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核动力潜艇(搜狐军事资料图片) |
|
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核动力潜艇(搜狐军事资料图片) |
盛夏的一天,南中国海某海域,一艘新型潜艇神出鬼没地游弋在大海深处。
此刻,笔者正置身于海军某潜艇支队一条“钢铁巨鲸”的肚子里。首次亲历潜艇水下鱼雷攻击演练,笔者心里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和激动。
茫茫深海,“水下杀手”像一个捕猎者,警惕地追寻猎物的踪迹。声纳兵李德贤和邓友江全神贯注地聆听着海洋深处传来的各种声音信号。声纳是潜艇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水下攻击靠它发现目标、指示攻击方位。小李和小邓各当了6年声纳兵,能分辨200多型舰船声音信号,据说连常见鱼类的叫声都能听个八九不离十。
到目前为止,潜艇要攻击的目标还是一个谜。这无疑是为了使训练更加贴近实战,如同一幕好戏,因为没有脚本,更加充满了悬念和刺激。
“发现水面舰艇两艘,距离××链,方位××度”声纳兵的报告,令艇内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战斗警报,鱼雷攻击!”艇长潘辉雄一声令下,警铃大作。急促的铃声在狭窄的艇体内格外刺耳。
“从信号判断,目标应该是一艘驱逐舰和一艘大型运输船。”声纳兵李德贤自信地说。
潜舰对抗,艇长可以升起潜望镜观察海面情况。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与现代潜艇强大的攻击力对应的是日益高明的反潜手段。尤其是大型水面舰艇配备的拖曳式声纳、反潜直升机等反潜装备,对潜艇构成巨大威胁。因此,艇长不会贸然升起潜望镜,以免被敌舰雷达探测到,将自己暴露在敌人强大的火力面前。
“3号发射管,××鱼雷准备攻击!”潘艇长的每个指令都充满威严。这个潘辉雄,潜艇学院的高材生,35岁就已经当了两年潜艇艇长。
艇艏鱼雷舱里,鱼雷兵们正紧张地按发射程序操纵各种键盘、按钮和阀门。鱼雷长一边向艇长报告,一边指挥鱼雷兵向发射管注水,均衡发射管内外压力。3名鱼雷兵不约而同地把耳朵贴到发射管壁,倾听鱼雷电爆管轻微的爆裂声,表明鱼雷启动正常。
深海惊雷,一触即发。笔者看了看表,从发现目标到眼下,约3分钟,远快于训练大纲规定的优秀成绩。
“3号发射管,××鱼雷---放!”潘艇长话音刚落,一名鱼雷兵用力揿下发射按钮。感觉艇体猛地一抖,高压气流尖厉的啸叫声刺得人耳膜生痛。
“鱼雷出管!”鱼雷兵大声报告。说时迟,那时快。鱼雷出管瞬间,声纳显控台的显示屏上突然出现一个高高的脉冲尖峰,扩音机里持续传出嘈杂但很响亮的噪音,那是鱼雷推进器螺旋桨的声音。听测光标随即锁定目标,自动跟踪。
当然,训练中不可能真的将水面舰艇击沉,如何判断鱼雷是否击中呢?坐镇指挥演练的朱光泽副参谋长似乎看出了笔者的疑惑,解释道:刚才发射的鱼雷除雷头没装炸药外,与真雷无二,但在攻击参数设定时,会将鱼雷航行深度定在舰船吃水线以下。这样,既能瞄准目标真打,又不会威胁目标舰船安全。朱副参谋长绘声绘色地说:“该型鱼雷是国产最先进的自导鱼雷,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自动寻的’功能。这时候在目标舰上,穿过透亮的海水可以看到鱼雷呼地从舰艏下钻过去,又自动折返从舰尾穿过来,让目标舰上的人心惊肉跳!”
说话间,鱼雷航行噪音信号越来越弱,屏幕上的脉冲波形慢慢降低,最后变成一条直线。首次攻击得手!潜艇转入防御机动,准备对第二个目标实施攻击。
5分钟后,第二条鱼雷呼啸出管。
这是一条直航雷,发射后会紧贴海面航行。在笔者的请求下,潘航长破例升起潜望镜。只见鱼雷逐浪,直扑目标,犁出的雪白航迹清晰可见。笔者注意观察了一下海面,果然有一艘驱逐舰和一艘补给舰在游弋!
不一会儿,声纳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高高的波峰,扩音机里传出一声轰响,鱼雷击中目标。潜艇内顿时一片欢呼!
