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为提高战斗力,一次,某部进行为期一周的山区演练。结果第5天,他们的自带水供应不足。没办法,部队饮用山里的水,却不想许多战士跑肚拉稀,最后只得紧急坐车返回休整。
水是生命之源,是战斗力重要保障之一。现代战争作战地域广阔,面临的水源条件极其复杂,能否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保障作战人员的饮用水,是保持部队战斗力的先决条件。
目前,国外发达的军事强国均装备了水处理装备,随时准备应急。国内也有多家单位对水处理技术及装备进行过研制,但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大都采用传统工艺,功能单一,难以适应部队广泛的作战地域要求,尤其是现在日益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因此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研制具有多种功能、适应复杂作战环境的水处理装备,更加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如今这一难题被后勤工程学院的几位科研人员攻克了。以胡海修教授为负责人的课题组,研制出先进的野营多功能净水车。该车的主要功能是:将江河、湖泊水等地表水净化成生活饮用水,超净化为起码饮水,将苦咸水、海水淡化为饮用水,在驻车状态构成野战净水站。用于部队野营、野战条件下供水保障,提高后勤供水保障能力。无论是什么水源水质,就地处理,立即能喝!这就是科技的神奇与魅力。
其实,这一研究早在1994年就开始了。而第一台野营多功能净水车于1999年6月完成,进行了定型试验。他们在长江、珠江、洋河等区域进行了水净化、超净化试验,在某沿海地区进行了海水淡化试验,参加了一系列军事演习,圆满完成了野营供水保障任务,受到官兵的高度评价。
部队反映,野营多功能净水车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净化效果好、产水量大、适用范围广,能为部队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
2001年在成功完成“海水淡化装置”、“野营供水车”的基础上,课题组接受总部下达的“野营多功能净水车”的研制、生产任务。跨部门、跨学科,野营多功能净水车课题组是由后勤工程学院院务部、军事建筑与环境工程系及自动化系的四个基层单位的人员组成。几年来,课题组团结协作,合力攻关,艰苦奋斗,成绩骄人,为我军后勤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课题组负责人胡海修教授说:“科学的发现与创新是奠定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
我们不妨看看他们的理论研究与技术进步过人之处。一是课题组首次提出了从原水中分离清水的新技术、新思想,出水水质不受原水水质变化的影响,解决了传统工艺出水水质不稳定、操作管理复杂的难题,在水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二是系统地研究了膜污染机理,针对不同的膜提出了独特的清洗技术,建立了膜污染过程的数学模型,解决膜水处理装置出水衰减快、使用寿命短、使用成本高的问题,为膜的使用与养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三是系统地研究了微滤膜、超滤漠、反渗透净化、淡化水的规律,建立了多个数学模型,为设计全膜水处理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及设计参数。四是独创了循环流分离器,将离心分离理论与节能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了陶瓷膜直接处理原水能耗较高、取水量较大、取水装置太重的技术难题,成功地提高装置能效,控制了取水装置的重量,满足了勤务要求。
据介绍,野营多功能净水车由多个单元组成:取水单元:由潜水泵、漂浮装置、输水软管等组成,提取原水进入净水车;循环分离单元:由两级循环旋流分离器、循环泵等组成,对原水进行预处理;净化单元:由微滤膜、活性炭过滤器、紫外线消毒器等组成,利用膜分离技术制取饮用水;超净化单元:由超滤膜、加压泵、紫外线消毒器等组成,利用超滤膜技术制取纯净水;淡化单元:由海水膜、高压泵等组成,将海水、苦咸水淡化成饮用水;发电与自控单元:为整车供电,完成制水过程控制及安全保护。
他们研制了波纹管反应器、三维斜螺旋沉淀器、纤维过滤器、循环旋流分离器,大大提高了水处理效率。一辆车竟有着6项国家专利,因此,专家点评野营多功能净水车称,这是结合我国国情、军情,经过创新,研制成功的高技术后勤供水装备。该车整体技术在国内同类装备中处于领先地位,综合性能达到了发达国家外军同类装备的技术水平。而与国外同类装备相比,有着良好的价格优势。
不难看出,野营多功能净水车将在我军后勤供水保障中,发挥骨干作用,提高了部队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同时,在抢险救灾中实施应急供水保障方面,也有着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因此,其有着显著的军事、经济及社会效益。 (李荣惠)(来源:科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