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短信 | 邮件 | 商城 | 搜索 | 论坛 | 在线 | 企业
搜狐首页 > 国内 > 抗击“非典” > 政府之声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在上海新闻发布会(全文)

NEWS.SOHU.COM  2003年04月26日11:27  东方网

  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25日下午5点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来沪考察“非典”防治工作的情况。以下新闻发布会实录。

转自搜狐

  Dr.James:首先我先介绍一下世界卫生组织上海调查组所做的事情。我们到上海已经五天了,我们是从礼拜一到达的。在具体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和上海许多人士见面,包括一开始同上海的副市长,然后还会见了上海市卫生局的官员,此外我们还拜访了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上海三个区县级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此外我们还拜访了10家医院,包括一些街道和社区的医院,此外我们拜访的不仅有政府官员,而且还有医务工作者。

转自搜狐

  在过去的几天当中,我可以对大家讲,我们有充分的行动自由,我们可以根据我们所得到的上海市医疗机构的清单来选择我们要去哪里?我们到底要看什么?以及和谁见面?和谁会谈?可以说我们这几天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的行程,可以说近乎疯狂!有的时候我们在去一家医疗机构前五分钟之前才给予通知。

转自搜狐

  我们此行来到上海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来评估上海的SARS的预防情况;第二是来评估上海本地的卫生医疗系统对流行疾病应付的反映力度和成效。我们在上海调查期间同上海市医疗系统和上海市卫生局以及各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交流,同时还调查和核实了文件和医疗档案以及所有我们可以找到的文字材料,此外我们还同病人、医疗工作者等人士进行交流,从不同的信息来源相互验证核实这些材料。我们这个医疗小组其实有六个成员,有两个人现在不在,我们六个人在过去的四天开展工作。

转自搜狐

  今天是我们调查工作的最后一天,我们和卫生局的、包括上海市市长、副市长在内的一些相关的官员交流了。我想在这次调查和核实当中,我们尽可能多的运用不同栏目的信息来帮助我们作出决定。

转自搜狐

  世界卫生组织就上海"非典"疾病问题有几点非常关注,第一点:上海的疾病报告体制是否完善。第二点:我们也关注上海诊断的标准是否合适,因为标准的不同可能会导致本地发病率低。除了正式的调查访问之外,我们还非正式的和上海的独立人士进行了接触,这些人包括一些了解上海SARS情况的人以及同上海市医疗机构有联系的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调查能够了解一些本地的真实情况和有关SARS的一些线索。我们还拜访了上海的十家医院,数字并不是很大,因为我们这些人手在5天内只能做这些工作,我们今天在这里跟大家讲的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情况,那些我们拜访的那些医院在我们拜访前和拜访后的一些情况,以及我们没有去过的医院,这些因为我们无法看到所以不能和大家交流。但是,我们在衡量一个地方的卫生医疗系统方面有很多经验,所以我们可以收集很多有用的信息,来作出我们的判断。

转自搜狐

  问:我是上广记者,请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WHO官员指出上海有隐瞒病例数字的情况,这是否真实?

转自搜狐

  Dr.James:有关于《时代》杂志上面的有关文章,我们非常有信心地说,我们小组里没有人向他们提供有关SARS的情况。我们来上海的目的可能也和这个问题有关。很多人都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上海作为一个具有1600万人口的大型国际城市,人口流动非常频繁,每天都有大量的人进出上海,它所报道的这个案例数到目前为止只有2个,这是否可信呢?是否还有更多呢?这个问题同样是上海卫生部门所关心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他们才邀请我们来对上海的医疗卫生体系进行评估,来看看这个体系能不能经受象SARS这种流行病的冲击;上海卫生部门也想通过这种公开的、互动的检查和评估的方式来得出一个良好的结论。

转自搜狐

  Dr.Keiji Fukuda:我们来到上海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在上海能否充分地自由地获取我们想得到的文件和我们想要拜访的人,以及我们所想去的地方。我们来到上海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之一就是会见一些上海本地的人士来了解验证上海关于SARS的一些谣言,通过这些方式我们想获得更多的信息。此外,我们在几天的工作中发现,我们的确有充分的自由去获得我们想要的文件和拜访想要拜访的人和地方。

转自搜狐

  问:我是金融时报记者,我想请问,上海是否会出于某种原因漏报、低估?如果没有,是因为什么原因?

