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3日电 大力增收节支 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应对“非典”保持经济发展述评之五 转自搜狐 新华社记者 齐中熙 转自搜狐 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指标普遍向好,首季财政收入达到5205亿元,同比增长了36.7%,创下近10年来最高纪录。但随着非典型肺炎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显露,财政收支形势严峻。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增收节支,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转自搜狐 抗击“非典”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全力支持和保障抗击“非典”,是公共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中央财政已经拿出20亿元建立了“非典”防治基金,地方各级财政也投入了不少资金。截至5月初,各地安排“非典”防治专项经费已超过50亿元,其中北京和广东安排的资金都超过了6亿元。 转自搜狐 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全力保障抗击“非典”斗争,对于扩大和培育内需,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维护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各级政府要服从大局、加强领导、精心安排,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级财政部门要开源节流,在积极参与和配合收入征管部门组织好收入的同时,加强预算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完成预算任务。各级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依法治税,从严治队,堵塞漏洞,应收尽收,确保完成税收任务。同时,还必须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严禁铺张浪费和乱发奖金、财物。 转自搜狐 合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就是要加强资金管理,把钱用在“刀刃”上,尽量避免和减少不必要或因管理造成的浪费。确保每一个“非典”患者不会因为费用问题而影响及时有效救治,确保有效地阻止“非典”向农村蔓延,同时为科研攻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为此,中央各有关部门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会议、差旅、出国等经费,增加对“非典”防治工作的投入。各级政府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非典”防治工作,确保防治“非典”需要。 转自搜狐 此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还要增加公共卫生支出特别是农村公共卫生、防疫等方面的支出。近日,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非典”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国家有关部门适时调整国债资金投向,在已安排专项投资15.5亿元用于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的基础上,再增加投资8.126亿元,加快“非典”防治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有效遏制疫情向农村蔓延。 转自搜狐 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地区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农民的医疗知识也相对缺乏。为此,在中央财政已经预拨中西部省份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经费中,很大一部分要用在农村。中央财政和地方各级财政,都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从今年起每年财政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将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并相应降低农村中小学收费标准,减轻农民负担。(完)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