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芳 转自搜狐 2003年4月17日、18日两天,每天一列的 T151次列车自北京驶进青海。没有人知道危险正向青海逼近。经查,该次列车上有两例非典病例在甘肃下车。4月21日,青海开始直面 SARS。 转自搜狐 4月21日21时,一纸通知发往西宁市城中区礼让街办事处七一路西社区,居委会4人马上赶到办公室,紧急召开会议——— SARS有可能已进入青海!有可能就在这个社区! 转自搜狐 会议结束后半小时内,首轮排查已经开始。茫茫夜色中,社区0.4平方公里的辖管范围内,有2300户人家和将近7000居民,而居委会能调配的人手仅为8个协管员。 转自搜狐 当夜,居委会主任黄美很晚才回到家中,思忖着该怎样进行第二天的排查:有两个小区是重点,明天要多派些人手;无论如何,一定要做到分工到人、任务到人。 转自搜狐 4月22日一早,居委会所有“兵力”被分作4组,开始按计划入户排查。在西宁宾馆居民区,一名王姓男青年刚坐火车从河南老家回来,半小时内,居委会 SARS排查成员已经出现在他的面前。因为此前,他所在的商丘市已发现一例 SARS病例。 转自搜狐 几乎从4月21日开始,该居委会所有成员就过上了早出晚归、没有节假日、休息日,一有情况随叫随到的“SARS生活”。家中电话、手机24小时开机,有通知或有来自外地的人员回宁,都要马上前去检查,而且一次没见到就多去几次。深夜零时还在办公室开会变得平常起来。 转自搜狐 “说句实在话,没有居民的配合,我们的工作相当不好做。”黄美一番感慨背后,是这样的事实:一位叫金玉仙的辖区居民,5月1日从上海返回西宁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居委会登记检查,她说,不希望因为自己一个人而连累大家。而一些居民楼里的楼长、单元组组长,也都成了居委会的临时委员,每天有空就一直在院子里转悠,发现情况马上向居委会汇报。 转自搜狐 5月1日,居委会又对辖区所有家庭开展第二次全面排查,10例返回西宁人员被登记在册,成为“重点跟踪对象”。现在的整个社区,每一户人家都走访过至少2次,每一户家里几乎都有居委会送去的宣传手册,每一户家庭也都保证备有消毒药水和其他常用品,但黄美她们仍然担心会漏掉什么。不过,黄美和同事们的手机号码,现在都醒目地贴在小区、居民楼、院子里的黑板报、布告栏里,后面还跟着一句话,“欢迎拨打”。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