转自搜狐

  Dr.Daniel P chin:世界卫生组织此行重要目的是考察评估上海的卫生体系,主要关注四方面:一,上海的SARS报告体制是否完善。如果报告体制不良,就可能有漏报的现象。这一体制一个月前才建立,从现状看是十分完善的,没有重大漏报现象。二,对上海SARS流传谣言进行了核实。我们听到上海有散发性病例的谣言,但我们没听说有大面积爆发疫情的谣言。三,特意拜访与谣言相关的一些医院。我们每次都是提前5至30分钟决定到哪里,我们没有发现大问题。四,与上海卫生部门就疾病诊断标准进行讨论,因为标准不同,病例的数字可能会不同。在过去的10天,中国诊断SARS标准发生了变化,即4月16日卫生部发布了新标准,这样,可归入疑似病例的人数将会大大增加。上海过去根据旧标准,没有少报,从4月22日开始执行采纳卫生部新标准,因此一两个星期内,上海"非典"疑似病人的数量可能会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是因为诊断标准的定义放宽了,执行旧标准时没有列入的现在会列入,而不是由于医疗系统的漏洞所致。

转自搜狐

  Dr.Keiji Fukuda:我想就刚才前面〈金融时报〉记者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做一下澄清,首先,大家刚才问了,既然我们在上海没有发现大规模的瞒报、漏报,为什么上海在防治SARS方面显得比较成功呢?其实我们几位专家和在座的各位一样,对疾病的发展只能根据我们的猜测作出一些判断,但是我们认为上海之所以这样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释:首先存在幸运成分,目前非典还是在发展的早期,还没有传播到全世界,中国各地区间的发病率和传播程度亦不同。其次,在过去一个月中,上海市政府有效地发现并处理了有关病例。这两点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上海的发病率比较低。三,上海采取了一些措施,在"非典"进入上海之前就建立了防范体系。

转自搜狐

  Dr.Daniel P chin:我们还对上海市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好大量的工作来提高应急的水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都发现,在过去的几天当中,上海的卫生部门都深入基层,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来帮助基层做好防治SARS的工作。但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是:考虑到现在上海SARS病例还不多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处理小数量的SARS病例,并做好愈出者的跟踪调查工作。比如说,几天前在上海报告了一起SARS的可疑病例,很快,和这位可疑病例者接触过的168位甚至更多的人就被查了出来。大家根据这个例子可以想象,如果出现情况,各个区的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到底有多大。我们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上海出现大规模的SARS病例输入的话,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那么上海应该考虑如何应对这样的情况?

转自搜狐

  通过这样的估算大家就可以想象得出,如果众多的SARS病例一下子涌进上海的话,我想那时才是真正考验上海应付SARS能力的时刻。

转自搜狐

  Dr.Li Ailan:世界卫生组织相关人士访问了广州北京上海的工作,那除了刚才你们提到过的幸运和政府有效防治之外,我个人觉得他们在病源早期的控制和接触者感染的防治方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我本人也经历了,医护人员的防范措施做得非常严格。第二方面,他们的医护人员的隔离措施也做得相当的严格。在广东,疾毒一开始传入和发病的阶段,包括首例病例的出现,我们都亲自参与了调查,当时医院的一些医务人员是没有防范措施的,只认为这只是普通的呼吸系统疾病,所以才导致了医务人员的感染。上海在这方面就很幸运,没有经历这么一个阶段。

转自搜狐

  (外音)这里我也补充一点,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组冒着很大的危险,专门到传染病医院和我们的病人面对面的接触,交谈了很长时间。

转自搜狐

  问:我是上海电视台的记者,我想问一个问题,大家也发现,在座的很多记者为了保护自己都戴上了口罩,但是我们看到四位专家都没有戴口罩,在整个过程中,也对上海防治非典的系统充满了信心,你们所提到的未来可能增加的疫情有没有可能避免,如果可能的话将是怎样一个策略?

