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湖滨隧道工程总体效果图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几天前,从刚刚打出“爱情之都”旅游品牌的杭州爆出的一条新闻吸引了京城百姓的注意:西湖的水已被抽干见底,这是西湖百年以来第二次见底。西湖湖底是否藏有宝贝?西湖干了之后,会不会影响人间天堂的旅游?西湖干了,还吃得上西湖醋鱼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本报记者专程赶赴杭州,了解西湖见底的真相。
抽干只是西湖一角 湖光山色今天犹在
当记者于前天来到西子湖畔时,呈现在面前的仍然是那一派长堤卧波、画舫穿梭的湖光山色,而不是西湖底朝天的悲壮场面。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华雨农的一席话为记者解开疑团:“西湖见底的部分不足西湖整体面积的2%,而且是在西湖东岸的一个小犄角旮旯里,没想到连北京人都惊动了。”
实际上,西湖见底的部分只是靠近湖东湖滨路的一段,只是为了配合杭州湖滨隧道工程的建设而临时抽干的。在施工现场,主管隧道工程建设的总指挥邵剑明向本报记者介绍,杭州市西湖隧道工程于去年12月28日开工,今年2月12日,西湖湖滨路从一公园到六公园之间就围起这条760米长的围堰,将西湖分成里外两半。围堰内的西湖水面约12.7万平方米,而整个西湖的总面积是5.68平方公里,如此算来,抽干的西湖部分只有西湖总面积的2%左右。经过一周的连续抽水,19日,围堰内的湖水全部被抽干。
据悉,这次西湖见底是近百年来的第二次,上一次见底是在1955年底至1956年初,由于大旱造成了西湖部分见底,当时市政府全城动员,号召市民为西湖人工补水。
西湖游客不降反增 隧道工程影响不大
早在春节前一个月开工的隧道工程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杭州的旅游,虽然正值旅游淡季,但徜徉在白堤、苏堤上的游客也不少,尤其西湖南岸,几乎可以用游人如织来形容。记者随机问几位外地游客,他们大部分对“西湖见底”一事一无所知。一位在西湖驾驶小型游船的船工告诉记者,修湖底隧道对他们最大的影响是东面的5个停靠码头被封了,但他并没有明显感觉到游客减少。
记者昨天从杭州市旅游委员会获得的数字表明,近期到杭州的旅游者不减反增,春节黄金周期间,杭州市共接待旅游者129.58万人次,同比增长54.72%。春节期间,每天通往灵隐寺的人流车辆川流不息。西湖南线改造以后,几个收费公园打通变成了不收费的天然公园,也吸引了很多休闲游客驻足,春节期间有20余万人在此逗留。
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华雨农告诉记者,虽然2003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字还没出来,但据已经掌握的情况,湖底隧道工程的进行不会对旅游有太大影响。
西湖见底吸引百姓 隧道工程九月完工
记者在西湖东岸的湖滨路上看到,成排的隔离板已经将围堰内的西湖围成铁桶一般,由于施工和文物保护的需要,一切闲杂人员禁止入内。而难得一见的“西湖见底”让杭州当地人也十分好奇,隔离板旁边,时常可以看到一些人透过板与板之间狭小的缝隙吃力地向里张望,还有的情侣结伴来看究竟,也有人直接上前和保安交涉希望能网开一面。
获得特许进入施工现场的记者看到,围堰内的西湖水已经完全抽干,两排铁板做成的维护桩已经打到湖边,马上将进到湖底作业。湖底深浅较为均匀,大约2米多深。靠近湖岸的地方露出一些枯萎的芦苇杆,黑色的淤泥更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腰里绑着救护绳、全身穿着塑胶工作服的施工工人正在全力清淤。
据工程总指挥邵剑明介绍,清淤工作大约要进行20天左右,因为同时还要进行施工便道建设、打维护桩、填充土木材料等前期准备工作,估计将在3月10日左右正式开挖隧道,整个隧道工程将在今年9月20日结束。
新法围堰保洁湖水 保护香樟工程让道
记者发现,已经修成的围堰距离岸边百米左右,围堰只比水面高出几十厘米,上装防护栏。记者步测一下,宽大约5米左右。从西北南三个方向划过来的游船,如果不经特别提醒,很容易将这个围堰当成西湖天然的一部分。
“这个围堰,我们可是花了大功夫了。”邵剑明总指挥说。以前,在别的地方施工,做围堰只需要用大型机械作业车将泥土沙袋推成一个梯形长堤即可。但那样作业势必在装和拆的过程中搅浑一湖清水,为了不破坏西湖的安静和清洁,他们首次采用了铺设土工膜法,先要将薄膜和填充袋装在两排维护桩之间,然后用高压水枪喷淋,使得这个围堰能防止两边的水互相渗漏。同时,又避免了大型作业的噪音。
“西湖不止是杭州人的西湖,我们不敢有丝毫大意。”邵剑明总指挥多次向记者强调这一点。记者也看到,西湖原有的一些雕塑和古树名木已经被防护栏围起,据介绍,当初做施工方案时,为了保护岸边的两棵香樟树,甚至对整个湖底隧道的线形都做了调整。
未见任何有价文物 湖底寻宝一无所获
寄托着人们无数幻想和猜测的西湖湖底可能要叫人们失望了,记者了解到,从2月19日杭州市文物部门首次对围堰内部进行考古调查以来,重见天日的湖床并没有给人们带来什么意外。经过几天来对淤泥的仔细拣选和现场的多次巡视,杭州市园林局文物处宣布,未见到任何有价值的古董,甚至连一枚有价值的古钱币也没发现。
其实,由于西湖经历多次疏浚,特别是解放后又经过几次大规模的疏浚,想从过了几遍筛子的泥沙中发现大批量文物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但人们对发现宝物的好奇心还是被勾逗起来,以至于当施工人员从湖底淤泥中发现一部手机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湖底隧道一举两得 缓解交通扮靓西湖
北宋大文豪苏轼曾经说过:“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因此,西湖对于杭州不仅仅是城市名片,而且是城市的魂魄,对西湖面目的任何一个小动作都可能引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反应。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在西湖动土呢?
