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
1.从甩开安理会到依靠安理会,美国得多还是失多?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就强烈倾向在取得阿富汗战争胜利后进入反恐战争“第二阶段”,而这个阶段被设想和规划的首要内容,便是实现解除伊拉克武装和变更伊拉克政权。然而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美国政府始终拿不出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指控,即伊拉克仍然藏匿生化类大规模毁伤性武器,正在进一步研发可能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并且同“基地”组织等跨国恐怖主义势力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向它们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持。换句话说,布什政府无法使人信服伊拉克构成了美国安全的眼前的严重威胁。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它相当长时间内虽有打伊之心,但得不到打伊所需要的国内公众和国会的足够支持,更谈不上取得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的认可。以此为背景,布什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态度于去年11月发生了一个显著变化,那就是从反复公开声明将完全撇开联合国单边发动对伊战争,变为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1441号决议案并争取一致通过,其要旨在于恢复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以此作为给伊拉克的“最后机会”,也可以说是要伊拉克“解除武装”的最后通牒。
安理会1441号决议通过后,伊拉克政府的所作所为与其若干年前以驱逐核查人员告终的方式显然不同,采取了同核查团(核监会)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大致合作的态度,因为萨达姆明白这真正关系到他的政权、甚至他本人的生死存亡,而且他急需利用美国在发动战争问题上近乎孤立的处境。如此,核监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拉克的核查工作得以比较正常地进行,并且取得了显著进展。2月中旬,核监会主席布利克斯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正式向安理会会议报告:伊拉克正在较好地接受核查;到目前为止没有找到伊拉克拥有和研发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证据;核查工作应继续下去,至少继续几个月,很可能有望完成安理会1441号决议规定的使命。这个报告对美国的战争意向大为不利。在此情况下,美英无法从安理会获得发动对伊战争的授权,哪怕是间接的。可以说,几个月里形势等于是转了一个圈,美国终于面临一个关口,那就是最终决定要不要撇开国际社会,基于未经证实的模糊指控发动大规模对伊战争。
2.战争若未能避免,萨达姆也无法逃脱责任
当然,与此同时,布利克斯和巴拉迪(尤其是前者)的报告也指出,伊拉克尚未全面和完全切实地履行安理会1441号决议的规定,特别是几乎完全未就多项化学武器的去向做出可令核查人员信服的交代,因而留有可能隐匿某些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疑点。对照安理会1441号决议的文字和精神,这不是什么可以完全轻描淡写而予以忽视的事情,核监会也没有这么做。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布利克斯和巴拉迪正式报告后当即反复强调:1441号决议的根本是勒令伊拉克“解除武装”,核查的作用只是要证实伊拉克完全做到了这一点。此话在法理上并非没有道理。正如中国政府自此就伊拉克问题的反复声明实际上指出的那样,避免战争的责任在美伊两家,而非仅在于其中一家。
现在美国伙同英国,不顾其余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和世界多数舆论的反对或异议,于2月24日提出取代1441号决议的新决议案,表明它大致又回到了去年11月以前的基本立场,即决心“冒天下之大不韪”单边发动战争。不仅如此,伴随着巨大规模的兵力调遣和部署临近完成,战争可以说已经迫在眉睫。
3.布什倒萨的“多维如意算盘”能否如愿