转自搜狐

  第二个问题是,在广州,有一位老医生,用病人的血清医好了自己。这个成功的案例能不能可以证实SARS是可以控制的,如果要控制的话,需要多长时间?

转自搜狐

  Dr.James:我想说的是,这种疾病的传播方式是密切接触,包括面对面的交流,同时包括接触到感染病人的分泌物和体液等,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房间是一个比较大的、通风良好的房间,在座的各位都没有表现出咳嗽的症状。你可能同时注意到,有很多在这个房间外面的人都是戴着口罩的,我们看到在上海提出的预防SARS的建议中包括要多做运动,特别要多在户外做运动,我们觉得这个建议是正确的,因为在户外空气比较流通,病菌传播的可能性相对要小一点,所以说在户外是安全的。如果你们要接触大量的人,那么患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其他一些相关的保健建议,比如说要经常洗手,相信大家已经在电视上看到过了,我们觉得这也是非常正确的,这也会帮助你们避免患上普通感冒,因为我们知道引起SARS疾病冠状病毒的就是导致普通感冒的病毒的变种。

转自搜狐

  Dr.Keiji Fukuda:关于血清是不是奏效的问题,现在全世界都在做大量的研究,来找出治疗SARS的最好办法,我们都在做很多的尝试,包括用内固醇的治疗的方面,包括寻找抗病毒药。在广州出现的新的治疗的方法,到底有多大有效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验证,所以有没有有效治疗SARS的方法,这仍然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我们将继续我们的科学研究。

转自搜狐

  还有一点想补充的是,SARS病毒以及它的传播传染是和其他病毒是不同的,比如说在收治SARS病人的医院中,医护人员感染这种病毒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高得多。因此,在这些特定的、可能会导致高传染性的环境中,已经采取了各种控制措施,包括戴口罩、手套和保护眼镜等。如果在一个被感染的、风险比较高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采取这些保护措施。但在其他的一些情况下,是不是要戴口罩,这是有疑问的,因为在其他的情况下,口罩的有效性还有待证实,所以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手段来预防疾病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的。

转自搜狐

  Dr.Daniel P chin:如果真的要在上海避免SARS,那就只能在上海周围建一堵墙,把所有人挡在外面,当然建一堵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上海各个入境口岸中都开始了各种筛选和检察的措施。但是我们是不是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产生这样情况怎么办,比如说当一个人在中国其它地方如果感染了措施,当他在坐火车进入上海时,在检查站检查体温的时候没有发病,但是他在进入上海一天后就开始发病了,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所以我们对上海是不是今后可以完全避免SARS并不持乐观态度,我们觉得有可能是会有出入的。正因为如此,政府才需要采取大量措施,来预防控制这种疾病,这些措施我们都非常同意,问题是今后如何加强和改进,但是上海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的基本框架已经成立了。但是正如我刚才说的那样,这些系统还没有经过考验,只有在经受过考验后,我们才能说这个体系是不是真正发挥了作用。

转自搜狐

  同时我还想说一下,如果SARS在中国其它地方没有得到控制的话,那么无论是中国还是整个世界都是无法控制SARS,因此我觉得在中国中西部,那些医疗体系和设备还不够完善的省份,还需要做大量工作,来改善它们的医疗环境。我昨天晚上没有上网,但是根据我的信息,中国已经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省市报道了有SARS病例。我们觉得上海在这方面做得成功的原因,部分也是因为借鉴了广东和北京的经验,我们也希望在中国和其他国家能够尽快交流预防SARS的经验,我们也希望上海政府能够这样做,提高全球预防和控制SARS的能力。

转自搜狐

  问:我是来自于美国《商业周刊》的记者,我的问题是到底有多少病人呢?到底有多少证实的病人和多少可疑的病人?这种疾病的死亡率到底有多高?

