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雪岩故居走过往昔今朝 近日在浙江杭州修复开放
| |
| |
2002年12月12日09:52 新华网
| |
|
新华网杭州12月12日电(记者 林楠 章苒) 曾一度破败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已修复开放。几乎淡出历史的江南第一宅再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在世人面前。走进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宅邸,十九世纪末富豪家族的生活仿佛触手可及。
昔日豪宅 今朝胜地
生活在19世纪末期的胡雪岩,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官至二品,家产四千万两白银,是当时清廷年收入的一半。胡雪岩在杭州的故居建造之时,正是他事业的鼎盛时期,因此这座宅院极尽富贵奢靡,号称“江南第一宅”。
一进大门,就是出入宅邸时落轿的大厅,从轿厅之宽大不难想见当时宾客盈门的盛况。胡雪岩故居的建筑用材可谓挥金如土,往往以铁犁木、楠木乃至红木等名贵材料做梁、柱及隔扇装饰,门楼和轿厅就是用珍贵的银杏木建造的。
正厅“百狮楼”得名于当年栏杆上一百个用紫檀木雕成的狮子。“百狮楼”既是重大节日和红白喜事时用的礼堂,又是接待贵宾的大客厅,正厅的楼上就是胡雪岩、胡母及原配夫人的卧室。
被称作“老七间”的和乐堂是胡府内最大的建筑。这座面阔七间的二层楼,楼下是胡雪岩的书房,楼上住着众多姨太太。姨太太的房间用贵重的南洋杉木和银杏木搭成,门窗和隔扇则以紫檀木、中国榉木、酸梨木为材料,极尽富贵。
当年的灯火笙歌已然消散,而今,每天都有众多参观者来到这座豪宅。故居的园林中设有一处幽静古雅的茶室,游客们在这里品茗细语;在胡雪岩大宴宾客的客厅里,平民百姓也可以预定一桌家宴。
中西合璧 风流独具
胡雪岩故居建筑的众多细节都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书房中摆设的是琴棋书画,门外的穿廊则砌着五光十色的维新洋货——彩色玻璃;影怜院的大厅中央当年悬挂的是日本进口的13层蓝瓷描金水法塔灯,东西两侧墙上则镶嵌着大镜子,灯光在镜中层层叠映,富丽之极。这种装修形式,当时风靡欧洲王宫和贵族府邸,胡雪岩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多与欧洲官员、商人交往,羡慕欧洲独特的装饰情调,因此在府内效仿装璜。
民间传说,胡雪岩曾专门请人安装了一门德律风(电话),以13支电线通向众多姨太太的房间。然而电话发明于1876年,胡雪岩则在1882年去世,生前能用上电话是不可思议的。
在胡雪岩故居的修复过程中,这个谜团被解开了:这种通话工具相当于当时轮船上采用的铜管传声筒,其总控室并不设在胡雪岩的正房,而是设在下人房的隔壁,十三根“电线”并不通向姨太太的房间,而是通往下人的住处,用来传递声音的金属线也不是经过绝缘处理的“电线”,而是互相盘缠的铜线。其实,这是姨太太们用来招呼下人的。在当时,这是非常先进的通讯方法,而现在,这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通话设备。
主持胡雪岩故居修复工程的古建筑专家、杭州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高念华说,胡雪岩故居这种奇异的建筑只存在于19世纪末的那几十年间,从前不会有,将来也不可能再有了。
广求资料 复活故居
到上世纪90年代,盛极一时的江南第一宅曾衰败损毁,故居里挤着138家住户,一度还有过一座小工厂和一所学校。整修前,这座故居已是断壁残垣,残存建筑不足原建筑的一半。
为重现胡宅旧貌,修复工作组召集了几十次座谈会寻求线索,并向社会公开征集历史资料。从社会上收集到的老照片,不少就是曾住在胡宅的人们所拍摄的。从杭州市话剧团周才里送来的照片上,可以看见在小青瓦屋檐和拱桥栏杆的掩映中,有一座玲珑剔透的山峰,旁衬一瘦高石笋,风格独特,不同于苏州的园林假山。
在所有的线索中,最为珍贵的要算从意大利学习建筑归来的留学生沈理源1920年绘制的“胡宅平面实测图”,以英尺为单位的“平面图”上,大到胡宅坐落的准确位置,小到园林里一座小桥的走势都一一列出。不仅胡宅格局与尺寸比例一目了然,而且还可以看出假山分布的全局。胡雪岩故居内的假山石瘦、皱、透俱全,在杭州很有名气,可惜在漫长的岁月中已渐渐散失。整修工作组请来苏杭两地假山工匠各造假山一座,实物对比之下,认定杭州人的作品更接近胡宅的风格,才全部采用了杭州师傅的作品。(完)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