来过杭州的人都知道,西湖是一个三面临山、一面靠城的景区,而且市区南北狭长、东西较窄,因此不足两公里长的湖滨路是沟通城市南北的大动脉。同时,这条只有来往四个车道的一段路也成了杭州市交通的瓶颈。为了缓解湖滨交通拥挤的状况,经过数次论证,杭州市决定在西湖底下建立一个隧道。西湖湖底隧道贯通南北,基本可以取代过去湖滨路的交通功能。那为什么一定将隧道置于西湖底下而不是湖滨路下面?工程总指挥邵剑明解释道,这主要是出于成本和技术以及工期上的考虑。据他介绍,西湖修建湖底隧道已有先例,南京已有玄武湖隧道工程,广州穿越流花湖的隧道也将于年内动工。
记者了解到,湖底隧道距离西湖东岸70米,全长1269米,其中湖底部分长约800米,为双孔双向四车道的小型机动车专用道。每孔宽约7米,车辆时速可以达到每小时40公里。今后,过往湖滨的车辆除了可以走湖底隧道外,还可以走武林路、东坡路一线。
“但使我们下决心的主要原因还是,湖底隧道工程不但不会破坏西湖的一草一木,而且还会使它更美。”邵剑明总指挥很自信地说。按照规划,湖底隧道将在清淤后采取明挖法,最后将隧道浇铸完毕并封顶后,还会在隧道顶上重新覆盖1.6米的土层,以保证和原来的湖底浑然一体。
隧道工程完工后的湖滨路会借此机会被打造成西湖的“客厅”,在西湖东岸形成一个旅游商贸特色街区,湖滨路也将从现在的南北大通道的角色转型为与南山、北山、西山三条环湖景观带相吻合的,既可间隔城市又可专供游人休闲、赏湖的一条美丽景观带。
据介绍,施工前,湖滨路是从杭州市区进出西湖的主要游客集散地之一,因此,本报记者提醒五一、十一前来西湖的游客,最好选择在西湖南岸、西岸、北岸三个方向“下马”进入景区。
东岸挖隧道西岸扩水面 重现三百年前西湖胜景
实际上,开挖湖底隧道也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一部分,记者获悉,今年十一前,整个综合整治工程中除了要在东岸完成湖底隧道工程,还将在西岸完成“西湖西进”工程,将整个西湖的水域向西扩大70公顷,复建30多块大水面,整个西湖水面将扩大到6.7平方公里。
十一后,随着水面西进,现在的西山路将重新复原成为已经湮灭在历史沧海桑田中的杨公堤。消失了近300年的杨公堤,将和苏堤、白堤一样,成为一条湖中堤。
另外,前来杭州的游客届时也可以乘船直接到现在的茅家埠,通过已有上百年历史的上香古道到灵隐寺上香。
等这两项工程完工,300年前西湖最为鼎盛时期的“一湖二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将重现杭州。“毫无疑问,今年十一,西湖将成为热中之热,我们已经做好迎接旅游高峰的准备。”杭州旅游委员会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马佳骏高兴地说。
背景资料 西湖历次大规模治理
西湖历史上有过20多次大规模的疏浚,其中最著名的是白居易和苏东坡主政杭州时组织的两次疏浚。限于当时的技术和实力,他们都把西湖的淤泥堆放在西湖中筑成了两条长堤———白堤和苏堤,这两条长堤成为后人一咏三叹的美丽景观。
明初,在杭州主政的杨孟瑛用了足足5年的时间疏浚西湖,使得西湖重现美景,并留下著名的杨公堤,形成“三堤凌碧水”的独特景观。
1949年前后,由于长期失于治理,湖水的平均深度只剩下半米左右,1950年,西湖治理被列为国家计划,从1951年起花费8年整理西湖,重现西湖碧波荡漾、桃红柳绿的天堂美景,主要景点基本恢复。
2002年10月,新雷峰塔落成,迈出了圆西湖全景之梦的第一步,同年底,被杭州百姓称为圆梦工程的“西湖西进”工程启动,规划方案一经公布,前去参观的百姓络绎不绝。不久,西湖与京杭大运河、钱塘江三水贯通,西湖水每月一换即将实现。杭州市将在5年内打造一个“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西湖新局面。 本报特派记者 张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