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狐
挑战8848
首页邮件短信商城搜索新闻体育财经IT娱乐圈女人生活健康汽车房产旅游教育出国求职动漫校友录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军事 | 企业 | 传媒 | 校园 | TOP100 | 评论 | 我来说两句 | 新闻中心纯文字版
Sohu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国内财经
赌徒史玉柱:要命的赌徒心理,注定他是悲剧人物
2002年4月1日12:04  Sohu视线

  有一位观察家告诉记者,史玉柱的赌徒心理是很要命的,也许偶然会赢,但是赌徒的命运肯定是很惨的,注定了他是个悲情人物。

  

赌徒史玉柱

  2002年3月23日,春暖花开的深圳突然下起了大雨。深圳大学管理学院举行的"五周年华诞杰出校友论坛"上,当年在深圳大学宿舍完成了第一个科研产品的软科学89届硕士研究生史玉柱,在母校开始演讲《百折不挠的巨人》的故事。

  在宽敞的深圳大学国际会议报告厅里,师生和闻讯赶来的各地媒体再一次将史玉柱紧紧地围住,虽然主办方一再声明这是一次论坛,而不是新闻发布会,史玉柱本人也一再强调不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但是最终将论坛开成了一次事实上的新闻发布会。即使他的离场也是在媒体摄影记者们的追逐下慌不择路地驱车离去。

  在问答记者的第一个问题时,史玉柱以令人吃惊地直率承认了自己是一个赌徒。他说,"我现在还是要赌,只是不会把全部身家拿来赌。"

  有一位观察家告诉记者,史玉柱的赌徒心理是很要命的,也许偶然会赢,但是赌徒的命运肯定是很惨的,注定了他是个悲情人物。

  

媒体疑团砸向巨人

  2001年,在全国人民对诚信的一片期待声中,史玉柱来了。与飞龙姜伟的几次复出尝试相比,史玉柱的复出明显带有浓重的商德商誉色彩,或者称为江湖道义色彩。但是还是有人开始怀疑史玉柱的还钱、复出,其实是一个精心"策划",是个很不错的商业计划的一部分。以还钱作为切入点,挟道义闪亮登场。首先是《中国企业报》记者在总结了各大媒体对于史玉柱复出的报道后,发表署名文章《质疑史玉柱》,向史玉柱发难:

  史玉柱还债究竟是为什么?背后会不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2000年8月26日,沉寂多年的史玉柱首次亮相于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对话》栏目。"重出江湖"的史玉柱表明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偿还老百姓的血汗钱。

  2001年2月,史玉柱开始还债。

  2001年12月14日,史玉柱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再次强调,2001年对他来说最大的事情就是"还债"。并声称:到年底以前,他欠的所有债务就可以还清。那么,史玉柱最终欠了多少债,又还了多少债?

  对于这次还债的结果,据史玉柱本人透露:"90%的人找到了,把钱拿走了。这里面一部分是100%的方案,一部分是70%的方案。75%的人选了100%的方案,要分两次付,年底还要再付一次,这部分大概还涉及到2000万元左右。"

  按照史玉柱透露的数额,人们不难算出,这部分债务实际所用资金大约在4000万元左右。而史玉柱实际应偿还多少呢?对此,债权人的态度又是如何呢?2001年2月28日,《经济半小时》在"史玉柱还钱风波"中报道,一些债权人对此并不满意:"搞个我们没有选择的协议,不是跟我们协商的,而是你订下来的。"并责问:什么是"老百姓的钱"?"买你楼花的钱是老百姓的钱,但是放在银行的利息、利息的利息,是不是老百姓的钱?"从这个时候开始,便有人怀疑上了史玉柱的还债动机。

  对于史玉柱大张旗鼓地还帐,原因其实是可以理解,正如史玉柱在接受一家媒体记者采访时也说,"眼前我好象吃亏了,1亿多元现金我付出了,但是这个回报我觉得不止1亿元。"并说:"我们巨人集团给自己将来定位定得还是很高的,还是有野心的,要做到很大规模。如果将来定位那么高,如果有一笔这种不良记录在这个地方,对我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对于还债的最新进展,史玉柱在本次深圳大学的论坛上,也再次回答了《21世纪人才报》记者的提问,他说目前的债务已经还清了98%,还有2%没有还,但是他说,这2%里面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出国了,还有一部分人已经死亡了。但是只要这个债务没有彻底还清,处理债务的工作人员就不会撤完。

