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赵 菁
与美国在伊拉克的大举“震慑”、动辄“斩首”形成鲜明对比,布什政府在是否出兵参与利比里亚“维和”行动的问题上却始终犹豫不决、闪烁其辞。这个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悬念背后,隐现着美国国内的意见分歧和对联合国的若即若离态度,以及对非政策的“实惠主义”本质。西非小国利比里亚,俨然成了折射美国国际政治的一面“多棱镜”。
有心出兵,惟恐伤亡
自6月下旬以来,利比里亚的反政府武装“利比里亚人和解与民主联盟”(简称“利民联”)与政府军在首都展开激战。冲突造成300多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30万难民流离失所。对此美国总统布什在6月26日率先做出反应,呼吁利比里亚总统泰勒尽快下台,以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此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英法两国官员、西非各国领导人先后表示,美国应向当地派遣维和部队,并在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回应,布什在7月2日声明,“泰勒先生离开这个国家”是美国采取一切行动的前提。
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泰勒终于在7月4日同意辞职。而两天后从美国出发的却不是什么维和部队,而是一个军事观察小组。美国政府声称,是否派兵将取决于观察小组对当地局势的评估。而布什自7日出访非洲至今,一直未对派兵做出明确答复。
中国社科院的美国外交研究专家袁征认为,美国之所以吞吞吐吐,首先是碍于国内民众近来对政府穷兵黩武的指责。在新世纪的头3年内,美国已接连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发动了两场大规模地面战争;目前国内对驻伊美军伤亡不断早已意见纷纷,而政府也正面临民众对开战理由的严厉质疑——无论如何,眼下都不是一个对外出兵的好时机。
此外,10年前的“索马里之痛”也使美国一直对插手非洲内战心有余悸。1993年4月,由于索马里内战不休,联合国向摩加迪沙派驻了美国维和部队。但因准备仓促、组织不力,尤其是美国方面好大喜功,违背联合国宪章有关条文等原因,导致维和部队与当地民兵游击队的混战局面。这次行动造成维和部队140人死亡,耗资20亿美元,美军折损4架“黑鹰”直升机,最终以维和部队仓促撤离而收场。
今日的利比里亚与索马里当年的情形不无相似之处。维和部队保持中立的难度可想而知,而帮助一方速战速决又难免“干涉内政”之嫌。虽说出兵维和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改善“美帝国”的形象,可美国在利比里亚毕竟无利可图。美国当下盛行“实惠主义”之风,不会因沽名钓誉而自寻烦恼。
因此袁征认为,美国坚持要等泰勒下台再考虑出兵,是在等待一个付出“成本”最小的时机介入——泰勒的下台意味着斗争结束,美军只消维持当地秩序,不会再卷入混战。
鸽派主和,鹰派主弃
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对美国出兵维和寄予“厚望”:15国组成的“西非经济共同体”已筹组了一支3000人的部队,英法两国也各自备好人马,只等美国牵头出兵——规模在500至2000人,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便可开赴利比里亚了。
在所有的呼声中,又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期盼最为殷切。7月1日,正在瑞士访问的安南敦促安理会尽快做出派遣多国维和部队的决定,同时表示:“现在人们对美国有很大的期望,希望它率领一支国际部队进入利比里亚。当然,这要由美国自己决定,但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它身上。”
袁征指出,国际社会的目光如此“集中在美国身上”,是因为只有美国与利比里亚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1821年,美国殖民协会的两位官员以6支步枪、1桶火药、10只铁桶和3面镜子等总价值300美元的物品向当地酋长购买了一块狭长的滨海土地,分批将部分被释放的美国黑奴从南部美国移民到这里——利比里亚由此建国。此后100多年间,美国移民一直在利比里亚执政。而另一方面,美国在1990年也有过出兵利比里亚执行撤侨行动的先例。因此,于情于理美国都不应对眼下利比里亚的混乱局面坐视不理。
此外,袁征认为,是否响应联合国的出兵号召,还将显示出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是否有心与联合国重修旧好,而这也正是布什政府内部最大的分歧所在。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日前曾经暗示,美国愿意协助西非国家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并且国务卿鲍威尔正在与安南就此事进行积极磋商。以鲍威尔为代表的国务院方面坚持派兵维和,认为这有助于改善美国与非洲、欧洲的关系;而美国也应当继续在联合国框架内行事,利用联合国协调同各国的关系,以此实现美国的利益。
与鲍威尔针锋相对的无疑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一名美国国防部官员证实说,拉姆斯菲尔德已对一份国际社会的派兵提议明确表示反对。此前拉姆斯菲尔德曾对媒体声称,非洲国家有能力自己解决维和问题而无需援助,就连美军上月派往利比里亚海域的一艘军舰也已返回美国。
袁征认为,这再次体现出目前在美国风头正健的鹰派势力中,一贯对所谓“国际合作”不屑一顾的态度。单边主义者们认为,几十年来联合国正逐渐丧失对全世界的协调能力,以美国的实力不必再受其支配。美国只听从于国家利益的驱使,而利比里亚显然不是美国的谋利重点。
为解决这一争议,7月7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指出,是否出兵必须在国会投票决定。如果国会就此举行投票,想必美国国内的两派势力将有一番较量。
谋求利益,缺乏诚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场西非维和争议持续升温之时,正值美国总统布什访问非洲之际。分析布什此次访非的意图,袁征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全球反恐体系的一部分,美国有意在非洲建立反恐基地。“9·11”事件以来,美国本土和欧、亚各洲由于各自深受恐怖分子袭扰而纷纷加强了防范。于是,非洲无疑成了反恐的“真空地带”。而近来发生在北非的数次恐怖爆炸事件显示,恐怖主义的势力正在非洲大陆滋长。
此外,向极度贫困的非洲示好有助于提高美国现政府,尤其布什总统本人的友善形象。而选择在此时造访非洲,也有利于为布什争取国内中下层选民(以有色人种为主)的支持,为明年年初的竞选打好基础。
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1998年的非洲访问相比,袁征认为,两任总统访非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克林顿的非洲之行为美国求得了尼日利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和一定的非洲贸易市场,因而那次访问曾一度被媒体评论为“商业行为”。布什此番访问固然也有一定的经济因素,但更多的关注点还在于反恐和“走秀”。而美国目前在利比里亚维和上表现得如此犹豫,布什“走秀”的效果恐怕要打点折扣。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非洲的地位显然无法同欧洲和亚洲相比。因此袁征认为,美国的非洲政策缺乏一个持续的、分阶段实施的“战略”计划,几十年来时有起落多半也只是因为不同领导人的“心血来潮”。这或许也是布什始终对出兵利比里亚提不起多大兴趣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