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六千件珍宝喜乔迁
2002年8月29日08:04 华商报
|
文物在空房里冷落了18年本报记者王智摄
6000件文物大搬迁
昨天一大早,周至县县城内,3辆警卫车护送着一辆全封闭的神秘卡车驶出了县公安局大门。
县城中心的八云塔北面,有一座仿古式屋檐的二层小楼。楼前挂一木牌,上书“周至县文物管理所”。十余名神情严肃的公安干警和工作人员站立在楼下院内,警惕地望着周围,便衣布满了小楼的四周。
几分钟后,卡车在警卫车的护送下驶进院内,院子的大门随即锁上。车后门一开,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从车内捧出了不少宝贝。龟鹤仙灯、兽面纹铜鼎……各种钱范、铜镜、陶俑、青铜器、玉器、古书画、墓志等,让人看花了眼。
据悉,周至县在27、28日两天,对该县的6000件文物实施了大搬迁。文物全部转移至县文管所暨县文物库房。这么多的文物进行整体搬迁,这在我省是非常少见的。
文物在县公安局“幽闭”18年
县文管所一位负责人说:“这些文物在外面整整漂泊了18年,今天,它们终于回家了!”
周至县是我省的文物大县,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都非常丰富。据悉,这6000件文物中有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计94件(组)(注:6000件文物尚有半数还没有鉴定)。
1984年前,周至县所有的文物全部在楼观台“寄存”。1984年,周至县文管所成立,这6000件文物归文管所保管。由于该县当时还没有文物保管的场所和条件,6000件文物被“责令”进了县公安局。
文物部门在县公安局的4楼租了两间十余平方米的小房子用于存放文物,这一放就是18年。老百姓根本无法目睹珍宝之风采。
据悉,这里的安全及文物存放条件十分简陋,文物备受冷遇。文管所一位同志讲,屋内的漏雨现象非常严重,一到雨季经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部分文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如国内最大的两件彩绘镇墓兽一直用卫生纸包着,彩绘脱落现象十分严重,文管所不得不用塑料布将屋内的顶部全部篷了起来,并露出一个小角用于排水。
基层文物保护亟待加强
在省市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周至县文管所筹集了近40万元资金,着手修建了新的文物库房。文物库房于去年年底竣工,并于近期顺利通过了省市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新库房安置有现代化的防盗、防爆设施,如红外线探头、多重铁门等,以确保文物安全。
为了使这次文物安全搬迁,周至县制定了详尽的实施方案。副县长高发强担任文物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公安局、文化局、县文管所等单位专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搬迁队伍。文物搬迁后,县文管所下一步将加快文物的陈列布展工作,以便这些珍宝能早日与老百姓见面。
据悉,我省共有60多万件组文物,其中有一半左右存放于基层,而一些基层文保单位缺乏必要的安全及文物存放条件,文物的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胁。
本报记者秦子
|
| |
|
Untitled Docu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