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刊整顿关键在落实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7月29日03:49 中国青年报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王天鹰
上海《新闻晨报》7月28日消息,上海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部署落实中央整顿报刊、制止报刊摊派”的决策。“该停办的停办、该整合的整合、该分离的分离”———主政上海的陈良宇明确表态。
以往,许多权力部门和机关凭借手中的特权与“权威”,年年搞报刊摊派,最大的受害者要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这些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无论是经营资格年检、年审,还是税务稽查、审计查验,乃至车辆与司机的年检,都得过工商、税务、公安等权力部门的关。只消卡住了“年关”,摊派你订报还怕你不就范?
于是,在一些地方,每当报刊摊派大战正酣时,有的企业老总干脆以出差的名头躲“报债”。
报刊摊派具有极强的仿效性。从国家司法机关到社会团体、从经济管理部门到社会管理部门,相当数量的报刊均靠摊派创收。离开摊派,部分粗制滥“编”的报刊哪儿来生存的空间!
中国的许多事情,重视本不易,落实更困难。报刊整顿几乎每年进行,可摊派订报、加重民负的事情还是一年甚于一年。就高层对此事的重视,这一回前所未有。党的总书记也亲自关注这件事,旨在下决心减轻民负、消解民怨。
此次,民间除了对中央决策层就此事的鲜明态度表示欢迎外,更希望这一回能来点真格的,通过整顿(由纳税人支付了整顿成本后)能切切实实地减轻社会和百姓的负担。
报刊整顿,涉及两条基本的操作原则:
一是要先内后外。先清理和停办机关部门的内部报刊,尤其要坚决停办地方各级宣传部门没有正式刊号的“内部出版物”。由于报刊摊派的现象主要集中在地方,民怨也集聚在下面,且越往下情况越甚。而地方宣传部门不但是地方报刊的监管者,也是每次报刊整顿的主要操刀者。你自身就“不干不净”,何来不留情面整顿别的部门报刊的底气?同一理由,只有将各类机关、部门的内部报刊清理干净,才有可能将社会上的“滥报、滥刊”清除干净。
二要先上后下。以往的报刊整顿常常越往上政策越宽松,由此导致层层仿效,层层打擦边球。譬如,前几年规定广播电视报办到省(区、市)一级,市(地)级以下不准再办同类报纸。实际的情形是,风头上,市(地)级同类报纸纷纷改成某某省广播电视报某某市版(地方版),等风头一过,原报名恢复不误。可想而知,上头有令不禁,如何指望底下令行禁止?
几乎是个普遍现象,只要是依赖行政权力摊派发行的部门报刊,往往都是报刊所在部门的一个个小金库。基于部门利益,每次组织报刊整顿,这些部门总会与整顿的操刀者有一番讨价还价的利益博弈。在不少地方,由于操刀者自身就身不正,整顿常常以妥协告终。
报刊整顿要收实效,还得与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挂起钩来。其中的约束关系在于,部门精简了,编制从严控制了,依附于部门的报刊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而职能转变到位了,部门办报刊的“职能”也就失去了。
在现有的新闻管制政策下,刊号是社会上最稀缺的资源之一。许多报刊,虽说亏损累累,可其主管部门就是不让它死亡,因为一个刊号就是可以套现的巨额“部门财富”。于是,整顿报刊还必须与新闻管制政策的调整结合起来。
层层分析下来,若能做到上述各条,整顿报刊减民负就不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