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四日电(记者 陈立宇)“禁止随地吐痰”这个老调最近又被重弹。重弹这一老调的是很多致电或投书媒体,“希望能对随地吐痰陋习予以重罚”的北京人。 转自搜狐 这个老调被重弹的前提是,虽然改革开放过去二十多年了,大多数生活在北京的人早已不再随地吐痰,但还是有少数人不自觉,在公共场合,只要喉咙一发痒,就会随地吐上一口。直接的原因则是由于出了“非典”。医学专家说,“非典”病毒主要是靠飞沫传播的,包括痰,而且病毒在痰中存活时间还更长。于是人们很自然的在这非常时期,再次发出了必须严格“禁止随地吐痰”的强烈呼吁。 转自搜狐 在这致电、投书媒体的人士中,有一位是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病毒学专家彭双清。他提出,政府有必要立即启动一些措施来保障公共卫生,包括严格执行“禁止随地吐痰”的规定,并且相应提高对随地吐痰者的惩罚力度。非常时期用非常之手段确实是必要的,北京市政府已从善如流。 转自搜狐 可喜的是,在医学专家、民众的致电、投书引起媒体的共鸣并发出呼吁后,据北京一家媒体记者的实地调查发现,随地吐痰的现象虽然还远谈不上杜绝,但最近几日确实是明显减少了,已有一些人正在自觉改变这一陋习,积点“口德”,当然继续我行我素者仍有之。 转自搜狐 坦率的说,随地吐痰这种陋习,重罚确有阻吓作用,但仅靠“罚”是很难杜绝的,光是执法者在人力上就应付不来,于别人看不见时吐一口,走掉了,如何抓?因此还须每个公民都能真正体认到,随地吐痰不仅关乎道德、关乎健康、还关乎国民形象,在灭了“非典”后仍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习以为常,随地吐痰方能彻底杜绝。 转自搜狐 毫无疑问,“非典”的出现正在迫使许多人改变原来不良的卫生习惯,变得勤用肥皂洗手,勤清洁,聚餐用公筷,分餐,及时清理垃圾,包括不再随地吐痰等等,重要的则是持之以恒。 转自搜狐 中国已经加入WTO,很多方面需与国际接轨,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然也在其中。不是有外国朋友批评过,见到一些三、四星级酒店的地毯,被烟头烫得就象射击场上的靶子。随地吐痰就更素来为人诟病,足见陋习也关乎国之形象。什麽时侯不需再重弹“禁止随地吐痰”这个老调,那会有多好!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