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mages/c.gif) |
代表、委员专访:“为农民说话” |
![](/nimages/c.gif) |
![](/nimages/c.gif) |
| NEWS.SOHU.COM 2003年03月04日02:00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nimages/bj00.gif) |
本报记者 邓建胜
自从1962年进了农学院学习遗传制种至今,63岁的程顺和与小麦、与土地、与农民打了大半辈子交道。
从上世纪70年代初参与研制早熟丰产品种“扬麦2号”以来,在小麦良种研制、培植和推广方面,程顺和一直为自己的成果自豪:他参与研制的“扬麦3号”获得原农牧渔业部1982年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扬麦4号”获得当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一科技成果推广种植面积2000多万亩,创下当时小麦良种种植面积的全国之最;1991年,他研制的“扬麦5号”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广种植面积达2500万亩;1998年,他主持的“扬麦158”也荣获当年的国家科技一等奖。如今,身为江苏扬州大学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究员的程顺和,带着他40多年来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认识,与来自全国各界的政协委员共商国是。
“我国12多亿人口,近80%是农民。作为农业界的委员,我要多为农民说话,多反映他们的呼声和意愿。”在政协大会开幕之前,记者采访了程顺和。
程顺和说,能成为一名政协委员,他真切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荣耀和责任。他准备了两个提案,一个是关于农业税的征收问题,一个是农业科研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程顺和说,富裕农民就应当减少农民,有关方面应当认真考虑如何让农民更好地转移出去进入二三产业和城镇。而对于留在土地上的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作物的比重则是增加他们收入的关键。 |
|
![](/nimages/c.gif)
![](/nimages/c.gif)
![](/nimages/c.gi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