既然按照压倒性的可能,美国非要打这场战争,那就自然而然地要回到人们一直在谈论的一个问题——战争目的问题。根据应当说很可靠的判断,战争的首要目的是彻底消除被美国严重怀疑为拥有和藏匿的伊拉克大规模毁伤性武器,以杜绝伊拉克有朝一日使用此等武器袭击美国及其海外存在的可能性,并且绝对预防它们流入跨国恐怖主义组织之手,虽然这样的可能前景至今远未得到可以令国际社会和世界舆论信服的证据。也就是说,美国多半即将发动的大规模对伊战争是一种颇为任意妄为的“预防性战争”。第二,从事这场战争也是为了铲除一大强烈反美的地区性强国,在布什的心目中,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也关系到他恨之入骨的头号“私敌”的应有命运。
不仅如此,美国也希望利用对伊战争的胜利,在阿拉伯世界来个下马威,震慑那里的所有反美力量。同时,它肯定也意欲据此促进实现对中近东石油资源的几乎完全的直接和间接控制,其中包含着巨大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战略利益。发动这场战争也同布什捞取国内政治好处、争取2004年连任美国总统有关。按照布什很可能有的“多维如意算盘”,对伊战争是一石多鸟,能够达到多项目的。然而,刚才说的头两项目的是最重要的。
4.美国颇有可能无法真正实现“政权更替”的目的
一旦打起来,美国“赢”的结局大概是不容置疑的。然而,问题在“赢”的是什么?“赢“到什么程度?美国完全有能力重创伊拉克军队,甚至有能力消除伊拉克的大部分先进武器,并且占领伊拉克的很大部分关键地区。但是,如果布什政府希望把美军的伤亡限制在最小的程度,这有可能办不到。因为说不定萨达姆会使用造成美军大量伤亡的生化武器,而且共和国卫队在巴格达地区的抵抗能力大概不能低估。也就是说,要打一场速战速决、最小伤亡的战争,并且取得最大程度的战争目的即实现“政权变更”(甚至有一个经久大体稳定的战后伊拉克)困难是相当大的。甚至可以说,美国颇有可能无法真正实现“政权更替”的目的。当然布什在向美国人民宣布取得胜利方面还是有退路的,他可以把重创伊拉克军队宣布为“胜利”,也可以把摧毁伊拉克大部分先进武器称为“胜利”,以此来向美国公众交代。所以,有很大可能是美国如果发动战争,会取得有限的胜利,即达到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基本的战争目的,但要完全实现所有基本的战争目的不大可能,或者根本不可能。
在多半行将到来的战争中,美军的人员伤亡多寡是决定美国行为的一大要素,甚至是最大要素。伤亡如果过大,整个美国国内战争基础就会动摇,而布什现在依靠的几乎只是这个基础。根据某些民意测验,美国公众能够容忍的对伊战争伤亡数大约是1万人。当然战争往往就是赌博,很多情况会在战争爆发之后发生变化。但是,有一点可以事先肯定,只要伊拉克政府和军队有大大超过海湾战争时的战争意志,美国这一仗即使能够打赢,也绝对会打得很不轻松。然而与此同时,审慎的战略展望要求人们注意一个事实,并且在预测上留有相应的余地:海湾战争和最近的阿富汗战争爆发前,国际上和中国国内舆论流行一种估计,那就是战争极可能旷日持久,美军多半会伤亡严重,而这两次基本估计到头来都被证明很不准确。
5.如果萨达姆使用大规模毁伤性武器来大量杀伤美军,美国很可能用战术核武器报复。
另外,如果萨达姆手中掌握了大规模毁伤性武器,他是否会有决心使用这种武器来大量杀伤美军? 虽然不能否认这种可能性,但也有一些因素使人可以对此有所怀疑,首先是因为萨达姆肯定明白这么做实际上是彻底的自杀行为,连“孤注一掷”都谈不上,其次是因为在美军大规模打击之下,伊拉克正规军、共和国卫队和政府互相间以及它们各自内部不大可能完全抱成一团。如果这样的攻击发生,美国会不会用战术核武器报复? 从理论上来说很有可能,因为美国的军事信条从来就保留了这种可能性,而布什的“先发制人打击”信条使之更为加剧。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萨达姆政权对美军成功地使用了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美国国内和军内势必产生用战术核武器进行报复的强大压力,何况布什政府是自艾森豪威尔政府50年代初期和中期往后在这方面最少顾忌的。到时候美国是否会用核武器进行报复,仍然主要取决于政治上是否可行、技术上是否必要。不管是萨达姆政权动用生化武器,还是美国动用战术核武器,也不管它们这么做是基于什么理由,都将造成恶性影响非常深远和危险的先例,都将遭到历史的严厉谴责。
6.美国无法真正实现阿拉伯国家“民主化”
至于如果取得战争胜利,美国是否有能力把伊拉克改造为真正的“民主国家”,甚或美国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是否有能力把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政府改造为“民主政府”,回答应当是否定的。从19世纪末期以来的美国对外政策史表明,在美国“政权更替”、使之民主化的几十次努力当中,成功的只有很小一部分。美国无法解决阿拉伯世界的深层问题。
本文文稿的一个修改版可见于2003年2月28日香港《大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