘暴,从二连浩特到郭尔本敖包一路50公里宽的地面上降下了500多万吨沙,一些牧民为了保护自家的房屋不被沙淹没,只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运沙。

  有鉴于此,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宋善允在气象信息通报会上向众多媒体记者呼吁,在大力宣传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等“治本”思路的同时,还要多向人民群众介绍防御沙尘暴的常识,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他说,沙尘暴来临时,人的皮肤、鼻、眼、气管和肺是最先接触沙尘的部位,受害最明显,戴口罩和多饮水是简单易行的自我保护措施。

  宋善允还指出,各级政府也应提出沙尘暴的应对预案。在沙尘暴频发地区,修建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时应执行防沙防尘的强制性建筑标准。强沙尘暴发生时,政府应对社会生产生活采取强制性措施,以防止1993年5月5日甘肃强沙尘暴“黑风”悲剧的再度发生。据介绍,在气象部门提前一天做了准确及时预报的情况下,由于当地政府未采取强制放假措施以及群众缺乏相关自我保护常识,那场“黑风”导致79人死亡、14人失踪,其中,有33名小学生在放学途中因看不清路,掉入路旁水渠淹死。

  不可在干旱缺水地区盲目进行生态建设

  在专家看来,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沙尘暴天气是百万年尺度全球变化的结果,不可能绝对消除。在这样大的天气系统下,人显得很微弱,但是,人类也不是无所作为。

  据环保专家介绍,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沙源地扬沙的数量并不大,最终成灾多数是由于在路经干旱地区农耕带加强所致。因此,治理的关键在于干旱地区的农田耕作地带。

  专家指出,干旱地区除退耕、退牧外,要大力推广耕地留高茬、免耕和节水灌溉。在每年收获期留下农作物约一尺的高茬,就形成挡风的屏障。再播种时尽量免耕,可减少沙尘源。这些方法在美国、俄罗斯执行得不错,使黑风暴大幅度减弱。但是,干旱地区最主要是要解决水的问题,要选择节水作物与树种。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刘纪远就表示,北京的上风向,种的多是杨树等耗水的乔木,满地种的都是小麦,耗水,产量又不高,“我看了都痛心”。

  至于沙源地及其边缘地区的防沙治沙问题,专家们认为应定位于防治原有耕地、草地、林地的沙化,要注意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的健全性,不应只以植被覆盖率等单一指标作为衡量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标准。特别是宣传通过植树造林“人进沙退”的典型时,需要加以具体分析,防止误导。如果是在沙化土地上植树造林,恢复原有林地,当然值得宣传。但是,在沙漠抽取当地地下水源,依靠灌溉植树造林,其后果将造成大范围的地下水漏斗,树木、植被等也难以存活,最终将加剧当地生态系统的失衡。(李东航)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 内蒙古阿拉善盟今年沙尘暴天气将略有减少(03/14 09:39)
  • 倒萨美军遭遇沙尘暴袭击 自称“想回家”(附图)(03/14 08:00)
  • 罕见沙尘暴袭击科威特 沙尘高温难挡美军攻伊(03/14 05:02)
  • 图文:卡塔尔发生沙尘暴天气(03/14 03:47)
  • 图文:卡塔尔发生沙尘暴天气(03/13 23:04)
  • 美驻科军队频繁调动致强沙尘暴 倒萨日程受影响(03/13 16:56)
  • 对伊战争尚未打响 美英军开始苦战沙尘暴和高温(03/13 07:53)
  • 3月12日前线日记:今夜有沙尘暴 美英军队要吃苦(03/13 06:59)
  • 内蒙古草原白雪覆盖半月难融 沙尘保暂时刮不起(03/12 15:55)
  • 今年沈城沙尘天气将偏少(03/12 01:30)


  •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精彩相册[男][女]
    活力社员[男][女]
    魅力情人[男][女]
    美女 天若有情
    帅哥 不帅照脸踢
    ·和弦铃声:
    原来的我 挥着翅膀的女孩
    ·疯狂音效:
    On…个头啊 翠花,接电话…
    订阅任何彩信服务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找老乡尽在激情老乡会
    ·攒魔法袜子拿圣诞礼物
    搜狐彩信最新推荐
    ·[] 眉飞色舞
    ·[] 厉鬼再现
    热门词:圣诞 林忆莲
    精彩订阅
    新闻资讯
    美国正式宣布萨达姆已被捕!

    订阅 焦点新闻,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搜狐商城
    ·影视|中毒(终结骗)
    ·影视|赤裸的艺术
    ·音乐|莫文蔚《X》
    ·书籍|唐僧情史
    ·书籍|1元图书特卖场
    ·书籍|天不亮就分手
    更多...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