转自搜狐

  Dr.Keiji Fukuda:目前在上海证实的病例有2例,可疑的病例有34例。但是我们在上海的工作不是去逐个盘查和证实这些病例,而是检查上海的医疗保健体系是否存在大的漏洞,使得它报告出来的数字不可信。而根据我们的检查发现这个系统中没有大的漏洞,也就是说没有系统性的疏漏而导致漏报或少报。

转自搜狐

  那么回答您第二个问题,即这个疾病的死亡率基本上在4%到6%之间,可能您今后看到的死亡率也可能会有所波动,而且各地报上来的死亡率也是不同的,但是基本上都比较的接近。那么随着我们对"非典"这一疾病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对它一些特征包括死亡率会有更清楚的认识。

转自搜狐

  Dr.Daniel P chin:我还想补充一点,我们在4月24日确实收到了上海所报告的2例证实的病例和34例可疑的病例,我们对所有病例的材料都认真的做了检查。那么对于本周报上来的,比如说昨天报上来的病例呢,由于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因此没有详细的去了解。

转自搜狐

  我们所关心的并不是上海病例是2例、4例子或9例或10例,而是如果上海的病例出现40例、50例或更多,也就是出现大规模爆发的情况,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我们在这里的工作主要是对整个系统进行检查,这也是我们能够在这段时间所完成的工作量。

转自搜狐

  根据我们收的情况来看,由于中国在诊断非典方面的新规定已经出台,而上海在4月24日已经开始执行这个规定,那么在今后的一到两周内上海报告的可疑病例会有比较大的增加。那么请不要把它想成是上海以前的疾病监测系统存在着漏洞而造成漏报或少报的情况。而是因为采用了新的标准,这个标准的定义变的更宽了,那么原来在旧的标准下没有被定义为可疑的病例现在也被列入可疑病例的范围。

转自搜狐

  Dr.Li Ailan:我补充一下,34例病例资料我们都已经了解,按照我的了解,34例子中,2例是确认的病例,我们称之为临床诊断病例,还有9例是疑是病例,其余的则是"留观"病例。

转自搜狐

  问:我是中央台记者,我的问题是:现在非典已经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非典带来的恐慌已经产生了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那么我想请问WHO的专家对于缓解公众的恐慌情绪方面有没有什么建议?那么另外我还想请问一下WHO的专家组接下来的行程是怎样的,是不是还要回到北京进一步考察或是到中国西部地区进行考察?

转自搜狐

  Dr.James:我觉得如果能够给公众提供正确的关于疾病的知识,这将是避免恐慌的最好方式,在这方面媒体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媒体是一个加强沟通的重要工具。

转自搜狐

  关于我们的行程,我们明天将回到北京。在我们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后,我们这个小组就将宣告解散了,但是还会有WHO的专家小组来到北京开展相关的工作。

转自搜狐

  Dr.Daniel P chin:我在这里还想强调一点,非典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上海或中国的问题,它是全世界的问题。WHO大力的支持中国来预防、控制和战胜这种疾病。目前全世界于非典斗争的焦点似乎是放到了中国如何来控制和战争非典这种疾病,那么我想这无疑是需要国际间的合作。

转自搜狐

  (根据现场直播整理)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我来说两句发短信息
相关连接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精彩相册[男][女]
活力社员[男][女]
魅力情人[男][女]
美女 天若有情
帅哥 不帅照脸踢
·和弦铃声:
原来的我 挥着翅膀的女孩
·疯狂音效:
On…个头啊 翠花,接电话…
订阅任何彩信服务
三天内退订不收费!!!

新闻自写短信
赶快把这条新闻浓缩成一条短信,发给你想发的人吧!
短信内容:
对方手机: [最多2个] (半角逗号分隔;0.20元/条)
署  名:
手  机: 密  码:

  

请发表您的看法
用  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留  言: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新闻搜索
关键字:


三重奖励,百分百中奖!
·找老乡尽在激情老乡会
·攒魔法袜子拿圣诞礼物
搜狐彩信最新推荐
·[] 眉飞色舞
·[] 厉鬼再现
热门词:圣诞 林忆莲
精彩订阅
新闻资讯
美国正式宣布萨达姆已被捕!

订阅 焦点新闻,跟踪萨达姆被捕全程



搜狐商城
·影视|中毒(终结骗)
·影视|赤裸的艺术
·音乐|莫文蔚《X》
·书籍|唐僧情史
·书籍|1元图书特卖场
·书籍|天不亮就分手
更多...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繁体版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