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营养盐和菌群数严重超标 海域水质亮红灯
2002年8月30日14:02 新华网
|
新华网 驱车驶上滨海大道,深圳湾畔椰风舟影、碧海云天,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海滨生态公园也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然而,在这迷人的风景中,一到枯水季节,从海上飘来的不是令人神清气爽的海风,而是一股股的腥臭味,海面上也常见塑料瓶等生活垃圾。近两年的环境监测结果显示:深圳湾海域已严重污染。
营养盐和菌群数严重超标
深圳湾海域从东到西依次设有5个环境监测点,即深圳湾顶(近深圳河入口处)、后海湾、东角头、蛇口湾、深圳湾口,重点监测海水中的营养盐、石油类、有机物、微生物等指标。
营养盐类是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无机氮含量的分布柱状图显示,每升海水含0.5毫克无机氮已属中度污染,深圳湾海区各监测点的无机氮含量都在1.5毫克/升以上,深圳湾顶已接近5.0毫克/升。无机磷含量为0.045毫克/升属于中度污染,深圳湾海域除深圳湾口较好外,其余都在污染指标以上,深圳湾顶无机磷含量超过0.25毫克/升。
另一项重要指标微生物指标中,在《海水水质标准》中界定了粪大肠菌群数目,海水浴场的粪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2000个/升,供人生食的贝类养殖水域粪大肠菌群数不得达到140个/升。而深圳湾海域粪大肠菌全部超过2000个/升,东角头外达到14000个/升,深圳湾顶达到747225个/升。
近年来,深圳湾海域的赤潮日趋频繁。大冲、后海片区是传统的养殖水域,目前大冲沿岸的海域水质已严重恶化,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不再适宜养殖;后海、蛇口湾水域如进行水产养殖,也不适宜养鱼、虾。该海域的蚝虽还基本属于可食用范围,但据暨南大学、南海水产所等检测,蚝体内的污染物浓度不断上升,质量明显下降。
难觅醉人的湛蓝
日前,记者从红树林步行到沙河口入海处,看到的海水大部分不是湛蓝色,却是黄里泛黑,飘到鼻子里的是阵阵臭味,且越往西走,臭味越浓。
记者从深南大道竹子林路段向滨海大道走,看到漂着垃圾的污水沟消失在通往深圳湾的茂密丛林里。沿海边西行,沿途随处可见白色塑料包装物、矿泉水瓶等垃圾散落在海滩边,成片的垃圾就有几十处,约三四个涵洞入海处均漂浮着垃圾。
走到沙河入海口附近,由于气味难闻,已不见有市民休闲。记者碰到一个拾塑料垃圾的中年妇女,她说每天在这一带可以拾两三袋垃圾,附近和她一样以拾垃圾为业的人,仅她遇到的就有十多个。一个边防武警战士说,虽然在这里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这种怪怪的味儿,但遇到赤潮时还是让人受不了。
记者沿沙河向上游走,越往上游河水越黑,臭气越浓。在沙河白石洲立交桥施工的工人说,从沙河上游排放的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使沙河臭气熏天,因近期雨水频繁,臭味稍微减轻,如不下雨,沙河臭味更浓。
记者来到位于蛇口渔港附近的蛇口海湾花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这里曾是蛇口最美丽的住宅小区之一。据海湾花园的一位老住户讲,当时推窗远眺,黛山帆影,历历在目。由于环境好,这里的房价比当时罗湖区的房价还要贵两倍。现在海水越来越臭,一些业主开始将自家的房子贱卖,准备撤离蛇口了。这位住户说,“有一家160平方米的房子只卖了40万,这事儿还上了报纸呢,环境不好了,房子能不贬值吗?”
记者随后又来到蛇口海上世界附近,蛇口曾经美丽的海滨浴场已经成了一个水塘,一个小朋友嚷着要下水玩,被家长一把拉住,并告诉他,下水要生病的。
治海水污染先要清河源
深圳湾是离深圳人生活最近的一片海,它承载着深圳人的大海情结,也是深圳的一张名片,如果失去了这一片湛蓝,深圳的魅力无疑将大打折扣。
如何还深圳湾一片清澈?有关专家指出,治污还需溯源,深圳湾海水的污染源在陆源排污。海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越靠近河流及排污口的水域污染越严重,远离河流和排污口,污染程度逐渐减轻。如深圳海域无机氮含量从东向西呈直线下降,细菌分布也主要集中在深圳河和大沙河入海口。这表明,这些污染大多来自内陆。狠抓污染源治理,减少污染物入海总量,才是防治深圳湾污染的最根本途径。
据了解,我市污水处理的关键问题在于,一是污水管网仍不完善,导致污水接不到污水处理厂。加上深圳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生活污水不断增加,每天都有生活污水进入地表或直接排入河流;二是深圳虽然实行雨、污分流,但乱接乱排现象仍很普遍,旧屋、旧村的乱接、乱排情况尤为严重。
我市计划在5年内大力治污,“十五”期间准备投资60多亿元用于垃圾处理、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及配套管网建设。2005年特区内外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将不低于80%。但愿经过一系列的治理,能让深圳湾清澈起来。近两年的环境监测结果显示:深圳湾海域已严重污染。(文/王敏 刘继忠 责编/崔凌云)( 稿件来源:深圳特区报/新华网广东频道 )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