  最近的一次质疑来自《南方周末》,在《脑白金真相调查》一文中,《南方周末》记者认为:

  史玉柱头上的新光环无法遮住人们对"脑白金"的疑问:

  首先,脑白金到底是什么东西?人的大脑中是否有这样一种神秘的"脑白金"与"脑白金体"呢?迄今为止,依然没有找到任何严肃的学术文献支持"脑白金"与"脑白金体"的说法。专业人士称,与"脑白金体"和"脑白金"对应的是人体大脑中的"松果体"和它分泌的"褪黑激素"的东西。而"脑白金"的主要成分正是褪黑激素。

  对于产品的质疑,史的副手说,"不喜欢自己的产品被关注",一是市场竞争环境险恶;二是媒体的偏见。"一个企业,如果你做大了,对于你的批评也就多了,有些媒体专盯着这样的企业,结果就把你搞掉了"。

  对于《南方周末》关于脑白金的报道,史玉柱在深圳大学论坛上推翻了刚刚对《北京青年报》记者所说的"不恨《南方周末》,我们感谢它"的话,他明确并且强烈地指出,这是有不怀好意的人在恶意攻击脑白金,他还抱怨:"媒体对我太关注,老挑我刺","媒体能躲就尽量躲,躲得远越好!",史玉柱试图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向《21世纪人才报》记者说,他每天都吃脑白金,虽然每天工作很累,但是只要每天坚持服用脑白金,第二天就特别放松,还能保持脑子清新。巨人的四个火枪手

  也许是在自己的母校,也许是面对着自己当年的师友和师弟师妹们,史玉柱显得有些动情。史玉柱竟然说起了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这条命。史玉柱说,他的这条命是捡回来的。他说他喜欢登山,那样可以体会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心境。那时侯他的事业处于低谷,他决定去爬珠峰,但是当时由于环境恶劣等种种原因,人已经不行了,当时只想活着回来,你想人都死过一回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记者问史玉柱,在他艰难创业的日子里,谁对你帮助最大?史玉柱说,两个人,柳传志和段永基。当记者再问,今天能够成功地奇迹般地站起来,最终得益于什么?史玉柱说:"两个方面。一个是我这些年经受的挫折和教训,这是我最宝贵的财富;第二个是这个团队,能和我一样去拼杀的团队。我身边的几个骨干,在最困难的日子里,象'上海健特'总经理陈国、副总费拥军。好几年没有工资,他们一直跟着我,那时侯,也是他们陪伴我爬完了珠峰。我永远感谢他们。"

  史玉柱手下的四个火枪手也不止一次被媒体提起过。在"南方网"上就有一篇关于这四个火枪手的记录。

  陈国:睡在下铺的兄弟。史玉柱大学时"睡在下铺的兄弟",1993年投奔史玉柱,从最早的办事员开始,现在是上海健特公司的副总经理。陈国在巨人最困难的时候充当了看护巨人烂摊子的重任,留守革命根据地。直到史玉柱实行战略转移,开创新事业。陈国对巨人其中的凄苦和委屈应该是体会颇深。

  他们在大学里有着相同的爱好,辅修相同的课程。虽然在大学毕业之后各奔东西,史玉柱进入了安徽省统计局农调队,陈国进入一所部队院校任教,但命运的机缘还是让他们在1993年走到一起。

  如果说史玉柱是一个天才的市场设计者的话,那么,陈国就是一个忠实而干练的执行者,在大的经营方针确定下来之后,执行的任务大多都交给陈国打理。陈国办事沉稳踏实,一直就是史玉柱的左膀右臂。双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气质上的互补。

  在巨人最困难的时候,陈国一个人孤守在空旷的巨人大厦中,整个一层楼办公的就是他一个人。"当时非常无奈,都知道没钱,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还钱",但是,他还得面对众多上门要钱的业主。在这段时间,陈国做了一件对现在非常有用的事情,就是全面统计巨人大厦销售出去的楼花,并以存档处理。这些成了今日史玉柱还钱的依据。

  责任感是陈国这些年来坚守的重要理由,"我们总不能随便就说BYEBYE吧!"

