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文促经”富西柏坡 农民脱愚踏上致富路 |
|
|
|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26日18:15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我要“揪”错】【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新华网石家庄10月26日电 (记者 江山 张立文)10月,太行山区一片丰收景象。走进河北平山县西柏坡镇霍家沟村农民吴竹山的生态庄园,只见树上挂满了红艳艳的富士苹果,一群游客正在兴高采烈地采摘。这是自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以来,“吴家庄园”的第五个丰收年。
这个果园原先却由于管理不善,好几年都不挂果。1999年,村里对这片果园进行新一轮承包,价钱低到5年1000元也无人接手。共产党员吴竹山这时却满怀信心地接过了这个包袱。吴竹山其实对果树管理一点都不懂,但他常常到镇里新建的宣传文化站。在那里,他不仅能看到各种科技资料,还经常能听到农业专家的授课。几年下来,剪枝嫁接、科学施肥……他十八般武艺样样娴熟。果园管理水平上来了,挂果率大大提高,果园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西柏坡镇宣传文化站可以说是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1998年以来组织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一个代表。记者近日来到这里,看到在这座二层楼的宣传文化站里,有多功能教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展览室、文化活动室等几十个教室和活动室,电脑、卫星接收器、彩电、音响、投影仪、照相机、摄像机及其它文体活动器材应有尽有。
据镇党委委员、宣传文化站站长周莉介绍,文化站建成5年来,一是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到目前为止已举办培训班76期,受训人数达到6000多人次;二是组织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和县文化馆人员一起帮助各村成立了19个文艺宣传队和秧歌队,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活动70多场次;三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站里共举办培训班、学习班、讲座等50多场次。
“治贫先治愚,以文促经、以经兴文是我们办站的主要体会。”西柏坡镇党委书记焦习军在谈到办宣传文化站的经历时说。过去,这里由于地处深山,广大农民看书难、看电视难、了解信息难,因而知识不多、信息不灵、技术不懂,对如何闯市场、怎样进行科学种田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开始后,上级有关部门把革命老区平山县作为工作重点县,采取定点资助的办法,建立了县级宣传文化中心和一批乡镇宣传文化站,为群众提供图书借阅、教育培训、科技推广、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和活动形式,为农民脱愚致富打开了方便之门。
西柏坡镇陈家峪村村民陈素娟两年前创办了平山县最大的奶牛养殖场,奶牛存栏200余头,日产鲜奶1300公斤。两年来,她每个星期都到宣传文化站看书借书、上网查资料,专家教授的每次讲课也都积极参加。陈素娟还自费到养殖业发达的先进地区考察,并在镇领导的帮助下,取得了河北省著名企业三鹿乳业集团的支持,建起了家庭奶牛养殖场。在她的带动下,现在全村奶牛养殖户已发展到30多家,年均收益达到35万元左右。
在“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的带动影响下,已有越来越多的西柏坡农民踏上了致富路。依托革命圣地大力发展家庭旅馆的西柏坡村,近两年建起了村宣传文化站,家家户户通了闭路电视和自来水,置办了洁净卫生的太阳能取暖和淋浴设备,许多农户还建了沼气池,走上了三产兴村的富民之路。在村民阎林凤开办的家庭旅馆,记者看到26张床铺干净整齐,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她笑着说,今年虽然有非典影响,年收入一二万元没问题。南庄村位于西柏坡镇西部,距旅游景点较远,于是村里依托镇宣传文化站学习农业技术,发展起了特种养殖业,全村现有兰狐、雪狐等特种动物5000余只。村民王仓霞告诉记者,她家就养了53只,近几年每年收入都在2万元左右。
历史上,西柏坡镇各村曾因修建岗南水库成为移民村,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山间平原搬到了荒山秃岭上。后来,又因为岗南水库成为省会饮用水源地,他们又主动放弃了兴旺的水产养殖业,使得这里的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缺乏基本的自然条件。“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为千千万万农民提供了一个开发智力资源的契机,它带动和影响的一批富裕农民以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财富是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科学技术、先进文化是取之不尽的致富源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