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元端:中国房地产仍有好日子过 |
|
|
|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21日17:01 人民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人民网南京10月21日电 10月19日,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元端教授来到无锡,在第二届太湖房地产发展论坛上纵
论中国房市,指出―― “中国房地产仍有好日子过”
我国房市局部过热总体健康
演讲伊始,张元端就否认了“中国房市产生泡沫”的说法。他认为,所谓过热是指房地产投资超越了宏观经济发展的速度,属于投资的过度扩张,而泡沫则意味着住房价格的恶性上涨。
张教授指出,所谓国民经济允许房地产增长的范围,主要从资金、土地、物资和消费者购买力等四方面来衡量,目前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长仍处于经济发展允许的范围之内。他随即列举了一组数据来证实这种看法。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为14.2%,而同期房地产增长率为117.6%,1993年,两者的增长率分别为13.5%和165%,房地产增长的速度是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12.2倍,因此得出部分地区房地产经济过热的结论。而从1997年到2002年的6年中,除个别年份房地产增长的速度稍快之外,其余均显正常,房地产增长的速度平均是国民经济增长的2.1倍。
从销售额与投资额的增长率看,近6年内房地产的销售额的增长明显高于投资额增长速度,消费拉动投资,情况比较良好。1997年,我国房地产销售一度出现负增长,投资额增长速度则不到10%,而到了1998年,销售额上升到39.7%,同期的投资额则相应拉升到13.4%,2000年销售额为30.1%,投资额为19.1%,2002年两者分别为23.7%和21%。从这个发展情况看,房地产市场销售额高于投资额并逐渐拉平,总体上表现得比较正常,但张元端指出,今后要特别防止出现投资额高于销售额的情况,适度控制房市投资。
空置率是观察房地产市场的最直接指标
张元端把房屋竣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作了一个比较,指出一段时期以来,我国房地产每年竣工面积都比销售面积大,而且空置房年年都在增加,这恰恰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今年全国空置房面积已达到9600万平方米左右,这个数据看上去令人吃惊。
然而,仅凭空置房的多少还不能得出房地产市场“过热”的结论。张元端认为,从市场运行情况看,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高风险、抑制有可能出现的价格上涨、配置活有需求等,都需要市场上存有一定比例的空置房,这是一个正常的空置状态。而另外一些非正常的空置却不是由于“过热”造成的,比如,由于开发商对市场缺乏准确判断、盲目跟风逐流等导致结构性空置,由于生产的商品房不适销对路或者价格不当而导致的空置等等。
据了解,目前房地产界及理论界对空置房、空置率等还存在不小的争论。在张元端看来,空置房可以商品房控制的时间为标准来定义,即商品房控制在开发商或者代理商手中1年以内的为待销房,1—3年内的为滞销房,3年以上的则为积压商品房,除此之外,还要看积压的商品房是否适销对路、价格是否适当等等。他认为相对于我国国民经济7.3%—8%的增长水平,房产空置率如果保持在15%左右,即房产增长约为国民经济增长的2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将会协调一些。
今后20年房产市场不会长期饱和
市场上出现超过一定量限度的空置房,我们既可以理解为房市出现“过热”,也可以看成房产市场供大于求,出现市场饱和。张元端认为,房地产市场的饱和现象,无非就是长期饱和、短期饱和、结构饱和、活有饱和等四种。
张教授解释,所谓房地产市场的长期饱和,是相对于若干年以后(比如20年、30年以后)社会上居住房、商品用房的需求量而言的;短期饱和则是相对当前一定时期内(比如2—3年内)由居民收入水平、国民经济发展等决定的居民购买力水平指标;市场上同类型、同档次的商品房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属结构性饱和;而由行业内部或外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则称为活有饱和度。
他认为,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住宅不断得到改善,以及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等四大支柱支撑房地产的发展,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我国房地产市场不会发生长期饱和,但却要防止短期饱和、结构饱和以及活有饱和等,政府和开发商在调控和生产住宅时,必须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使产品适销对路。(新华剑飞 杨涌)来源:人民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