  "现在还谈不上是站起来,只是在爬起来的过程中,我们不敢有稍微的怠慢",陈国总是小心翼翼。

  因为一直以来工作的原因,加上全力处理巨人的历史问题错失良机,年已36的陈国现在依然是孑然一人。据说,史玉柱曾对内有言,谁能够给陈国介绍对象,他个人将奖励多少云云。

  费拥军:挺身而出的"忠实老臣"。从最早巨人天津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到之后天津公司的副总、新疆分公司的经理,之后调回珠海总部,现任上海健特公司副总经理。费拥军一直追随史玉柱,在史玉柱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费拥军曾挺身而出,全力"护驾",属于"忠实老臣"。

  谈起这些年来跟随史玉柱的理由,费拥军用了一个"亲情"的名词。毕竟这些年的风雨已经让他们情同兄弟。当时史玉柱在攀登珠峰的时候,半途失败而归,途中就曾经说过:老费会来救我们的!大抵可以表现出费拥军的忠诚。

  "那个时候我们巨人手中的名片都舍不得递出去",描述当初的胜景,费拥军有些难以抑制的怀旧,但怀旧中更多的是苦涩。

  "我最难受的事是,当时我们在新疆的一个经销商手中压了一些的货,适逢过年,他手中没有钱给员工发工资,找到我们,我们当时也明明知道没有钱,但是还是从总公司抠出一万块钱给他发工资,那种心情让我永生难忘。"

  现在健特里里外外的诸多事物大多由费拥军打理,其一个重要的工作特点就是跟随着史玉柱的工作节奏而运作。年仅32的费拥军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显得苍老许多。

  刘伟:我不甘心。最早加入巨人集团的员工之一,1992年加入巨人,当年史玉柱关起门来开发汉卡的时候,刘伟就已经是史玉柱的得力助手。现任上海健特公司副总经理,负责行政和宣传的工作。

  "我刚进巨人的时候,工资是450元,当时大家都在拼命地工作,无怨无悔地努力,经常加班,但从来就没有加班费,如此努力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局,我们怎么都不会甘心。我们从来就没有想到待遇和住房的问题。当时我们的思维是,我们不会去买房子,我们巨人要建一座大厦,到那个时候,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有好大好大的房子。"

  青春和热泪都曾经在这里凝聚,这使得史玉柱以及其团队的命运让人颇感唏嘘。

  程晨:从鬼门关拣回一条命。20岁大学毕业之后就加入巨人,"当时我们班里12位女同学都非常羡慕我,他们也非常希望到巨人来",大学毕业时的程晨更多的是梦想和激情,"当时我别着巨人的徽章到外面办事,别人总是争着与我握手"。高歌凯进的企业同年轻人的激情总是不吻而合。

  程晨在巨人最初的职位是市场促销员,当时由大学生出任市场促销员很少见。从业务员到南京公司,再到总部任职,程晨因为业绩突出"坐直升飞机上升",现任健特公司最重要的子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程晨在巨人最困难的时候出任史玉柱的助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程晨作为一个弱女子,追随史玉柱共同攀登珠峰,挑战自己的极限。属于从鬼门关拣回一条命的"好同志"。

  "我总是不甘心,我们艰苦努力了那么多年,得到是这样的一个结局,青春的梦想化来的是这种命运,我们心有不甘。"

  "有一首歌叫做《从头再来》,好像就是专门给我们写的一样。我们当时听了都泪流满面。"

  心存不甘是这批人重新开始最大的共同点。程晨属于巨人原先班子中的少壮派。"像一般企业之中年轻干部很少,是巨人给了我一个施展的舞台"。了解中国的企业界的人都知道,其实很少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一支团队长期跟随某一领导人,在其最艰难的时候,依然不涣散。这是史玉柱比别人的幸运之处,也是史玉柱能够再次站起来最为宝贵的财富。而惨痛的经历和教训似乎让这样的一个团队更加具有共性的认识和从头再来的动力。

  

史玉柱:我是赌徒

  1996年,"巨人集团"由巅峰跌落一案名闻大江南北,史玉柱这个名字也被太多太多的人所记住?巨人,对于史玉柱而言,曾经是一座墓碑。但今天来看,也有可能会成为他的纪念碑。在巨人的墓碑上,史玉柱用惨败为自己刻下"狂热"字样的墓志铭。而史玉柱这种与生俱来的"豪赌"性格必将为他的企业生涯注上传奇的色彩。

