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所长 周国泰 少将 |
高科技条件下,军需装备科技含量的高低,代表着军队现代化的进程和后勤保障力、战斗力的强弱,也是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否“打得赢”的重要标志。 “九五”以来,我军按照科技强军的思想,加大高科技军需装备产品的研究试制力度,一批批“贴近官兵需要、贴近实战需要”科技含量高的军需装备不断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使我军军需装备发展跨入一个崭新的高科技时代,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高技术新材料为突破口,研制高水平被服装具。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向高技术材料进军。在研究装备时广泛应用新工艺、新材料,充分利用已经成熟的高分子技术、激光焊接加工技术、红外技术、喷射气体技术、膨胀整理技术、成型记忆聚合技术,采用防火隔热的“灵敏——反应”材料、仿真材料、奥克塞提克材料、防弹材料、陶瓷轰击层材料、复合加固材料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作战服装成为功能一体化的系统,使其具有御寒、绝缘、防水、防原子辐射、防生物化学制剂、防弹、防火隔热及伪装等效能。目前我军研制的防护材料具有防火、隔热、防水、防辐射、防侦察等功能,可以满足官兵在特殊地区进行作战的需要。 研制高效饮食保障装备,建立可口、营养丰富的食谱。在现代化饮食保障科研中,微波技术、红外食品加工技术已经在野战伴随保障炊事车、面包车上普遍应用,为部队提供了可口的饭菜;大多数储备饮食中,工业食品几乎代替了传统的来自农业的初级产品;在食品加工中,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反应(即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等前沿高技术,也在养殖、种植和食品加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所研制的炊事拖车、自行式炊事车和主食加工车,加工的食品一次可以满足上百甚至上千官兵的需要,而且炊事装备机动性能强,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我军第一代野战食品、侦察兵食品、陆勤系列野战食品和压缩干粮在历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打造高技术“士兵系统”平台。单兵防护是现代局部战争官兵存亡的重要指标。在现代单兵防护中,除了需要充分发挥作战服装的防护作用之外,还必须积极研究开发夜视技术单兵防护装具。现代新型防护头盔在未来战争中仍是军队战时佩戴的重要防护装备,它和单兵一起,组成完整的“士兵平台”,完全突破了单一的“防卫”观念,成为数字化战争的独立的作战单元。目前,我军正在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战争的研究,并且组建了数字化装甲试验部队。军需科研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跟踪研究数字化部队的军需装备保障问题,使军需科研与高技术武器装备、数字化部队建设同步发展。在军需科研中,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且对传统的军需科研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军需装备的设计、研制、测试、鉴定中,仿真技术、虚拟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智能技术及多媒体等高技术手段已经普遍采用,大大提高了军需科研的工作效率,同时也改进了军需科研设备和工作条件,使军需科研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化,为未来的信息战和数字化部队的军需保障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高科技军需装备发展要与应急机动部队作战相适应,装备要朝着系统化、一体化、多样化、合理化、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装备的适应性、机动性、灵活性直接影响到官兵的生存条件。我所研制的新型防弹头盔和防弹背心,可以有效防护全身60%以上的要害部位,能使战场伤亡率减少70%以上。 培养高精尖人才,树立“大科研”思路。要打造高科技军需装备“航母”,需要有一支过硬的科研队伍。按照“科技强军,关键在人”的思想,不断优化人才组合,靠事业吸引人,靠项目留住人,靠环境鼓舞人,树立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培养真正的“全才”为军需科研服务。军需科研还必须冲破传统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观念,树立“兵马未动,科技先行”的思想,时刻想到为高技术战争服务,提高军需科研的起点,舍得在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军需装备中加大投入。在科研理念、应用方式、管理机制、学科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要进行大胆创新,特别是要努力树立“大科研”思想,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人心工程”、“人才工程”。走“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科研之路。 建立先进科研实验室,多出技术含量高的科研成果。先进的科研实验室是实现军需装备高技术的必要手段。我军现有高技术实验室很多,例如,在军需装备方面,我们先后建立了防护服装检测与评价实验室、模拟环境气候仓与暖体(出汗)假人实验室、弹道防护V50弹击实验室,单兵装备人机工程实验室,单兵装备数字化模拟与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军用食品营养和功能实验室、军用食品包装和贮存实验室、军用食品检测与分析实验室。有了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就为研制一流的科研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