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击巴勒斯坦新内阁在废墟上的诞生
| ![](https://photo.sohu.com/91/06/Img203590691.jpg) |
| |
2002年10月31日15:31 新华网
| |
|
新华网驻耶路撒冷记者 聂晓阳
10月29日,只有4万人口的约旦河西岸小城拉姆安拉记者云集,出租车司机看见外国人打车就问:“是不是去木卡塔?”“木卡塔”是当地人对阿拉法特官邸大院的称呼。当天上午11点多钟,一再推迟的巴勒斯坦立法会在那里举行全体会议,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发表施政演说并宣布新内阁。随后,巴立法会就新内阁进行信任表决。
阿拉法特官邸大院已经在历次以色列坦克围困中成为废墟。目前,阿拉法特在一栋已经倒塌了半边的主楼内起居办公,而临近的另一座仅存的大楼经过紧张维修,成为当天会议的场所。
我们提前两个小时进入会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供委员们就坐的椅子显然是最新购置的。在最近一次围困中,以色列士兵几乎摧毁了这里的一切,这个刚刚修复的会议厅的二楼目前仍是一片凌乱。一名阿拉法特贴身卫兵正在对各媒体摆在主席台前的话筒进行安全检查。
在主席台上方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第一届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牌子上方是一张耶路撒冷圆顶清真寺的照片。这样的布置,无疑是要向世界显示巴勒斯坦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在当天的讲话中,阿拉法特曾6次提到耶路撒冷将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
11点04分,守候在阿拉法特官邸入口处的记者一阵躁动,阿拉法特出现在人们面前。他表情凝重,没有回答记者争相提出的任何问题,径直走进距官邸大楼外不足10米的会议厅。随即,会议厅里传出热烈的掌声。
阿拉法特没有直接到主席台就坐,而是走到台下的人群中,和一些熟识的代表及应邀出席会议的外国使节握手、拥抱、行贴面礼。大约5分钟后,会议正式开始,主持人一个一个念代表们的名字,被点到的人则举手示意。清点人数的结果,有1名代表拒绝出席,11名代表还在路上。
会议主持人利用等待的时间,就这一再推迟召开的会议作了说明,并谴责以色列阻挠此次会议的行径,呼吁有关国家继续对以色列施加压力,敦促以色列结束占领,帮助巴勒斯坦人渡过难关,实现独立自主的夙愿。
11点25分,11名姗姗来迟的代表进入会场,阿拉法特站起身来表示欢迎并和他们一一握手。由于以色列不允许加沙地带的部分代表通行与会,那里的不少委员是在当地通过电视与本次会议同步进行各项活动的。这样,在拉姆安拉参加会议的实际人数为67人。 阿拉法特开始讲话。他对与会者的称呼首先是“兄弟姐妹”,然后才是“同事们、女士们和先生们”。 他说:“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意义重大的巴勒斯坦内部对话,回顾我们从哪里来,反思我们身处何地,并展望我们将走向何方。整个世界在看着我们,我们的阿拉伯兄弟在看着我们,我们的邻居在看着我们。今天,我们围绕一个目标团结在一起,这就是独立自由的巴勒斯坦国。”
在讲话中,阿拉法特披露了一系列令人不安的数字。他说:“我们牺牲了2500多名‘烈士’,其中1/3是儿童,85%是手无寸铁的平民。有成千上万的人受伤,有3万多人被捕,其中1万人至今仍在以色列的监狱里(这也许是本届新内阁新增囚犯事务部的原因)。”
但是,阿拉法特还是坚定地表达了对于未来和平的信心。他说:“我们已经站在了建国的门槛外,我已经看到了黑暗隧道尽头的光明。我看到的仍然是希望。”
在这次会议上,阿拉法特在讲话中比以往更加明确地表达了和平的愿望。
他说:“以色列人,你们想从战争和流血中得到什么?你们希望要安全,那好,我们愿意和你们并肩共存,就像邻居———好邻居———那样。我们之间,没有什么海洋、河流和山脉能够阻挡,我们之间也不需要第二个柏林 墙。我们可以以绿线(1967年战争确定的停火线)为界,友好、和平、安全地共存。”
阿拉法特在讲话中两次深情地回忆起已故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又提出要与以色列实现一个“光荣的和平”。阿拉法特强调说,即使目前“你们有人要取消和平协议,驱逐我本人,但是我们不会因为这样就放弃对你们的和平愿望”。
阿拉法特的讲话长达15页。他讲完话后,委员们纷纷上台发表自己对新内阁的看法。大部分抢先上台的委员都是计划投反对票的。他们言辞激烈,将矛头直指内阁成员甚至阿拉法特本人。
这显然激怒了阿拉法特。在一位加沙委员对内阁成员提出指责的时候,他愤怒地重重地拍了拍桌子,抢过话筒吼起来。这使人们看到了巴勒斯坦内部深刻的分歧与矛盾。
下午会议继续进行,很多人猜测盛怒之下的阿拉法特可能不会出席。但是在会议开始后不到一个小时,阿拉法特忽然又走了进来,依然坐在主席台上倾听。他解释说,他希望利用这一场合听到不同意见,改进工作,推动巴勒斯坦成为一个法治、民主的社会。
在最终就新内阁进行信任投票时,有18名委员投了反对票,1人弃权,其余的人都投了信任票。人们站起来长时间鼓掌,阿拉法特的脸上浮现出让人动容的欣慰之情。
但是在新内阁随后的宣誓就职仪式上,阿拉法特的表情再次凝重起来。人们无法忘记,这次会议和新内阁的诞生都发生在废墟上。以色列坦克刚刚离开这里不久,会场外工人们还在紧张地维修施工。一切都在提醒着人们,摆在新内阁面前的将是一路坎坷的漫长跋涉。(摘编自《参考消息》)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