  在论坛上,史玉柱告诉大家,2001年是还债年,2002年才是打基础年,还完了债,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记者:"你的性格里有"超乎寻常的豪赌天性",而你也是从来就不忌讳说自己是在"豪赌"的,你是否认为自己是个"赌徒"?史:对,我就是个赌徒。做企业,不可能不冒险。我过去有。现在也还有。赌,单纯说好和坏我觉得不能那么看。关键是你冒险冒多大的程度。过去我可能是一个亿的资产我按五个亿的规模去冒险。今后我们上市后,我们的资产将分为三块,一块是主营业务,第二块是占有资产最大的,就是投资可变现的、收益不是太高的,但从长期来看又不错的金融产品,比如金融股如民生银行的法人股,法人股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你资金出现问题时,这些股权可以马上脱手,或者是等着他上市,如果上市了,收益至少是5倍。第三块才是真正的冒险,看中好项目,就以兼并等方式介入,这一块不能超过公司净资产的三分之一。这一块做成了,也许会比前两块的生意大得多。失败了公司也不会破产。我现在还是要赌,只是不会把全部身家拿来赌。

  记者:"性格决定命运",巨人的失败与你的性格有关系吗?你认为你的性格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你成就更大的事业?

  史玉柱:性格与命运肯定有关系。但我不认为自已的性格就是失败者的性格。巨人失败后,大家对巨人基本上是全盘否定,1997年媒体和一些专家对巨人总结了很多,但没有一条是谈优点的,实际上巨人是有优点的。外界对于巨人的分析都是建立在传说的基础上,因为巨人始终没有一个核心成员站出来说过话,外界对于巨人的认识是不真实的。从过去的总结来看,宏观上都是对的,但一细化,大多数的总结都不对。如有人批评我们不应从电脑行业转向保健品行业,但实际上,如果我们不转的话,到不了1997年,巨人就会出问题,也许1995年就玩蛋了。原因有两个,一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巨人赖以起家的汉卡已失去存在价值。至于电脑软件,我们一直在做,但投入不是很大,因为软件这一块,开发周期比较长,而且由于盗版猖獗,效益也不会好,靠软件是不足以支撑一个大企业的。而做硬件需要大资金,联想国家给了他十几个亿的无息贷款,这一点不是我们所能比的。另外,国家政策也不允许,因为做计算机需要批文,没有批文,等于非法生产,即便买到批文,换汇也是一个问题。而做脑黄金毕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亿的纯利。只是由于脑黄金成功后,头脑发热,一下子上了十几个产品,才导致巨人出问题。我还总结出一条规律,中国企业倒推15年,没有一个企业是没有波折的。不同的是,如果是上市公司,如太阳神、长虹、哈慈等,每一波都能挺住。我在重新开始时,很认真地分析过自己和巨人的优缺点。我觉得我过去优点和缺点都很多。

  记者:外界一直传说,你在做企业时,运用了很多毛泽东的套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您现在还看毛主席的书吗?史玉柱:还看,主要看建国以前的。我喜欢那段历史,但纯粹是一种喜欢,真要在市场搞产品,就是完全凭感觉,当然那些都学过,做完可能还不知道用了哪一招。我在经历过一次大的教训过以后,认为现在的感觉比过去的感觉要准得多,之前1994、1995年时的感觉70%-80%是错的,现在至少有一半感觉是对的。也会不自觉的受到影响。1937年瓦窑堡会议毛泽东搞了四大军事原则,对于一个企业有值得借鉴思考的地方,比如"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做企业也是这样。

  我喜欢,但没有可以刻意去模仿什么。关于未来会什么样,讲实话,考虑得不多。前段时间我一直在地上趴着,我要先弄起来站直了再发展。但是我要走的路呢,比尔盖茨是条路,李嘉诚走的是另一条路。前者死认准一个产业,在一个产业做透,使股价迅速增值。而李嘉诚是看什么行业赚钱便做什么,他涉及的行业有几十个。他是以投资家的身份,通过高明的投资手段、严密的项目论证,使其集团规模扩大。我觉得中国更需要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企业家,就是真正的做实业。如果各个行业都有那么几个,中国肯定会很有希望。但是从中国目前各方面来分析,中国有中国的特点比如恶性竞争,任何一个行业今年赚钱明年未必能赚钱。回过头来看这十年来的洗衣机、电视机行业里,当时是很赚钱的,但是目前来看,没有一个成为朝阳产业,最后搞得大家都不赚钱。所以一个企业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但是搞多元化也不行,最少我认为自己不行。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结合比尔与李嘉诚的路子:集中几乎全部的人力投入到主营产业,集中一半的财力投入到主营产业,留一半的财力做其他的方面投入,容易变现且不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当主营业务出现危机时,可以通过这一块在现金流量方面给予支撑支持。记者:有人说,巨人成也媒体,败也媒体,你怎么看?

