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 札记:战略关系下的俄美利害冲突 转自搜狐 新华社记者 孙占林 转自搜狐 在当今世界,俄罗斯是除美国之外的又一个军事强国。因此,在伊拉克战争开始前后,俄罗斯对美国的态度和表现自然引人注目。 转自搜狐 在战略安全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去年5月俄美宣布“建立新型战略关系”,并且声明“相互视为敌人和战略威胁的时代已经结束。”两国领导人多次表示,俄美不再是对手,而是朋友。双方关系明显升温,两国的合作不断加强。然而,到了涉及自身重大利益问题的关键时刻,双方却还是要发生激烈碰撞,以至把朋友的情面抛向脑后。伊拉克战争就是一面镜子。 转自搜狐 伊拉克战争开始前,俄罗斯竭力阻止美国对伊采取军事行动,并威胁说要在联合国安理会使用否决权,以打掉美国企图寻求安理会授权对伊动武的决议案。战争开始后,俄总统普京指出,对伊动武是“严重的政治错误”,美国则指责俄向伊拉克出售先进武器。一时间,两国关系闹得有些紧张。舆论认为,双方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和争执使俄美关系的水银柱降到了“冷战后的最低点”。但俄美双方毕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都不希望两国关系出现大倒退,当然俄罗斯因为“先天不足”,更不想和美国闹翻。由于双方都有所克制,两国关系才没有进一步恶化。 转自搜狐 俄美之间的利害冲突也在伊拉克战场和“看不见的战线”上表现出来。4月6日发生的俄驻伊外交车队遭袭事件便是例证。当时,俄驻伊使馆的20多名外交人员和记者在大使率领下乘车撤离巴格达,但在途中突然遭到来路不明的火力袭击,导致5人受伤。俄大使咬定,袭击是美军所为,但俄政府并未在此事上大做文章。舆论认为,这表明俄方宁肯咽下这口气,也不想与美国交恶。其实,美国并没有正式承认是美军开的火,可国务卿鲍威尔当天给俄外长伊万诺夫打电话,对发生这一事件“深表遗憾”。鲍威尔的话给人以“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感,有人理解为是对俄方的非正式道歉。那么,俄外交车队为何遭袭击呢?以分析评论见长的俄《独立报》记者认为,伊战打响后,在绝大多数外国驻伊使馆人去楼空的情况下,俄外交官仍不肯撤离巴格达,为的是留下来抢夺萨达姆政权和伊特工机构的秘密档案。在美国看来,俄外交官坚守巴格达是对萨达姆政权的支持。因此,美国人决定给俄罗斯人一点颜色看看。 转自搜狐 俄外交车队风波刚刚平息,美联社4月12日的报道称,萨达姆政权曾得到俄罗斯提供的情报帮助;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也说,在伊拉克情报机构总部发现的2002年的一份文件显示,一名俄罗斯官员向伊方转交了英国首相和意大利总理在罗马秘密会谈的内容。此外,莫斯科和巴格达还签署了情报交换协议和国外间谍活动互助协议。这些说法自然被俄方断然否认,但俄对外情报局发言人拒绝对这些“毫无根据的报道”发表评论。 转自搜狐 为了维护俄在伊拉克的传统政治利益和巨大经济利益,俄在伊战后重建问题上不愿听任美国人我行我素。近日,普京和法德两国领导人在圣彼得堡聚首,目的是遏制美国单方面主导伊战后重建的图谋,力求让联合国在伊重建中发挥核心作用。普京还特别警告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忍在伊实行“新殖民主义”,不能在外国干预下改变一个国家的制度,不能向伊拉克“输出资本主义的民主”。这表明,俄罗斯担心的是,亲美的伊拉克新政权一旦建立,俄罗斯有可能被挤出伊拉克。 转自搜狐 伊拉克战争已近尾声。随着伊战后重建问题的日益突出,俄美之间围绕自身战略利益的明争暗斗肯定还会继续下去。(完)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