笔者知道,虽然今天只是一次平常的演练,但在未来战场上,这就是致命一击。(徐锋 梁庆才 张罗灿)
鱼雷准确命中目标,潜艇水下鱼雷攻击演练结束。当潜艇部队欢呼着凯旋时,另一支特殊的部队亮相了。
潜艇水下发射鱼雷训练,同陆军的射击训练有着相同的意义。所不同的是,因鱼雷不菲的造价,每次发射后都要回收起来重新投入使用,而又因鱼雷科技含量较高,就有了专门为鱼雷发射前提供技术保障的部队。此刻亮相的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鱼雷检修所就是这样一支特殊部队。
7月31日下午,青岛某军港码头。一艘潜艇母船满载着从海上回收的训练鱼雷徐徐靠岸。早已等候在此的车载臂吊,娴熟地将一条条重达近两吨的鱼雷吊放到运雷车上。运雷车鱼贯而出,迅疾将其运到数千米外的鱼雷检测总车间。笔者早已守候在此。
偌大的鱼雷检测总车间内,鱼雷总体专业二级士官邵家胜手持室内航吊开关,正将电瓶车上的鱼雷向可调式鱼雷架上吊放,有着“鱼雷通”之称的陈海涛所长在一旁介绍说:“这种训练时发射的鱼雷,学名叫‘操雷’,与战雷的最大区别就是雷头装TNT炸药的空间,被各种测试仪器所取代,其余的任何装置都一样。其价值也因鱼雷的型号不同而参差不齐,有数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多。”陈所长随手指向刚吊到维修架上的鱼雷说,这一条就值100多万元。
“预先准备!”担负此次鱼雷技术准备指挥员的中队长杨绍刚一声令下,总体专业的1、2、3号手一边及时复诵口令,一边不断地调换手里的专用工具,卸下鱼雷螺旋桨保护外置、雷头保护罩、引信辐射线圈……这些保护装置是潜艇母船将鱼雷从海中一打捞出水就安装上的,以避免这些娇贵部位在搬运途中碰损。与此同时,官兵还要用淡水给鱼雷洗澡,直到将易腐蚀雷体的海水冲净。
数十秒令人目不暇接的操作之后,五个专业班依据各自的分工,着手开始简单的电路、气密、数据调试检查。此后,鱼雷被分解为雷头、雷身两大部分,各专业相继拆卸下属于自己检修的部件,分头赶到调试间,细致的检测维修开始了。
总体班一号手邵家胜在二号、三号手的配合下,精心调试定深器的弹性拉杆和缓冲拉杆,让鱼雷横舵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这样才能使鱼雷的航行姿态正常。将近40分钟,邵家胜才将横舵调整到条令规定的精确值。
离开总体车间,笔者来到被喻为鱼雷“大脑”的自动导向检测室。自导系统是鱼雷跟踪目标航噪声,及时修正鱼雷深度、航向的装置。在这里,笔者见识了一种特殊的胶卷。这胶卷上有4条凹凸不平的曲线,它安置在鱼雷身上,用来记录鱼雷的舵位、波束、航行距离等参数。其意义有点像鱼雷“黑匣子”。
“吱---吱---吱”,邻近的维修室内突然响起尖锐的啸叫声,直透耳膜。循声望去,见到检测台上的方向仪只是一个硕大的铜疙瘩,铜壳、铜芯和一层层集成块。方向控制专业士官李潮亮介绍说:“方向仪是在接受鱼雷自导系统指令,确保鱼雷舵位按指令要求,准确、稳定航行的装置,你刚才听到的噪声就是陀螺仪中的转子高速旋转产生的,鱼雷能否稳定航行,陀螺仪转子是个关键部位,它每分钟的转速可达两万多转。”
引信是对鱼雷能否最终起爆说了算的装置,对它的检测当然不能马虎。引信就好比手榴弹的导火索,它由辐射线圈、接受线圈、放大装置等组成。当鱼雷在航行中接收辐射线圈搜索到有效目标信号时,就会在雷体周围形成一个电磁场,产生感应电压,经放大装置对相关参数识别确认,通电起爆。
引信检测车间的分队长苏扬见笔者对他手里正在摆弄的一个20多厘米见方的铁盒感兴趣,就主动介绍说:“这叫控制盒,只有‘操雷’上才有,换句话说,‘操雷’的装置和检修的内容比战雷还要多。因为鱼雷发射后要从担任训练目标舰的舰底穿过,若鱼雷出现故障,航行深度过浅过深,要么会撞损目标舰,要么扎入海底造成鱼雷丢失,那麻烦可就大了。而有了这个控制盒,就会在一旦出现险情时,自动断掉总气路,总气路断开动力电路,鱼雷就会自动浮起。
说着话,苏扬又拿起一个黄色似茶叶桶的玩意儿说,“这是‘烟火盒’,里面装着‘烟料’,当鱼雷浮出水面,这盒就会冒出一股紫蓝色的烟雾,为海上捞雷的潜艇母船提供最感性的方位。”
动力车间则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在室温30多摄氏度的操作间内,技术员赵奇峰正与各号手一起,穿戴着防毒衣对电池组进行检测。防毒衣?是不是太夸张了?笔者心里有点疑惑。赵奇峰说:“工作时必须穿戴防毒衣,否则,用不了几天,手和脸就得褪层皮。”
再回到鱼雷检测总车间,鱼雷检测已进入组装联合调试阶段。中队长杨绍刚再一次出现在指挥位置上,各专业将已检测维修合格的部件、装置依次与总体联合调试。雷身对接、各种仪器联接、相关数据、气密、打防锈油……
一连串紧张有序的动作之后,刚才还被肢解得七零八落的鱼雷,瞬间又变成了“水下杀手”的掌中利刃。七八米长、直径约半米的雷体发出冷森森的寒光,严阵以待地等候着下一次攻击。(王尤起 高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