  史玉柱:"巨人"陷入困境,巨人倒下的根源在我本人,不在媒体。但媒体的作用很坏。本来我病了,不至于休克,还能活一段时间,甚至还能复苏。但媒体把我搞休克了。如果媒体晚搞我们2~3个月,我们不会死,当时,我们开了半个月的封闭会,正在自我检讨,正在采取积极的应变措施。经营上我们面临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过了春节我们的产品马上就进入销售旺季了,本来也是有机会的。

  记者:你觉得这次出来了,结局又会怎么样?

  史玉柱:枪打出头鸟。只要你出头,就会有枪对着你。

  记者:这个枪是谁呢?媒体?同行?政府?史玉柱:我觉得那个扣扳机的人就是媒体。当年就是媒体把我搞死了,搞休克了。1997年初,我们的净资产还有两个多亿,媒体突然一说巨人破产了,其实我到现在也没破产,然后再造几个谣,说史玉柱的护照已经给扣押了,巨人大厦已经停工了……

  记者:弄得大家就都来逼债了是吧?

  史玉柱:资产这一块,属于我应收账款那3个亿的,一看,高兴死了,巨人破产了,可以不给了。我负债的,一听说巨人不行了,全部拥到珠海来了,赶快抢资产,能抢多少抢多少,到财务部,看看还有台电脑,赶快搬走。一下子你这个公司运作不了了。所以巨人一下子转不动了。而且是一瞬间就转不动了。一下子就休克了。你说我对媒体会怎么样,我总不能感谢它吧。

  记者:难道都是媒体的错?

  史玉柱:不是。我的观点是这样的,巨人走下坡路是我的错,我的责任。我如果不走下坡路你这么搞也搞不死我。可突然休克了,是媒体的错。我本来身体虚弱,你突然一下子把我的鼻子和嘴巴给捂住了,我休克掉了。

  记者:现在你准备重新启用这个巨人的商标,你有个说法:"从商业价值上,这未必是完全理智的行为,更多是从个人感情的角度。"为什么这么说?

  史玉柱:因为巨人给大家是一个失败的印象,"哦,巨人,是个失败过的东西,谁知道它哪天会不会再失败",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你要说联想,大家会觉得,很坚实啊。但一说巨人,说不定哪天又倒了。

  记者:对,现在也有一种说法,当年是脑黄金让史玉柱头脑发热。现在你对这个前景怎么看?

  史玉柱:就像比尔盖茨的说法,"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我比他惨,只有12个月。

  记者:我还关心一个问题,是什么支撑你走到今天的?你年轻的时候你说过,如果下海失败,我就跳海。当时人们对这个的评价是"荆轲似的悲壮"。你当初败得如此惨的时候,你想过要放弃吗?

  史玉柱:没有。

  记者:那你是怎么保住了你对自己的信心,又怎么使别人对你有信心?

  史玉柱:我倒没指望别人对我有信心,只要我这些老部下对我有信心就行了。这次复出,我是设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还老百姓钱,第二个阶段就是干自己的事业。第一个阶段不是自己的事业,是为老百姓打工。但这个阶段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我的信心是不足的。但我总能有一天能干自己的事儿,这个信心我是有的,最坏的打算10年。10年赚到一个亿,我就10年之后干自己的事儿。我想,我干10年,难道一个亿还赚不着吗?

  记者:你评价一下你自己,什么东西让你最满意?

  史玉柱:我觉得我"坚强"。记者:企业上市是你今年的奋斗目标,你将以怎样的行为为国内股市带来光明的前景?

  史玉柱:这个不敢当,我本想悄悄地上市,我特别怕炒作,但是不可能,上市公司都要公告的。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我认为企业应该上市,中国如果要倒退10年、15年,中国没有哪一个企业没经受过波折,但是如果这个公司是上市公司,任何波折它都能挺过来;比如哈磁、太阳神等。所以企业上市使企业抗风险能力加强。我个人再次郑重声明,我个人直到此时此刻,还没有购买一家上市公司,市场上传言购买三家上市公司都是不负责任的,只是一些庄家在放风,借机出货,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正式谈一家。我不想再因为我而坑了老百姓。"

  记者:企业为什么要上市?

  史玉柱:上市后逼着企业要走稳,因为企业大了以后追求利润不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是企业安全。上市通过法律对企业错误决策有更多保护。第二个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和资金有支持。而市场上关于我购买三家上市公司的传言都是不负责任的,只是一些庄家在放风,借机出货。记者:十年前巨人创造过辉煌,四年前巨人跌入低谷。新世纪巨人从上海复出,一个新的巨人马上就要出现了是吗。

  史玉柱:是。有这个含义。记者:但是当时巨人集团给人的感觉已经无药可救了,是无药可救了,很多人觉得它是一堆垃圾,你为什么还要。你跟他们看得不一样吗。

  史玉柱:是啊。这个我们倒清楚,使用巨人集团这个名字实际上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从经济的角度、从商业的角度看确实不是很明智,因为巨人的形象是一个倒闭的形象。

  记者:巨人的形象在过去有污点的。

  史玉柱:对,在某些人看起来是这样的,这个在多数人眼里都是污点。

  记者:那么你为什么继续使用它。

  史玉柱:我想通过自己的一些实际行动把它擦亮。

  记者:未来这个公司的名字还会是巨人?

  史玉柱:还会是巨人。

  记者:你们现在又成了一个起死回生的一个案例,如果以后还会有反复的话,你告诉我你能活多少次。

  史玉柱:我没预测过自己的未来。我过去怎么"死"的这个问题,我们不知道思考过多少次了。这几年里我们预测我们未来如果要"死"的话有多少种"死法"。

  记者:如果以后再有反复的话你还能"活"多少次。

  史玉柱:还能活多少次``````还能活多少次``````就是还能"死"多少次``````

  记者:你就是说能死多少次就能活多少次。

  史玉柱:对。我想在50岁以前,我想"死"多少次,我还能"活"多少次,以后就不敢说了。

  记者:去年8月份,您说过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现在你认为自己是,还是不是。

  史玉柱:不是,我觉得还不是,我觉得我是比以前有进步了,因为"巨人"的总结,我把巨人过去这些教训,还没有做系统地去总结,我觉得总结完了之后我可能还会进步,到时候会是也可能永远不会是,但我觉得我在不断地进步。

  记者:您认为中国是否有容乃失败英雄的土壤吗?

  史玉柱: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成者为王败者寇",失败者只能低头做人,在他身处事业低谷的时候,甚至不敢上街不敢抬头走路。而在硅谷,投资家们认为失败是一种财富,如果一个企业家没有失败的经历,反而很难得到投资家的信任。

  记者:如果这次脑白金失败了,你还会做什么?

  史玉柱:那样的话,我会去写一本书,来赚点钱养活自己。离开深圳了,记者忽然发现街头有一种树,光秃秃的树枝上却开着大朵大朵的红花,那么的热烈,那么的夺目,不得不让你感叹生命的伟大。后来,记者问了很多人,竟然都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后来终于有位同行告诉记者,它叫刺梅。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史玉柱研发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在深圳大学的学生宿舍完成的,记者真的希望史玉柱能够像刺梅,哪怕是在光秃秃的树枝上他照样能开出耀眼的花朵。(《21世纪人才报》提供)



相关专题:财经>>国内财经
Untitled Document
搜狐短信推荐
焦点新闻 社会新闻
花边新闻 科技新闻
手机号:
激情美眉灵犀一点通!
邀请心上人一起存短信
三羊开泰,喜迎财神!
发洋财得意洋洋过羊年
祝福也幽默,说给她听
焦点时刻关注世界风云
[谭耀文] 锋火情天
[齐 秦] 野衣裳
[范玮琪] 他没有错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财经版热点话题

“砸大奔”没影响销售 奔驰一季度卖了2000台
漓江沿岸会不会变成别墅区 桂林山水的几个极端假设
杭州西湖边房产卖出天价 一套豪华公寓2800万元
记者观察:消费新现象 中国消费者有了“新三件”
分类广告

零投诉留学服务机构
留学移民信息库!
京城院校招生总汇!
MBA、EMBA在职研
A&F英语语音训练营
浪漫甜蜜的爱情始于这里
白肌雪肤的善良女孩
!求医问药名医在此!
雅闻"魔鬼身材"发源地
古都西安旅游指南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成现实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91或65101378 网友信箱 诚聘英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